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今讲(6):古代被株连九族的人们为什么不逃跑?

写文乎 2024-05-27 05:36:35

作者:安锦

株连九族这几个字,在历史读物和影视作品中露脸的频率挺高的。大部分情况都是统治者一怒之下,对犯罪的大臣下达的最严峻的“命令”。往往听到这里,被判株连九族的大臣们基本都大喊冤枉、饶命,或者一屁股瘫坐在地上;也有极少数人骂声不绝、大义凛然,比如建文时期的方孝儒。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在古代被判处株连九族之人的族人们为什么不逃跑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在古代信息的传播并不像现在这样迅速发达。皇帝对罪臣下达了诛连九族的命令后,罪臣家属在并不知晓这个消息的情况下,其所居住的房屋就已经被官兵控制起来了。

就算是侥幸有送信人跑出,在理想条件下他有马、有足够的食物和水,他的行进速度也比不上官方驿站传信的速度。即使他的速度确实超过了官方速度,在封建时代异地之间往来都需要有类似的“通关文书”,可以看做是“介绍信”之类的证明文书来证实来人身份和来此地办事的证明,如果没有这个文书也会被当地官府发回原地。再退一步讲,逃出的送信人速度快、有文书、能进村,最后见到了罪臣的家人,那么他们就能顺利逃走吗?

答案是不能。

其次,在明代设有保甲法,一人犯罪潜逃,那么他周围的邻居们就要受到与罪犯同样的处罚。有鉴于此,一个正常居住在此地的人家,突然大包小包的收拾行李要出去,周围的邻居们难道不会怀疑吗?难道不会有人举报吗?就算是这户人家运气好,邻居们“大发慈悲”放他们走,他们能走得出去吗?前面我们说到,没有官方出具的“介绍信”,他们寸步难行。这么多人一起出来,他们连自家的周围的几个村都不一定能出得去,更不要说逃得远远的。

这么来看,被株连九族的族人们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吗?

也不尽然,往往统治者会对其中的未成年孩子和女性留下活路。女性会被送到各种场所做苦役或者充当别人的妾婢,幼童则会送到大户人家做奴。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给因罪被诛的大臣们留下后人,也算是统治者比较“人性化”“人道主义”的一面了。

但也有逃不过被杀命运的,比如方孝儒被诛的是“十族”,他的那些朋友学生们作为被诛杀的第十族倒了大霉。不过到了后期为方孝儒平反的时候,统治者也发现了方孝儒家存在的后人,也为其做了妥善的安排。说明即使在当时如此严厉严格的执行措施下,依然有人“逃走”。也可能是执行刑罚的人不忍看到这样一个忠臣就此绝嗣,为方孝儒家族保留了为数不多的种子,这也算是对方孝儒这个忠臣的一些安慰吧!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阅读:2

写文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