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业的现状及突围路线探讨

猪哥技术 2024-04-25 12:46:39

这几年来,受非瘟事件影响,生猪养殖行业集团公司占比快速飙升,挤压普通养殖户的生存空间,生猪养殖行业陷入了高风险,低收益,亏多赚少的境地。伴随着这一现状,随之而来对传统的生猪养殖行业产生了诸多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来说一说。

现状

当前的生猪养殖行业,面临着猪舍等固定资产快速贬值,无效产能居高不下,猪场管理人员年龄老化,个体养殖疫情风险畸高,猪价长期磨底等现状。

1:猪舍等固定资产快速贬值,无效产能居高不下。

伴随着集团公司大举进军生猪养殖板块,导致了我国的猪场快速重复建设,原本的猪舍已经足足够养7亿头猪(年出栏,以下指的都是年出栏)了,集团公司这几年新建,改扩建的猪场,又能提供3.5亿头猪了,现在保守估计产能已经能够提供10亿头猪以上了,产能严重过剩。而这部分过剩的产能,随之就转变为无效产能,这部分无效产能是必然要被淘汰的,无非是主动退出或者连年亏损下被动退出罢了。

而在当前这种高疫情风险,低养殖收益的大前提下,不出意外的意外,无非就是普通养殖户被迫退出,同时猪场建设所花费的金钱也被归零,这件事情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上演了,特别是养殖密集区,大量的猪舍空出来后无人问津,租不出去,挂出去几年了还租不出去,特别是自繁自养存栏50头母猪以内的规模,基本就是猪舍长草甚至竹笋已经从瓦片上捅出来了,令人徒生悲凉。

其实这部分猪舍的减少,都是我们农村的普通养殖户,一砖一瓦的盖起来的,养猪亏一年平一年赚一年,赚了钱就赶紧扩建一栋猪场,扩建了一时半会也养不满,而是要等下次亏一年平一年再赚一年的时候才能把猪养满,就这么慢慢的攒着钱发展,才有了现在的猪舍。而无情的资本才不会管这些呢,快速扩张下将我们普通养殖户的几年十几年的财富清零了还意犹未尽。

2:猪场管理人员年龄老化,普通猪场朝着夕阳产业的方向走去。

大家可以看看我们周围的养殖户,还有多少子承父业在养猪的?恐怕是很少很少了,少到一个乡镇都点不出几个来了。记得我十几年前刚回农村跟父母发展养猪事业的时候,遍地都是被父母叫回家养猪的年轻人,一个乡镇里面被父母叫回乡搞养猪的都能凑两三桌。大量的年轻血液的加入令生猪养殖行业充满了蓬勃生机,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比较强,学习能力也更强,那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养猪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值得叫儿子回来接班继续发展规模。

而随着非瘟的到来,随着养猪行业的长期低利润,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生猪养殖行业没有未来了,如果没有外债的那种人,基本也就退出这个行业了,剩下的还有债务无法退出的,也是在苦苦支撑盼望高价到来的时候能够就此翻身,从而具备退出的可能性。

于是,越来越多的猪场,主动安排儿女们退出生猪养殖行业,另谋生路,留下老父亲坚守猪场,并做好随时退出的准备。这种情况多像农村搞种植的这批人呢,现在的农村哪里还有年轻人去搞种植了呢?没有办法,夕阳产业,没有未来,怎么能养得了年轻人呢?一个行业没有年轻人去接班,只会走向没落的,这是一个死循环。

整个行业的氛围都发生了改变,原本退出行业的人,都会成为大家茶余饭后谈论的重点,退出都是很丢人的事情,以至于很多人退出了都不敢说退出了,而是说跟谁谁合伙了,他负责管理云云。而这几年的时光下来,能够主动退出的人已经成为了大家羡慕的对象了,虽然被动退出这个行业的每年都在新增,但是也没有人去笑话被动退出的了,内心深处都是充满了悲凉的,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会降临,更不知道疫情再次降临的时候我们会不会比别人的情况更好。

3:个体养殖疫情风险畸高,猪价长期磨底。

非瘟这几年的概率,实在是太高了,基本上可以达到一年去三成猪场的比例,三年大概就是整体轮一遍,大家可以看看周边的同行,三年没有中标的还有多少,恐怕是少之又少了吧。而三年时间够我们复养回原本的存栏吗?答案是远远不够的!结果就是猪越养越少,负债越养越多,如同一个泥塘,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伴随着疫情的一轮一轮洗礼,猪价又在集团公司的扩张下长期持续低迷,可以说疫情去的普通养殖户的产能,被集团公司快速扩张所覆盖了,覆盖的同时凭借着集团公司分散的疫情风险,以及更强的融资能力,快速清退养殖个体。

