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猪场的经营现状分析及转型的出路(上)

猪哥技术 2024-04-22 08:40:37

这几年来,中小型猪场普遍面临高负债经营,资不抵债,存栏下降,母猪种群退化,肉猪普遍性压栏,养猪持续亏损,家庭矛盾频繁等问题,这个问题非常的普遍,普遍到十个猪场九个都是这种问题,剩下的一个那是天之骄子发生的概率极低。

其实发生些问题,里面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今天我们来说一下,并去分析如何顺应当前养殖形势的发展。

中小型猪场快速没落的客观因素

1:非瘟过后复养采用自繁自养模式为主导致疫情红利没有获得。

非瘟之前,我国的生猪饲养,主要以自繁自养模式的中小型猪场为主,集团公司所占市场比例不高(20%以内),且受自繁自养模式较低的养殖成本影响,集团公司存栏扩张的速度非常缓慢,生猪养殖行业的价格周期规律也是根据自繁自养模式产生对应的猪周期规律,比如众所周知的(一年亏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两年平两年赚),不管是三年的小周期也好五年的大周期也罢,都是符合自繁自养模式的发展规律的。

而18/19年的非瘟全国快速蔓延,给了集团公司快速发展的契机,集团公司利用普通养殖户受疫情影响较大这一现状的影响,纷纷斥资下场养猪,不管是卖猪饲料的也好,卖水产饲料的也罢,甚至卖水泥的,卖楼房的,都开始下场养猪,直接就和非瘟中标后无力复养的养殖户谈租赁猪场,合作代养,出资整改猪舍,以及到处买地皮新建猪场,改建扩建猪场,然后高价从市面上抢购断奶小猪,采购出栏肥猪进行二次育肥,采购三元母猪进行肥转母,利用二元母猪进行回交生产复系二元母等,可谓是干得热火朝天呐。

可是我们中小型猪场呢?我们并没有集团公司的那种资金实力,大家甚至还没有从如此可怕的疫情中回过神来,几年十几年来的生猪存栏财富快速被清零,每个人都欠了一屁股债,哪里还有钱去买一千多两千块钱的断奶仔猪呢?

我们中小型猪场在那个时代主要就是以购买二元母猪为主,个别经济实力较差的甚至买几头一元母猪回来打算慢慢培养二元母猪,还有心比较急的也会从市面上买三元母回来配种,或者从自己猪栏里面挑选剩下的母猪起来配种。

但是这种自繁自养模式,周期性确实是比较长的,跟集团公司的直接采购小猪去育肥的模式相比周期太长了,等到我们辛辛苦苦把母猪养出来配种,四个月后生下小猪,再六个月后小猪出栏,猪价早已经被集团公司给打下来了,于是我们就遭遇了2021年上半年的滑铁卢战役,从年初开始猪价一路从十五块钱下滑到六月份的六块钱。

而集团公司呢?经此一役,快速积累了原始财富,亏钱是普通养殖户亏的,赚钱是集团公司赚的,提前将本该中小型猪场获取的养殖红利,纳入囊中,只留下中小型猪场在那里望洋兴叹感叹命运不公,猪养出来了价格掉成这个鬼样子。

2:集团公司快速扩张抢占中小型猪场市场份额。

在2021年以后,集团公司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加码扩张存栏规模,此阶段的扩张主要以代养投苗业务为主,追求轻资产化的布局,一般母猪场由集团公司自有,生产出来的猪苗通过代养模式投苗到合作的代养户猪场里面,凭借这种轻资产运行模式,集团公司的生猪存栏量快速扩张,短短的五年时间,集团公司的出栏量已经快速扩张到了全国出栏量的51%,且呈现继续扩张的态势。

2019年到2020年生猪养殖业暴利后,集团猪企,上市猪企,大跃进式的产能扩张,排名前20名的猪企,生猪出栏量从2018年的6850万头,增长到2003年的20092万头,增长了13242万头,增长了193%。

排名前100名的猪企,能繁母猪存栏1800万头,一只母猪的年出栏肉猪按照20头计算,就是3.6亿头,占全国7亿头生猪市场的51%。

如果按照当前产能的满负荷计算,100强猪企年出栏生猪可以达到惊人的5.4亿头,占全国7亿头生猪市场的77%。

资本养猪集团未来几年还是会以10%到20%的发展速度继续发展。

3:概率性发生的非瘟将中小型猪场财富清零。

18年后,非瘟并没有消停,而是彻底的扎根下来,犹如一个定时炸弹一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所有的人都是战战兢兢地养猪,其实现在回过头来看,中标一次的都算少的了,两次以上的很普遍,至于一次都没有中标的嘛,那就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了。

可是我们中小型猪场又能有多少本钱,来一次两次的中标呢?于是就变成了恶性循环,没有中标的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养,内心深处保佑千万不能中标,要翻身。再次中标的人也已经玩不下去了,只能无奈的离开这个行业,背着银行的贷款,背着供应商的欠款,背着亲朋好友的借款,无奈的离开这个行业。

0 阅读:24

猪哥技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