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相杨炎:宰相肚里不撑船?

写文乎 2024-06-07 06:58:14

作者:许云辉

“一去一万里,千知千不还。崖州何处是,生度鬼门关。”

唐相杨炎被贬途经鬼门关(即广西天门关)时,见崖陡谷深,阴风肆虐,猛兽横行,不寒而栗。他预感此行凶多吉少,悲从中来,含泪写下《流崖州至鬼门关作》,继续在宦官看护下,在古道西风中骑瘦马南行。

从庙堂宰相断崖式跌落为崖州(今海南三亚)司马,杨炎是否罪有应得?

(一)命运宠儿

杨炎是令人羡慕嫉妒恨的命运宠儿:外貌是“风骨俊秀,神情爽迈”大帅哥,内在是“文藻雄丽”的才子兼“画松石山水,出于人之表”的妙手丹青。他于唐代宗时期入仕,凭真才实学摸爬滚打,逐渐升至中书舍人(皇帝秘书)高位,以文字优美精准、擅长草拟降恩诏书而名噪一时。

他为名将李光弼之父撰写的《李楷洛碑》,文辞工整精美,使“文士莫不成诵之。”太子李豫成了铁杆他的粉丝,特意令人拓印碑文钉在墙壁上反复赏玩。

杨炎“乐贤下士”,以举荐各类人才为己任,深得人心。他曾慧眼识珠大力提拔正直能干的李皋与“有将帅才”的樊泽,使他们能大展身手,成为抵御李希烈叛乱的中流砥柱。许多名臣文士,也因杨炎举荐而走上重要领导岗位而青史留名。

杨炎因卷入政治斗争而遭贬,被新即位的唐德宗重新召回朝廷后,施行治国理政方略,说服唐德宗将租庸调制税法改为两税法,为唐王朝解决了重重迫在眉睫的危机,“救时之弊,颇有嘉声。”数月后,杨炎“独当国政”,开启新人生。

(二)忘恩负义

造物主不会将所有优点美德完美赋予某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才是人的正常形态,杨炎也不例外。他虽拥有令人艳羡的各种出类拔萃的条件,但人性中善恶无常的变化,在他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杨炎曾与下属令狐峘因工作矛盾而积怨,但出任宰相后,他高姿态“不念旧事”。一天,恩师之子杜封请求杨炎帮忙,补入宏文馆充当预备官员。杨炎答应在不违反原则前提下,帮他向主管教育令狐峘口头上打个招呼。

令狐峘居心不良设下圈套,请杨炎写个文字材料并署名,然后将杨炎的署名信当徇私舞弊的铁证上奏,弹劾杨炎以权谋私以上压下。唐德宗召杨炎当面核实,杨炎毫无保留“具言其事”。

真相大白后,唐德宗“怒甚”,大骂令狐峘为“奸人”,欲将令狐峘杖责后流放。杨炎苦苦劝谏,极力求情,才使令狐峘仅受贬官的轻微处分。

杨炎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对待令狐峘,在朝野传为美谈。

而他另一桩以怨报德之事,则使其名声扫地、饱受诟病。

杨炎因受元载牵连被贬至道州,直接出城后马不停蹄夜宿蓝田驿站,因思念病妻夜不能寐,声泪俱下恳请县尉崔清准假修书。崔清先替杨炎请假,又慷慨解囊拿出“俸钱二十千,买细毡”,令人制成保暖车直奔京城,将杨炎的病妻连夜接回蓝田驿站。杨炎病妻启程前,崔清再次资助杨炎“俸钱数千。”杨炎感激涕零紧握崔清双手,“令妻出见”,发誓不忘崔恩人。行至洛源驿,病体缠身的驿仆王新可怜他夫妻马瘦毛长,“送骡一头”;至道州后,同事李全方对他倾囊相助。杨炎发誓一旦东山再起,必定结草衔环报答他们。

杨炎咸鱼翻身重返京城途径蓝田时,特意探望崔清,面谢昔日之恩,自告奋勇将在月内替他安排“闲且贵”的谏官职位。他“居相位十日”,先追认昔日献骡现已病逝的“洛源驿王新为中书主事”,奏请朝廷升任李全方为监察御史,却不可思议地把对崔清的承诺抛到九霄云外。

崔清特意进京登门拜访,杨炎“初见则甚喜”,敬酒数杯,绝口不提谏官一事。十日后再见崔清时,杨炎神色已明显冷淡。崔清心灰意冷,从此不再登门。

(三)睚眦必报

人不可貌相!杨炎风采照人的外表下,竟然深藏着睚眦必报的狭隘心胸。

他初次入仕掌握一定实权后,便令手下将曾酒后羞辱过他的同事反绑双手,用铁棒劈头盖脸“挝之二百”,打得同事“流血被地”命悬一线。最后因上司“爱其才,不问”,杨炎才逃过一劫。

早年的杨炎“亦励志节”,出任中书舍人后,为满足对权力的欲望,他对奸相元载曲意逢迎。元载正寻求“朝士有文学才望者一人厚遇之”,双方一拍即合。杨炎从此被亲近器重视为腹心,为元载摇旗呐喊甘当走卒。

