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印度子公司被迫出售,多组数据说明了印度营商环境的恶劣

高天鹤 2024-06-23 16:40:51

近期,据媒体报道,印度塔塔集团将收购vivo印度的股份,要求OPPO、vivo出售旗下子公司,至少让出51%股权,否则将无法在印度继续运营。根据金融界的报道,vivo印度公司与塔塔集团的洽谈已经进入后期了。

Vivo在印度已经多次被针对,2023年12月23日,《印度斯坦时报》称,印度执法局又以“涉嫌参与洗钱案”为由逮捕了3名vivo印度公司高管。

而早在2023年6月,印度就传出要求在印度的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应由印度籍人士担任,以及在印度本土组装并免费向印度分享技术。

印度历来被称为“外资坟场”,由于印度恶劣的营商环境和印度居民消费能力偏低等因素的影响,包括欧美、日韩和中国等国的外资企业在印度经营困难。不但难以盈利,而且还面临诸多政治风险,不可控因素众多。

近年来,即使欧美国家不断加强与印度的战略合作,试图将印度打造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替代中国。

西方媒体也在不断抹黑中国经济的同时,美化印度经济,引导海外资本从中国流向印度。但由于印度恶劣的营商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和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欧美国家的战略并没有取得预期的进展,跨国企业不但没有增加对印度的投资,反而纷纷撤离印度。

近年来,印度制造业徘徊不前、大量跨国企业撤离印度、印度外国直接投资持续下降。

虽然,印度近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并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也将会在未来几年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同时,印度政府也在不断推出各种措施,并投入巨资,改善基础设施,试图大量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

但取得的成果却极其有限,印度制造业产值占全球的比重多年来一直在3%左右徘徊,不及中国的10%。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甚至由2014年的15%降至2022年的13%。

印度制造业极度依赖中国,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工业品中间件,从而对华出现巨额贸易逆差。

同时,近年以来,已经有众多知名企业撤离印度市场。据《印度经济时报》援引印度工商部长公开的数据,仅仅从2014年到2021年11月,就共有2783家外国公司离开了印度,这些企业涵盖了能源、电信通讯、银行、零售和制造业等诸多产业领域。

此外,从2021年开始,在印度经济高速发展,外界一片唱好中。印度外国直接投资额不升反降,而撤离印度的资金则不断增加。

据印央行5月21日的数据显示,印度2023-24财年外国直接投资(FDI)净值进一步降至266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37%,降至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

印度净FDI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撤离印度的外资金额激增,2023-24财年撤离印度的外资金额增至444亿美元,同比增长51%。

而在2022-2023财年,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为710亿美元,较2021-22财年的848亿美元下降了16.3%。

以上的数据充分说明了印度恶劣的运营环境将会给其中长期发展带来极大的隐患。同时,也引发了外界对印度GDP数据质疑的升温。

目前,市场普遍认为印度的GDP计算方法存在缺陷和争议,导致印度制造业增速估值虚高和印度GDP实际增速高估。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发文表示,印前首席经济顾问、IMF印度执行董事克里希那穆蒂·苏布拉玛尼安的预测——“印经济增速有望达8%”并不代表IMF观点,IMF官方仍认为印GDP增速6.5%。此外,若印度GDP计算方式正确,印度经济增长甚至会减速。

印度前首席经济顾问阿尔文德·萨勃拉曼尼亚曾撰文宣称,印GDP数据与信贷、用电量、货运量等指标脱节,并暗示印2011-2016年GDP增速被高估数个百分点。

1 阅读:3

高天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