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D项目如何运营和实施?

中智科博产业规划 2024-03-12 13:22:08

EOD模式其实就是解决“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问题。

EOD模式运营阶段

EOD模式将生态引领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从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城市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按照项目进度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重构生态网络。通过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基底,带动土地增值。

第二阶段,城市环境的整体提升。通过完善公共设施、交通能力、城市布局优化、特色塑造等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为后续产业运营提供优质的条件。

第三阶段,资源导入,激活经济。通过产业导入、人才引进等手段,激活经济,使整体溢价增值,包括税收、自然资本等。

EOD模式实施路径

一、明确生态治理的目标

EOD模式是为了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展科学全面的项目前期谋划。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治理需求,对实施紧迫性强、生态环境效益高、对关联产业有较强价值溢出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谋划和顶层设计,确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边界和目标要求,明确项目的建设内容、技术路线、投资估算等。

其中,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主要涉及区域流域综合整治、废弃矿山修复等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公益性较强、收益性较差的治理项目。

二、识别关联产业

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治理项目的外部经济性和环境质量改善后提升价值的外溢流向的基础上,明确与生态治理项目相关联的产业开发项目。产业开发项目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土地发展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康养、乡村振兴、特色地产、“光伏+”和生物质能利用等清洁能源项目。

另一方面也可以出售未来产业的开发或经营权,比如基础设施的特许经营权、矿产等资源的开采权等。结合项目的收益水平等综合测算,确定产业开发项目的边界范围和建设内容。

三、分析一体化实施可行性

在确定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产业开发项目后,要对两者一体化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从项目的区域特征、实施主体、技术路线、投资估算、相关政策、实施期限等方面,综合分析其可行性,整体测算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在保障社会资本投资收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项目的成本收益平衡,最大程度上减少政府投入。在两个项目均可行的前提下,进行EOD项目统筹设计。

四、建立内部反哺机制

将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和关联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后,在收益上既要考虑产业开发项目自身的盈利能力,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带来的外部经济效益;在成本上既要考虑产业开发所需的成本,也要考虑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在保证合理利润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实现成本收益平衡。当项目的收益难以覆盖成本时,政府可以使用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政府专项债、国际金融贷款、政府投资基金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出资等政府资金进行支持。

其中,可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领域有: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治理等;可申请专项债的项目领域有:污水处理设施与管网建设、垃圾处理与环卫处置建设等。

五、因地制宜推进项目实施

生态环境治理和关联产业类型多样,不同的融合发展路径与操作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我们应因地制宜,选择最合适的当地区域的EOD项目。将选择好的EOD项目依据实际需求选择分别立项整体实施或整体立项。最后,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管,确保整个EOD项目的规范实施。

EOD将成为未来主流的片区开发模式

在严管政府债务的大背景下,EOD模式依托其以下优势,未来,将成为主流的片区开发模式。

项目总体打包:EOD模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支持项目总体进行打包开发,打包范围非常广,不论是已建、在建还是未建项目,不管是公益、准公益性还是经营性项目,又或者一、二、三产项目,都可以进行总体打包,拼盘开发。

多元资金拼盘:从资金渠道来看,PPP、社会资本、中央预算内补助等均可用于EOD项目开发,更值得关注的事,不足部分可以由政策性银行解决。

项目融资优势:EOD模式相较于其他的项目贷,其融资优势非常显著。一是贷款利率低,可享受政策性银行贷款和行业贴息;二是贷款周期可长达30年;三是融资金额大,可高达几十亿。

落地高效快速:EOD模式试点项目前期申报时间短,落地快,从项目包装到入库审批,再到融资落地,平均周期约6个月。

助力片区开发:由传统的“平台融资+土地财政”模式转向“EOD+片区开发”模式,筹划得当可形成内循环,规避政府信用背书和还款承诺。

0 阅读:5

中智科博产业规划

简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