变局

个体的生猪养殖户应该怎么去突围呢?很多人都在思考,不光我们养猪的,连卖兽药的,搞电话营销的,卖疫苗的,以及经销商,原料供应商,都在考虑如何转型,这里面有的改变是有效的,还有的改变是无效的。比如今年以来很多河南兽药厂家原本搞电话营销的精神小妹,开始主动出击,直接杀入养殖区域,搞面对面营销,这种操作有意义吗?苟延残喘罢了,乡镇里的经销商都饿的眼珠子青光直冒了,你跑下来又能分到什么?只是比电话营销效果好那么一点罢了,吃不了几个月也就吃光了。

真正能够走得通的道理,我想无非就是转型代养降低风险,以及将成本优化到极限做好打长久战的准备这两条路,第三条路在当前我并没有发现有更好的,如果一定要想出来第三条路的话,我能觉得转型吃廉价饲料走二次育肥的路线似乎也是一条路。

1:转型代养降低风险

既然个体养殖风险这么高,不如拥抱集团公司,成为集团公司的成千上万个养殖场中的一份子,不要自己出钱买猪苗和饲料,自己就出猪舍和人工,领代养费,不失为一条出路,也别想着一只猪要赚多少钱,建议大家在床头都贴一张纸,上面写着“忘记十五块钱的猪价”,未来不会有太高的利润了!

2:将成本优化到极限做好打长久战的准备

这里主要指的是300到500头母猪以上规模的自繁自养的养殖户,只有具备了这种规模及以上,才具备执行彻底的生物安全策略硬杠疫情风险的可能性。

除了疫情风险的降低外,养殖成本就摆在了我们面前,忘记我们曾经养猪的日子吧,重新系统化的考虑生猪养殖的成本控制,从母猪的品系(是否是新美系为王?丹法加系哪种更适合我们的现状?),育肥的思路(养大猪还是养小标?),免疫和健康度的抉择(兽药真的能保健吗?以往的普遍性的全群投药是否有合理性?),以及重中之重的料肉比的优化(实打实的测算料比,而不是凭感觉去估计成本,总结出行之有效的降低成本的策略)等方面,切实将造肉成本跑赢集团公司,这就具备能够打赢这场成本保卫战的前提条件了。

3:使用廉价饲料走特色化二育道路

这第三条路,我们可以来探讨一番,是不是一条路尚未可知,但是这不妨碍我们探讨。

潲水能不能喂猪?答案是不能,传播非瘟风险,加大养殖风险。

那么如果去喂两百二三的小标猪呢?风险似乎也没有那么大,特别是现在非瘟病毒持续弱化的背景下,如果一批养个几百头两百二三的小标猪,不养母猪与其他阶段的猪,只吃潲水的话,风险完全可控,造肉成本包括拉潲水的工人工资,喂猪的工人工资,潲水的成本,总共加起来不会超过3块钱一斤的,一天长两斤毫无压力,不要觉得潲水猪长速就更慢,事实上长速一点都不慢。

那假设养个四百只猪,一只猪一天吃十斤湿料,一天拉四千斤潲水,请个工人,搞台货车去拉,一天一只猪长两斤,一天长个八百斤肉没有问题,利润也有一天几千块钱呢。

同样的思路也可以引申到任何一个廉价饲料原料,只要饲料成本足够低,完全可以不用考虑非瘟风险,这种事情在我们周边很普遍,闷声发大财的大有人在,有包鸡的屠宰下脚料的,有包潲水回收公司的烘干潲水渣的,有包学校食堂厨余直接拉回家的,还有包啤酒厂的啤酒糟回家喂猪的,廉价原料随处可见,只要够便宜,造肉成本足够低,用作二次育肥也是完全可行的,这也不失为一条路。

有没有这样干搞成功的可以借鉴的操作呢?也有!

其实搞这种廉价原料喂猪的方法,主要的费人工的方面就是原料的收集和加工,收集这块不用我教,怎么便宜怎么来,我说一下加工这块,主要有两个思路,一个是发酵法,一个是高温法。

1:发酵法

主流的潲水发酵法,就是将潲水与便宜的淀粉饲料进行混合,有用木薯渣粉的,有用啤酒糟的,还有用地瓜渣那些的,反正便宜就好,然后混合发酵剂,密封发酵,实现连续生产连续投喂。

2:高温法

潲水总量一千斤一天以内的,多是采用砌一个四方的水泥池,将潲水倒进去,然后买一个蒸汽小锅炉,烧煤的,连接一根蒸汽棒,将锅炉的热量引入水泥池里面加热潲水。如果是一天好几千斤潲水的那种,已经开始看到更大型的滚筒加热了,使用导热油锅炉,将导热油加热了通入滚筒周围的夹层里面,进行加热。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和大家共同交流沟通生猪养殖行业的各种信息,不卖兽药不营销,诚交各位养殖同行。

0 阅读:128

猪哥技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