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彭总复出后被派往成都,当地一干部得知消息,申请调离原岗位

近现代史源 2024-06-05 22:28:39

彭德怀元帅自1959年夏季进入蛰伏期,此后处境不佳。但在1965年,毛主席亲自在中南海与老总谈话,安排他到四川参与领导三线建设。虽然职务不高,也不是他熟悉的军队或农业领域,但彭德怀已经在北京吴家花园赋闲多年,能够有实际的事情做,并且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勉励,内心还是很欣慰的,于是便接受了这一安排。

老帅善于学习。彭总前往四川成都后,在基建和工业领域做的工作比较多,这都是他之前没有什么基础的事情,但彭总很快就掌握了,提出的点子令当地干部十分佩服。西南局第一书记李井泉,在战争年代曾是彭总的下属,此时却成了彭德怀的上级,看到老总来成都后状态饱满,李井泉也很高兴。

不过在当地干部中,有一人对彭总颇有些“避讳”,甚至向李井泉提出,希望能调换一个工作岗位,把自己从成都调出去。说这话的人,是开国上将邓华,65年时正担任四川省副省长。他不愿跟彭总共事或见面,并非不尊重老帅;恰恰相反,邓华与彭德怀过往的感情很深。得知邓华的特殊请求后,李井泉没有同意,邓华仍留在成都。

红军时期,邓华是“双红一”干部,出身极好;彭老总也是中央红军的重要将领,但带的是红三军团,与邓华虽然比较熟悉,却没有特别深的联系和接触;后来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情况也差不多,彭德怀虽是人民军队的副总司令,但对邓华的领导比较间接,到建国初期两人还没有多么深的私交。

真正令这对将帅成为挚友的,是五十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10月,彭老总出任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而第13兵团司令邓华,成为了志愿军副司令员,是彭德怀的得力助手。彭总最初有三个副手:邓华、洪学智、韩先楚,邓华在这几个副司令员里面排序最高。后来朝鲜战事逐步稳定,彭德怀回北京主持军委工作,邓华将军直接担任了志愿军的代理司令员,替彭总行使职权。

邓华原本就是军政双优的名将,在朝鲜时又近距离跟彭总学了很多东西,成为难得的大兵团指挥型将才。显然,邓华最辉煌的军事经历,得益于彭总的信赖和指导。57位开国上将里面,只有邓华实际具备过节制百万大军的履历。单说这一点,甚至连粟裕、陈赓等大将们都比不上他。因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色,邓华五十年代就担任了沈阳军区司令员,是大军区正职干部,前途十分光明。他一直把彭德怀当良师益友,非常崇敬对方。

那就奇怪了。既然邓华对彭总感情真挚,为什么65年彭德怀来成都,邓华却要主动申请调走呢?这似乎很矛盾。邓华的考虑,是深沉而无奈的。59年庐山会议老总受到批判,邓华很不理解;后来军委扩大会议对彭总的批评,从“大跃进”拓展到军事、历史问题上,邓华坚决反对。他表态支持彭德怀,指出军队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军事俱乐部”,拒绝跟风批判彭德怀。当年军内受到彭总牵连的干部不少,但像邓华这种“双红一”出身、根红苗正的将领却是凤毛麟角,他能在逆境下主动替落难的彭总辩解,人品非常难得。

邓华不得不做出违心的检讨,在被闲置一年后,1960年中央安排邓华出任四川省副省长,主管农业工作。就是在这个时候,将军来到了成都,他十分惦念彭德怀,自从59年军委扩大会议一别,两人再未见面。1965年彭总短暂复出,恰恰也要来成都,邓华听说后心情复杂:一方面他很想念老首长;另一方面,怕见面后遭人非议,再次给彭德怀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当时邓华的身份还是“右派”,他认为59年自己激动之下的发言,使得彭总雪上加霜,非常自责。如今彭总能够复出,是好事情。见不见面倒是其次,邓华首先考虑的是不要再影响彭总。若自己去见老首长,也许别有用心之人正盯着呢,出现问题就糟糕了。所以一番思虑后,邓华向上级提出“调动工作岗位”的请求。

李井泉军政经历也很丰富,他对彭总、邓华的情况,有着比较成熟的看法,因此不光没有同意邓华的申请,还鼓励他继续在四川工作,争取做出成绩,早日回到真正需要他的人民军队中。值得一提的是,彭总来到四川后,两人都很记挂对方,彭德怀专门托人送给邓华一个镀金烟盒;而邓华不时带着夫人李玉芝,到彭总家附近“散步”。但阴差阳错下,两人终究是没能再见面。

“史源历史专栏”由中国近现代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党史、军史、战史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历史全貌,带来精彩历史细节。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0 阅读:30

近现代史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