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壮决战绝非千古笑柄,愿这盛世正如先烈们所愿

俇攘 2024-05-25 15:53:42

1938年,欧陆列强虽然表面剑拔弩张,但是英法仍然对纳粹绥靖退让,苏德之间虽然各怀鬼胎,仍然表面维持着暧昧。而刚度过经济危机的美国经历了大基建时代,正过着幸福和富足的生活,毕竟纳粹离他们那么远,完全没有必要去关心。然而在东方,还没有从历史的低谷中爬上来的中国,却独自承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尽管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但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纷纷依靠着一腔血勇,与日寇血战到底,以生命捍卫疆土,彰显着顽强的民族精神,捍卫民族之尊严,哪怕壮烈牺牲也绝不向侵略者低头。

淞沪会战,中国集七十余万精锐,与日寇鏖战三个月,以伤亡25万人的代价,造成了日寇近9万人伤亡,粉碎了日本快速灭亡中国的妄想,也展示了中国誓死抗战到底的决心和壮志。江阴保卫战,中国海军以弱抗强,敢于和日寇决战,最终以凿沉军舰阻挡日军快速突进的步伐,誓死捍卫防线。

抗日战争

南京保卫战,数十万壮士明知南京孤城不可守,却也义无反顾进城与日寇拼死一搏,中国军民在被日寇三面包围之下,拒绝投降,纷纷抗战到底。太原会战,各方军队联合抗敌,从大同开始布防,战火燃烧在三晋大地,在忻口,在太原,在娘子关,无数壮士和装备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寇血战,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爱国热情。

徐州会战,李宗仁指挥着桂军、川军、中央军等各方精锐,从山东一路布防到徐州,为拱卫这个陇海线上的交通要塞,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展开了无数次血战,包括著名的滕县战役,打出了中国军队的顽强不屈。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血战到底,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不败的神话。

然而,毕竟当时羸弱的中国经历了帝国主义百年侵略之后,千疮百孔,还未形成自身独立的工业体系。整体的战斗力以及军事装备都与日寇存在的无法逾越的差距,尽管这几次战役,中国军队打得很顽强,甚至付出了上百万军队的伤亡,但是还是未能抵挡日寇占领华北,占领长江的步伐。从1931年东部局部抗战开始,先后丢失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工业区,之后丢失了热河、察哈尔、上海、华北、淮海地区,甚至连首都南京都陷落。

抗战勇士

即使当时所有的战士们都知道,仅仅依靠中国一己之力,几乎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但是他们仍然义无反顾,仍然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维护着这个古老民族的尊严和骄傲。

到了1938年5月,对于中原地区的中国军队来说,是绝望的。由于南方、华北和淮海战事接连失利,日军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同时席卷而来,而河南上千万生民,又是拱卫武汉的重要防线,自然不可能轻易丢失。但是当时豫东兵团指挥官薛岳手中能用的也就是十余万人,整条防线数百公里,各个方向都需要严密布防,自然是捉襟见肘。

然而,此时的南方,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武汉会战,中国军队绝大部分主力都被安排在长江两岸,以应对日军随时会发动的长江攻势。而北方,因为阎锡山在半年前就已经惨败太原,当前完全没有拖住日军南下的能力,整个华北基本就成为了日军的控制范围。

兰封会战地图

距离中原最近的军队,当属刚从徐州会战中安全撤出来的李宗仁的军队,但是这些军队刚刚经历了残酷的徐州会战,急需要休整和补充,而且士气低落之下根本无力再战,所以对于薛岳来说,此战能依靠的只有他自己手中的中央军。

当时面对日寇的汹汹攻势,德国专家就建议掘开黄河,制造黄泛区,以迟滞日本自动化步兵的进攻。但是当时国民政府果断拒绝了这一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建议,以中国军队在河南尚能一战的理由,决定由薛岳等人组织军队在兰考和开封一带,组织起顽强防御,想要从正面抵挡住日军的进攻。因为当时国民政府清楚,掘开黄河关乎着百万国民的生计,所以在不到万不得已,不可能掘开黄河。

兰封会战

兰考,北临天险黄河,西依古城开封,陇海铁路横贯县内,素有鲁西南大门之称,是黄河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河南腹地要冲,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兰考虽小,但是背后就是开封,开封背后就是郑州,郑州背后,南下就是武汉,西进就是潼关和西安,这一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却干系着国家存亡。国民政府高层决定以兰考为核心,布置第一道防线,并调集了中央军能战的所有精锐,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与日军在兰封决战。

