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补):俄军第二太平洋舰队中多灾多难的鹰号战列舰

星辰与大海 2024-06-19 12:56:51

本期为日俄战争系列的番外补充篇,讲述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中意外频出的鹰号战列舰的不幸故事。

(本期全文约1700字,内容较长,感谢您的观看)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的第三舰“鹰”号的建造生涯非常之不顺利。1902年春天,当这艘船还在圣彼得堡的海军上将造船厂船台上建造船体的时候,船厂意外失火。大火一直蔓延到建造“鹰”号的船台边,一些烧断的起重机甚至掉到了建造中的船体上。多亏工人和消防员奋力抢救,总算没有让这艘船被付之一炬(虽然建造中的船体内没有什么可燃物,但火灾会导致船身钢材变形、龙骨挠曲,进而使整船报废)。

起锚的波罗的海舰队

大难不死的“鹰”号好不容易熬到了船体部分建成,于这一年的夏天下水。“鹰”号的下水很不顺利。先是最初的下水日期时值涅瓦河汛期大潮,被迫延迟了一周之久,然后在下水仪式上这艘恋家的船又因不明原因被卡在船台上迟迟不肯朝下滑,主席被迫在很尴尬的情况下宣布下水仪式完成,尽管此时“鹰”号还赖在船台上不肯走,随便工人们怎么努力,涂抹了上百公斤猪油来加以润滑,就是岿然不动。而就是在这天夜里,“鹰”号又因为不明原因突然就滑下了水中,令毫无准备的船厂狼狈万分。数百人披衣而起,拖轮也被紧急发动,一时间厂区内热闹非凡。总算没有再被捅出什么大娄子。

(上图)“鹰”号战列舰,1904年9月,喀琅施塔得港,前往雷维尔集结地途中。很快这艘船将被日军俘虏并改名为“石见”号加入联合舰队。

下水后的“鹰”号还是一个只能自行漂浮的船壳,敞开的船体内空空如也,在这之后的1年间,它仍得靠泊在海军上将造船厂的洒装码头上,朝它那大肚子内填入锅炉、管道、蒸汽机、螺旋桨轴等一大堆动力部件,然后一层一层地.修大子甲板。到1903年秋天的时候,“鹰”号总算是进入到装甲、武器系统以及上层建筑的装配了,这也意味着它必须得挪窝了。

海军上将造船厂是家老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时代。由于建厂的时候是考虑帆船时代的船舶吃水情况,所以它的位置过于远离河口而深入上游,当然,这里的水就不可能很深,因此也就不可能在这里进行“鹰”号的最后栖装作业。除非打算把这艘船永远留在涅瓦河内充当炮台。

需要特别提到的一句是,虽然不安装装甲板,但出于统筹的考虑,船体侧面用于安装装甲板的固定螺栓孔都是事先开好的。实际上,这些窟窿都是在下水前就已经打好的,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紧贴着水线甚至位于水线之下。开在水下的装甲固定螺栓孔在下水之前就打入了木楔加以水密,所以说也不必担心这只两侧尽是窟窿的大号“漏勺”会在装配码头上沉没。这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施工手法,但也是出于无奈,由于涅瓦河航道水深不够,必须经过精确计算尽可能节省重量。反正“腐”号就是这样形同漏勺一般地在厂内待了近1年时间,直到它将被拖往喀琅施塔得完成最后的工程。

彩色上色版的鹰号战列舰

1903年9月末,在2艘拖轮的牵引下,未完成的“鹰”号小心翼翼顺涅瓦河而下。尽管已经尽可能地精简了在涅瓦河内船厂版装的总重量,以减少吃水,但是涅瓦河对于这艘庞大的船来说还是显得有点浅,通过河道内一系列浅滩的过程令人心惊胆战。不过当傍晚时分抵达圣彼得堡的时候,总算是一切平安,波罗的海近在眼前。当晚,“鹰”号被泊在一个码头上过夜,次日天亮后,它将开始最后一段旅程。但是就在这天晚上,出事了。

当晚,从涅瓦河上游冲下来的洪水夹杂着大汛滚滚而来,河口涌起了波涛。右舷靠治在码头上的“鹰”号渐渐左倾,最后崩断了钢缆向左侧倾覆下来。整个过程持续了一晚上,非常缓慢。而对于“鹰”号这种大船来说,河中的浪头再大,也是难以撼动它的。船员们和码头上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夜,直到黎明时分,才有人发现“鹰”号已经向左倾斜着坐沉在码头边。幸亏水很浅,船体并未倾覆,但是“鹰”号还是向左倾斜到了可怕的角度,左舷的上甲板已经可以触到水面。

打捞工作花了2周时间,清理内部与除锈作业又花了差不多2周。而事故的调查结果是耐人寻味的,调查员认为船体会倾覆是因为有人拔去了部分被用于堵住装甲固定螺栓孔的木楔。结果可想而知,没了那些水密用的木楔,这艘船自然变成了“漏勺”,持续的进水很快就拖着左航向下沉,一直到坐沉在河床上为止。

这种死无对证的事故是查不出责任人的,而且也不能排除木楔是被变得湍急的河水冲走的可能性,尽管嫌疑程度不高。而对于可能存在的肇事者这么做的理由,也是随手抓就能捞上一大把的:日本间谍、要求改革政局的革命党、担心日本开战并被送往远东的水手。或者,仅仅是某些无聊的人搞出的一场做过了头的恶作剧。

【未完待续……】

下期将继续讲述日俄海战的战斗战史系列,点关注不迷路

点击主页,更多精彩硬核战史内容等你来看

0 阅读:2

星辰与大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