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严重是现代教育的伪命题!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6-17 10:21:42

在现代教育体制以前,人们的学习环境还是比较自由的,比如武侠电影里演得,想要学习精深的武艺,就得不断寻访名师、拜师学艺。想学点手艺活,找木匠、瓦匠拜师;想学绘画,找画家求学……想要学点什么本领就去拜访什么样的师父。所谓技多不压身,多学点本领不是坏事。一辈子不用学习太多,哪怕扎扎实实只学好一样本领也能养活自己。

有“严重偏科”一说吗?学不好完全可以不用去学!

然而,到了现代教育,则诞生了很多教育偏见!

八十年代受教育,老师还比较热衷于让刚入学的孩子谈谈自己的理想,记得儿时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原本以为,有不同理想的人会受到不同的引导,然而,整个教育过程结束了,也没受到半点科学教育的引导。与我一样,曾经拥有各种梦想的孩子都没受到应该有的引导,而是全部关在应试教育的笼子里,按部就班的学习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教育。而且,中国当代教育尽管自视甚高,要培养门门都通的人才,可是,实际上却只是把人关在教室里,自始至终只是培养了两样本领:一个是大量背书,再一个就是进行不同学科规则的计算。学好画画了吗?没有。学好乐理常识了吗?没有。学各种各样的体育技能了吗?也没有。学会写各种体裁的文章了吗?也没有。学会在自然界观察自然现象、在实验室里探索未知世界了吗?还没有。

现代教育,尤其是高考前的教育,就是围绕考试背书、做题提高分数,几乎什么学科技能都没学到。

按理说,现代教育的选择多了,学生选择的空间也应该增加:想当文学家的,从小培养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有天赋的高考前完全可以出版自己的个人作品;想当科学家的,引导阅读大量的科学书籍,引导其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在实验室里就喜欢的科学某一个领域不懈的研究探索,有天赋的孩子二十岁以前也应该会有所成就了;喜欢绘画的孩子,给予充足的时间去从基本功学起……

然而,现代教育把人圈在教室里,不管学好、学不好,都必须同时学习所谓的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考试学科。作为非考试科目的音体美等教育,形同虚设。这样背景下,出现了偏科生!

认真审视现代教育所认同的那些高考精英们:都二十岁了,语文分数挺高,可是有自己的作品问世?数学分数挺高,可是,教材之外的数学知识知道多少?理化生分数高高,可是有新的研究成果了吗?……

国内教育与发达国家教育的最大区别是:国内教育再把人当成承载多门学科的工具,教育发达的国家教育是教着人去培养学科技能。在追求门门都让人精通的背景下,实际上所有的考生每一门功课都学得特别肤浅。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

所以说,偏科生是一种国内才有的教育偏见。教育的宗旨不在于费劲的去弥补人的缺陷,而在于把每个受教育者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0 阅读:0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