1938年,日军炮轰老君台,13枚炮弹全部哑火?多年后炮手揭露真相

沐语纪文史 2024-06-21 14:17:14

文 | 瓜田李的猹

编辑 | 沐语纪史

战争时出现一枚“哑炮”很正常,两枚也能接受,可一连13枚炮弹打过去全部哑火,出现100%的哑弹率,恐怕谁都不敢相信。

但在1938年,这样的事情却真实发生过。

当时侵华日军炮击河南省鹿邑县老君台时,迫击炮连续发射13枚炮弹一个都没爆炸。

日军懵了,听说这件事的人也懵了,别说十几枚日军炮弹了,就算小孩子玩的鞭炮,也不可能连续十几个炸不响。

那么,这种比中彩票概率还小的事件是真的吗?

炮击老君台

1938年6月1日上午,侵华日军第4骑兵旅团藤田部从安徽亳州进犯鹿邑县城。

鹿邑县所处豫东平原,地势平坦,一旦受到伏击必定损失惨重,所以日军十分谨慎。

进入鹿邑县后,日军没有轻举妄动,显然被神出鬼没的游击队打怕了。

为首的日军军官更是拿起了望远镜,准备探查一番地形,想要判断哪里适合埋伏。

很快军官就看到,在一片低矮的平房中,出现了两个鹤立鸡群的建筑,这个建筑一是东南角的魁星楼,二就是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台。

不懂中国建筑的日军军官,把高高耸起的两处建筑误认成了军事据点,认为必须摧毁这两座“军事建筑”才能继续行军。

于是军官命手下抬来迫击炮,让炮手对着建筑物开炮。很快炮手就调整好了炮击炮,炮弹呼啸着飞向老君台,但是许久过去都没听到响声。

经验资深的炮手认为炮弹出现了“哑火”,他暗骂一声,紧接着又装填炮弹,发起了再一次的炮击。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链接已附文末

可诡异的是,炮弹再次“哑火”,这次不仅是炮手,附近日军纷纷出言嘲笑,说他和炮弹一样“没用”。

炮手更加恼火,不信邪的又取来一发炮弹,可和前两次一样,打出去后依旧一片寂静。

这下日军也开始摸不着头脑了,炮手也没了耐心,直接一连发射了共计12颗炮弹,结果依然都没爆炸,高台巍然屹立。

这诡异的一幕惹怒了日军指挥官,他将炮手踢到一旁,自己亲自装填炮弹,向高台发射了第13枚炮弹。

回应他的没有爆炸声,也没有建筑物倒塌的烟尘,所有人惊得目瞪口呆。

日军猜测是炮弹出了问题,于是调转炮口,向县城其他地方连发数十炮,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彻云霄。

这让日军十分不安,又向县城打了一通后,开始缓慢推进,想要进去高台一探究竟。

殊不知,当他们进入高台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有些日军甚至被吓得跪到了地上。

举头三尺有神明

日军进入县城后,发现军民早已经转移,于是赶忙跑到先前炮击的高台前面查看。

在高台前,他们看到了先前打的炮弹,有些落在房顶上,有些插在了墙面里,还有的在树杈上挂着,但就是没有一个炸开。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说,当时距离七七事变爆发仅一年,日军弹药充足,装备也很精良。

按照当时日本的军工,连续十三发哑弹的概率基本不会出现,所以日军很不解,同时也下定决心搞清炮弹不爆炸的原因。

在军官的指挥下,一些日军士兵进入了高台,其中有一名翻译官,还有一些略懂中国历史的日本人。

当他们看清楚高台的名字后,才得知自己要炸毁的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

其实升仙台就是老君台,历史记载,鹿邑县是老子出生、授业、传道之地。县内建有太清宫、明道宫,分别对应了老子出生、讲学之地。

而明道宫里的老君台,相传就是老子成仙飞升之地,所以又叫“升仙台”。

老君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始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战乱,不过由于老子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当地历代官员都会对其进行修缮。

通过翻译官的解释,日军知道这是中国的“神明”,而日本也对“神明”之说很是推崇,所以他们生出了不安之感。

当人群中传出声音,表示会不会是神灵显灵在保佑这里时,日军全慌了,一些甚至跪在地上磕头谢罪。

之后日军指挥官下令撤出这里,同时命令这件事严格保密。

但随着抗战的胜利,百姓回到了家乡鹿邑,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情。而且他们还在老君台找到了尚未爆炸的炮弹。

这些炮弹和以前一样,有的卡在树上,有的在大殿东墙、偏殿,于是他们将炮弹掩埋。

但历史不会被掩埋,老君台墙上的弹孔,就是侵华日军赤裸裸的罪证。

不过当日军连发13枚炮弹,都没炸毁老君台的故事传出后,很多人表示不敢相信,甚至质疑事件的真实性。

可一个日本人的出现,证实了炮轰老君台确有其事,他就是梅川太郎。

信息来源:人民网,链接已附文末

炮弹未爆炸的原因

1997年,一位名叫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趁着中日友好交流的机会跟着旅游团来到中国。

他来到老君台,对着老君像毕恭毕敬的行礼,虔诚跪拜。

原来,他就是当年炮轰老君台的那个“炮手”,这次来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歉意,对以往犯下的罪状忏悔。

随着梅川太郎的讲述,那段尘封的历史清晰展现在众人面前,当年确实有13枚炮弹落在老君台,也确实一枚都没有爆炸。

不过虽是亲历者,但和众人一样,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依旧没弄明白炮弹哑火的原因。

而对于炮弹不爆炸的原因,后人也及逆行了多方面猜测,除了老君显灵之外,有一些更实际的解释。

比如说打向老君台的炮弹都被水泡过,亦或者打向老君台的炮弹是训练弹。

还有一些人为原因,比如说炮弹被叛徒做过手脚,当时日本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

也有人说是日军侵占东北后,用东北兵工厂制造丹药,工厂有很多国人同胞,知晓日军的残暴,制作炮弹时会故意不放引信,做成哑弹。

但不论怎么说,幸运的是老君台保住了,日本人也为当年的残暴行径付出了代价。

这次拜访老君台,梅川太郎还从日本带来一根白色方柱形石碑“谢罪碑”。

碑四面分别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英文刻写着同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他将此碑恭恭敬敬的立在了老君台旁边,请求中国的老祖宗原谅,请求中国人民的原谅。

而我们也把梅川太郎所立下的“谢罪碑”改为了“和平杯”,代表了中国人民对和平的向往。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与参考:

1.中国新闻网:《日军炮击老君台炮弹无一爆炸,惊慌跪地磕头谢罪》,2014-09-16

2.人民网:《老子故里的“谢罪碑”》,2014-09-16

0 阅读:146

沐语纪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