日军这边,因为开战大半年来,连战连捷,对中国军队有些轻视,第十四兵团从徐州战场的边缘疯狂向前突进,想要一口吞下整个河南。当然日军十四兵团作为甲种师团,战斗力值得肯定。

为了能给正面作战的军队更多的支持,国民政府将所有从英国和苏联买来的坦克和战车全部用上了战场,连原为中央教导大队的桂永清第27军第46师都被派上了战场。面对孤军深入的日军,中国军队大喜过望,想要凭借五倍左右的优势兵力将日军全部吃掉。但是他们明显低估了日军甲种师团的实力。

日军重炮

虽然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武器,但是因为在前期会战消耗太大,四个多月的整编,并得到德械库存补充,但仅能维持半德械半国械装备;重武器匮乏,特别缺乏防坦克火炮。而兰封地处豫东平原,根本无险可守!中国军队远无法与日军机械化精锐部队对抗。

尽管大军将日军围困,但是日军调集了大量的火力支援,包括空中力量,邱清泉率先挡不住日军的狂攻,直接导致了刚刚布置妥当的防线瞬间崩溃,而因为第一道防线崩溃太快,导致了后续还未布置好的防线也紧跟着一触即溃。兰封失陷,使开封、郑州面临日军的威胁,坐镇郑州的蒋介石十分震怒,下令枪毙了中央军第88师长龙慕韩中将,之后薛岳接管指挥权,将日军团团围困,但是因为重武器缺乏,始终打不开日军防线的缺口,大好形势下的战机就此失去,随着商丘失守,日军第16师团参战,中国军队在兰封的行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只能尽快后撤,否则就会被日军后续部队围困。

兰封会战,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战役。它不仅在军事战略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此次战役发生于1938年,正值抗日战争的关键时期,中国军队在河南兰封地区对日军进行了坚决的抵抗。

中国军队坦克

在兰封会战爆发前,日军已经在中国大地上肆虐多时。他们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中国进行了肆无忌惮的侵略和破坏。而中国军队虽然英勇抵抗,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兰封会战的爆发,成为了中国军队扭转战局的一次重要机会。

在战役开始前,中国军队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准备。他们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准备对日军进行有力的打击。然而,战争的残酷性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日军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力和强大的火力优势,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在战斗中,中国军队表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他们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然而,由于日军火力过于猛烈,中国军队的防线一度被突破。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军队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坚持战斗,不断发动反击。在兰封会战中,中国军队还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和帮助。他们纷纷走上街头,为军队筹集物资、运送伤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这种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精神,成为了中国抗战的重要支撑。

最终,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兰封会战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这次战役重创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让轻视中国军队,轻敌冒进的日本军队惊出了一身冷汗,也为中国军队后面的武汉会战,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坚定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为后来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军飞机

然而,兰封会战也暴露了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武器装备落后、战术单一、指挥体系不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制约了抗战的进程。因此,在兰封会战之后,中国军队开始加强自身的建设和改革,努力提高战斗力。

此外,兰封会战还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由于战争的影响,当地民众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房屋被毁、农田荒芜、流离失所的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问题在战后需要得到妥善的解决和安置。

总的来说,兰封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和顽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复杂和矛盾。通过这场战役,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抗战的艰辛和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同时,我们也应该铭记那些为抗战胜利付出过生命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兰封会战也有很多亮点,特别是薛岳后续的指挥,基本上实现了战术安排,只是因为自身武器差距,没有在对应的时间里啃下日军师团,后面的战役都只能局部作战。比如中牟保卫战,中国军队以一个营,阻挡日军一千人的疯狂进攻,血战三日,全营壮烈殉国,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血勇和决心。

血战中牟

但是此战因为部分将领的临敌指挥太差,甚至出现一触即溃的现象,导致了原本的战略部署沦为空谈,因此被蒋介石深以为耻,处决和处罚了多位主要将领,评价兰封会战为千古笑柄。但是中军底层军队却表现突出,只是因为武器装备太差,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所以才导致了投入和收获不匹配。

然而在现代社会以来,我国致力于国防建设,现在已经形成了海陆空一体的全球最尖端军事力量,拱卫着祖国的土地,守卫着万千子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了无法忽视的恶力量。愿这盛世,如那些抵抗外国侵略的先烈们心中所愿,也不负那抛头颅洒热血的豪情壮志。

1 阅读:114

俇攘

简介:研史,读书,写诗,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