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光会诊治还不够,还需要知道这4个「冷知识」?

营养均衡餐桌 2024-06-27 11:45:25

低血糖的症状普遍被认知为:头晕目眩、视力模糊、四肢无力、心跳加速以及面色惨白等。当年轻人出现面色苍白和心悸时,大多数人会首先联想到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

今天就围绕糖尿病患者与普通人在低血糖方面的差异及要点,一起来梳理这些关键信息。

1低血糖数值差异性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数值与一般群体不同,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定义为 ≤ 3.9 mmol/L;而正常人则定义为 ≤ 2.8 mmol/L。

原因:鉴于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尤其是使用具有较高低血糖风险的药物或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时,容易发生低血糖现象。此外,部分糖尿病患者由于三餐饮食无法规律定量,从而进一步加大了低血糖的风险。

将血糖数值定义在 3.9 mmol/L 即避免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过低,出现更为严重的后果事件。

2低血糖分级

相对于正常人而言,糖尿病患者有低血糖分级,有 1~3 级(参见表 1)。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表现和血糖数值。而非糖尿病患者无低血糖分级。

原因:老年群体机体部件退化、反复出现多次低血糖、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素。这些群体在出现低血糖状态时,未呈现典型低血糖症状。若患者无昏迷、昏睡等神志改变表现,需现场运用血糖仪进行确诊。

表 1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分级

之所以将低血糖等级进行分级,主要是对患者及家属,以及后续的就诊医师进行警醒:该患者低血糖等级越高,低血糖发生率和风险就越高。

往往提示:针对当前的降糖方案不尽合理以及三餐进食不规律等情况,家属需密切关注患者状况,医生应在此基础上重新规划降糖方案,同时设定更为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3低血糖的原因不同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低血糖原因有一定的差异性。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更高,用药是一个方面,另外就是机体自身及糖尿病并发症因素。

非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多在于其他致病因素所导致,尽管机制不同,但由于低血糖所导致的危害是共性问题,因此都需引起重视。

原因: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

1) 常见因素:

① 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量、给药时间不当或剂型错误,药物之间的搭配不合理;

② 外源性葡萄糖摄入障碍或不足,常见如饮食摄入不足、挑食偏食、间隔太久未进食等;

③ 内源性葡萄糖合成明显降低,如大量饮酒后等,糖尿病患者大量饮酒可能导致低血糖事件的发生;

④ 葡萄糖利用或消耗增加:常见的日常行为包括过度运动等;

⑤ 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在高糖毒性、感染等因素解除,或者运动、体重降低等因素,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后,药物治疗剂量不变的情况下易发生低血糖;部分胰岛素增敏剂的使用也可以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⑥ 胰岛素的清除能力降低:肾功能不全可导致胰岛素清除能力降低,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肾功能不全原因之一。

2) 其他易忽略因素:

① 反复低血糖出现,低血糖感知性下降;

② 血糖控制目标过于严格。不得忽略的一些因素:如ß-受体阻滞剂(掩盖低血糖症状)

非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原因:

1)餐后低血糖:

① 功能性低血糖;

② 滋养性低血糖(胃切除术、胃空肠吻合术后);

③ 早期糖尿病性反应性低血糖;

④ 酒精性低血糖;

⑤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

⑥ 特发性低血糖症。

2)空腹低血糖:

① 胰岛β细胞瘤(良性、恶性和增生);

② 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减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儿茶酚胺或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

③ 肝糖输出减少(各种重度肝损伤);

④ 胰外恶性肿瘤;

⑤ 严重营养不良;

⑥ 其他药物:ß-受体阻滞剂、水杨酸类等。

4低血糖重在诊治?

在临床实践中,内分泌科经常收治神志异常的患者,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低血糖症患者;二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如高血糖高渗状态。在病房中,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及时的低血糖纠正。然而,若患者未能接受有效且规范的健康宣教,他们日后仍有可能因低血糖症状再次就诊。

宣教是预防低血糖发生最主要和有效的手段。

原因:

1) 未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用药习惯:

一般来说,降糖药物的使用具有一定的要求。例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在餐前服用等。但要求在服用后需及时进餐,部分患者依从性不佳,引起低血糖;

2) 盲目加大胰岛素剂量:

糖尿病患者根据血糖监测结果,可自行调整胰岛素剂量。然而,部分患者在血糖水平出现升高趋势或持续较高时,未咨询专业医师,便自行大幅度增加胰岛素剂量,此举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或低血糖等问题。因此,患者应主动向专科医师咨询,以调整合适的降糖治疗方案;

3) 盲目听信他人意见或自行调整降糖方案:

自身降糖药物疗效不佳,未征求专科医师意见或考虑个人因素,便盲目跟随他人调整用药,导致低血糖风险升高;

4) 忽略规律监测血糖的重要性:

坚持对空腹、餐后 2 小时以及睡前的血糖进行自我监测。随着血糖的控制,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恢复,胰岛素剂量可予以调整。然而,部分患者却依然维持原有剂量不变。同时,若自觉身体不适,却未进行血糖检测,便自行增加胰岛素治疗剂量,此举亦属错误;

5) 担心因摄入过多食物引起高血糖,过度限制热量摄入:

部分糖尿病患者会恐惧高血糖所带来的严重并发症和后果,处在焦虑、恐惧等多种心理压力下。对自己的过度严苛,甚至走向素食极端。血糖控制不好就是原罪,这种负罪感逐渐在心里滋生开来,严重影响血糖控制及生活质。合理、科学的规划糖尿病饮食是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重视和学习的内容,好的生活方式、乐观的积极态度,可以改善当下病情。

本文转自:丁香园内分泌时间

0 阅读:30

营养均衡餐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