元载失势,礼部尚书刘晏等人奉诏审讯。元载被诏令自尽,杨炎受牵连被贬官道州,满腹怨恨。他重返京城出任宰相后,因“感元载恩”,便不择手段向曾参与审理元载且使自己遭贬的大臣展开疯狂报复。

刘晏不幸成为他的第一个刀下冤魂。二人同朝为臣,都是争强好胜倚权仗势之人,相互看不顺眼。杨炎“将为载复仇”,先撺掇唐德宗以“奏事不实”罪名将其贬至忠州后,又诬陷刘晏“以忠州谋叛”,使刘晏被“下诏赐死。”

段秀实是杨炎报复的第二个对象。元载执政时,曾一度异想天开在原州构筑堡垒抵御吐蕃入侵。杨炎旧话重提后,唐德宗征求当地节度使段秀实意见。杨炎得知段秀实坚决反对这项不切实际的拍脑袋工程后,恼羞成怒,将其褫夺兵权后召回朝廷担任文官。杨炎直接插手边防重地主官人事安排,导致当地部分将领人心浮动,勾结吐蕃发动叛乱,几乎酿成边患。

(四)罪有应得

杨炎撺掇唐德宗杀害刘晏,招致群情汹汹。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们“皆不自安”,上表质问朝廷因何杀害刘晏,且态度恶劣“指斥朝廷。”杨炎唯恐“天下以杀刘晏之罪归己”,派遣心腹分赴诸道,向各地军政长官解释刘晏被皇上诛杀纯属罪有应得。

身为臣子,不仅应该将功劳全部归功于君王,更应当积极主动替君王承担过错,这是起码的官场规则。杨炎却脑残地反其道而行之,在极力撇清自己的同时,有意将罪责推到唐德宗身上。

唐德宗被杨炎蛊惑杀害刘晏后,已渐生悔意。再遭各地军阀质问,更觉无地自容。他正在骑虎难下时,得知杨炎的做法,顿时火冒三丈,“有意诛炎矣。”唐德宗杀机一起,便积极创造并等待机会,破格提拔卢杞出任宰相以制衡杨炎。

杨炎与卢杞这对凤凰与乌鸦的奇妙组合令人喷饭:杨炎才高八斗、仪态丰美,卢杞却“无文学,仪貌寝陋。”心高气傲的杨炎对武大郎转世般的卢杞时常出言不逊,厌恶鄙视溢于言表。

卢杞则抓住杨炎工作中的失误,频频发动反击。他先诬陷杨炎是促成军阀梁崇义反叛的幕后推手,继而将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因“久雨未进军”讨伐叛军的原因归罪杨炎,多方劝谏唐德宗暂罢杨炎相位。他力荐与杨炎有积怨的严郢出任御史大夫,全方位彻查杨炎。严郢先从杨炎之子“多犯禁,受赂请托”的犯罪事实打开缺口,查出杨炎两项重罪。

其一,杨炎请河南尹代为售卖东都私宅,河南尹索性用公款买下当官署。严郢认为价格虚高,指控河南尹为拍马屁高估价格。大理寺依法判处杨炎犯勒索罪,必须褫夺官职。卢杞极端不满,令大理寺改判杨炎监守自盗罪,“罪当绞。”

其二,唐玄宗的宰相萧嵩在曲江南边一块风水宝地上修建家庙,唐玄宗认为此地是“娱游之地,非神灵所宅”,诏令萧嵩迁走家庙。30年后,杨炎家庙正巧选址“萧嵩庙地。”卢杞趁机进谗言陷害杨炎:“陛下,‘此地有王气,故玄宗令嵩徙之。’杨炎明知故犯,必有异图!”唐德宗龙颜大怒,诏令成立专案组调查核实。

最终,杨炎罪名成立。唐德宗下诏:“杨炎虽凭文学才艺屡次官居要职,但贪赃枉法,结党营私,‘不顾于国’,影响恶劣,民愤极大,理应严惩。朕宽大为怀,皇恩浩荡,贬其为崖州司马,即日启程!”

杨炎再次踏上流放路,途径鬼门关吟诗感慨后,“未至崖州百里”,被秉承唐德宗旨意的宦官缢杀,年仅55岁。

杨炎是将一把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典型,原因在于其因自身条件过于优越而得意忘形,身居高位却心胸狭隘,德不配位。他对下属颐指气使,对同僚趾高气扬,最后发展到对皇帝都做脸做嘴地步。唐德宗曾揭发:“杨炎把朕视为孩童,奏事不如意便‘气色粗傲’,遭质问则勃然大怒,毫无君臣之礼,所以令朕忍无可忍!”

可见,杨炎此生最大的错误,便是自我膨胀到藐视皇帝的地步,将“宰相肚里不撑船”演绎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即便是任何部门的小领导,也无法容忍杨炎这类属下。因此,杨炎的下场纯属罪有应得、咎由自取!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7月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且于同月入职杏坛,2022年10月退休。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百万余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阅读:1

写文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