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教育让中国失去了什么?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6-21 18:45:10

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原本也是这样。学科教育专业一些,给学生多一些选择的自由,爱好文学的多一些自由时间读书、思想,不断地学习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大量练习写作,可以培养出形形色色的写作人才;活泼好动,对自然和科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孩子,多一些自由阅读科学书籍的时间,在实验室里养成独立探索的习惯,久而久之,也会有很多新奇的发现、发明、创造;爱好劳动的人,多接触一些专业的种植、养殖技术,在生活中勤加实践形成技能,会成为发家致富的一个能手……

然而,时下的教育却走在了一条比较失败的死胡同里,把所有学科加以改造,然后,自以为是的把孩子关在教室里一味很享受的背书、做题,追求文本分数的排名。

井底之蛙的故事家喻户晓,让人嘲讽,比较不幸的是:故事照进了现实,当代教育似乎就是这样的一种病态。

教育的空间原本无限巨大:可以在图书馆、可以在实验室里、可以在大自然里、可以在田间、可以在书画室……然而,应试教育却是把所有孩子关在教室里,只是背书、做题,进行机械反复的考试技能训练。

原本,语文是众多学科基础,在识字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方方面面的专业书籍阅读,培养不同专业的思想方式。语文自身,更要拿出大量时间进行阅读、演讲、写作训练。但是,今天的语文教育,却是热衷于捣鼓字词句篇章的一套,从小只是按部就班的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学习组词、造句,句子成分分析……直到把一门系统的语言肢解得七零八落。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天才,十几岁就已经崭露头角,发表不少作品了。当代十几岁的文学少年郎们在哪里?到二十多岁都难得有一点自由的时间写自己喜欢的素材吧?

理化生等科学教育,不进实验室,只是在教室里进行大量的考试题型练习。就好比培养厨师,不用接触厨具,只要在本子上答出各种菜系的用料、配方和火候、做法就能用分数来判断他们的优劣?

分数教育诞生了很多学科偏见,这些偏见植入民心越久,就会让人失去正确的求知方式,久而久之,四通八达的教育之路终究被演变成了一条到底的死胡同、独木桥!

对于受教育者,没有理解学科教育的意义,一味只是高强度的被灌输一大堆考试知识,分数高高,如果没有机会去接触一些高端专业技能教育,高考结束,始终还是一堆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废材。

其实,真正有价值的教育,很多人都是从踏入工作岗位才开始接触。

0 阅读:4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