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已灭亡106年,而乾隆7世孙仍穿龙袍祭祖,家里金碧辉煌

未央史默事 2024-06-02 01:57:29

«——【·前言·】——»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封建思想,总会忍不住吐槽道:大清早亡了。

可清朝是亡了,清朝皇室还在悄无声息的发展延续,就在2015年的时候,一场浩浩荡荡的“皇家祭祖”就这么在吉林举办了。

身着黄袍的乾隆七世孙,紧随其后的一长溜“宫人”,甚至还有屈膝跪地的“大臣”。

在这场祭祖中,他们似乎忘却了一切,全然享受这醉掌天下权的迷离中...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

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清皇室的灭亡·】——»

爱新觉罗族,曾作为清朝皇室执掌中国长达268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却也标志着这个统治者家族的覆灭。

溥仪年仅六岁即被迫退位,爱新觉罗族人失去了皇室的地位和荫庇。

溥仪离开紫禁城时,不过是个稚儿,然而他所肩负的却是整个家族的前途命运,革命政府规定,溥仪及其家族需改姓“金”,与平民无异。

这无疑是对昔日统治者的最大羞辱,但别无选择,他们不得不遵从。

从此,这支曾经权倾一时的皇族四散天涯,前路茫茫,部分爱新觉罗族人选择移民海外,期望在他乡重新开始。

然而更多人还是决定留在祖国,寄望于北京这座陪伴他们数百年的京城,不过,现实远非理想中的公主梦。

失去昔日荫庇,他们只能靠微薄的遗产度日,有的甚至不得不做着粗活维生。

但在今天的北京城里,仍然有一些人保持着皇家的习俗和传统,他们就是曾经的帝王血脉——爱新觉罗家族的后裔。

其中,一位名叫爱新觉罗·恒绍的男子,就是乾隆皇帝的七世孙。

«——【·乾隆帝七世孙·】——»

恒绍出生于1958年,虽然已是民国时期,但他的家人仍然保留着皇家的生活方式。

从小,他就被教导要以自己的皇家血统自豪,不但学习诵读祖先等礼仪,还要穿着龙袍行走,以彰显其皇家身份。

尽管如今已是普通百姓,但恒绍对于维系祖先的传统却是孜孜不倦,每逢祭祖时,他都会按照皇家的礼仪,摆放香案、点燃熏香,祭拜先人。

他的家中还保存着不少祖传的字画、家具等物件,堪称“私家博物馆”。

在生活中,恒绍也尽量模仿祖先的作息,每天一早即起床梳洗更衣,身着龙袍逐一巡视庭院,他还雇有几名佣人,赶着他们打扫卫生、准备膳食,维持着皇家的生活方式。

对于恒绍而言,维系祖先的传统就是他的全部追求,虽然时代已经改变,爱新觉罗家族再也不复当年的荣景。

但在恒绍这里,他们的传统却依旧火种不熄,他的生活用品无不彰显着清朝的风格,从餐具、桌椅到穿戴的龙袍,无一不流露出浓浓的皇家气息。

而他最为珍视的,莫过于一枚玉扳指了。

«——【·恒绍对清朝文物的偏执·】——»

据说,这枚翠色欲滴的扳指出自乾隆御手,是皇帝佩戴时意外遗落的,当年宫廷人等只得将它悄悄带出后妥加保管。

如今,它已经世代相传,流落到了恒绍这一辈手中,每每佩戴时,他便感觉亲手触摸着祖先的肌理,与之心有灵犬相通。

这只是恒绍收藏的冰山一角,他的宅邸中,到处堆满着从紫禁城流传出来的古董珍品,木雕、瓷器、绣品……每一件藏品都见证了那个盛极一时的王朝。

有的物件当年曾伺候过君王爵爷,有的则出自一代宗师的巧手,如今重现于世,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灿烂辉煌的朝代之中。

面对这些来之不易的文物,恒绍体现出一种近乎偏执的珍视,他时常亲自打理清洁,生怕丝毫损伤。

有时甚至会忘却吃食,整日陪伴在这些文物的身边,对他而言,这些古董不仅仅是无价之宝,更像是与先祖的最后纽带,是他这个晚辈唯一的寄托。

除此之外,恒绍还公开举行祭祖仪式。

«——【·公开举行祭祖仪式·】——»

作为乾隆皇帝的七世孙,恒绍身着黄色龙袍,头戴黄色翎子,足蹈龙靴,外表彰显着皇家身份。

按照程序,他首先在香案上恭恭敬敬地点燃祭品,然后在乐手吹奏华彩乐章的伴随下,郑重朝祠堂行祭拜之礼。

祭文诵读完毕,随即燃放焰火,礼炮齐鸣,震耳欲聋的巨响几乎将整座公园都笼罩其中。

祭祀活动热火朝天地举行着,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场看客的反应。

有的人被这盛大的排场深深震撼,有的则对此表示不解,甚至还有人暗自发笑,觉得这不过是穷酸后人们自我炫耀的把戏。

但无论旁人如何,恒绍都满怀虔诚,对祭祖之事视为家族荣誉所系。

而对于爱新觉罗·恒绍来说,振兴家族荣光是他毕生的执念,虽然当年的皇家王朝已物是人非,但作为乾隆帝的七世孙,他内心深处流淌着皇家之血。

为了重振爱新觉罗家族的荣耀,恒绍孜孜不倦地工作,他着手建立家族网站,广纳家族资料,并四处打听寻找分散在各地的族人。

对于这些平民百姓出身的晚辈们来说,与皇家的渊源关系几乎已经渺无踪影,有些人虽有所耳闻,但对自身身世了解不多,而恒绍希望的,正是让他们重新自豪于自己的血脉。

为此,恒绍花费了大量心血,着力于发扬皇家文化礼仪,比如祭祖时的行头仪式,佩戴皇帝遗物,一一模仿照办。

有了他的执著维系,曾几近消失的皇家仪式在现代社会中得以重现。

尽管一开始备受争议和非议,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爱新觉罗后人自豪于自己的身份。

在恒绍的感召下,他们重拾起了对祖先的怀念之情,一些经济实力雄厚的族人,甚至开始收藏起宫廷文物古董,希望藉此延续皇家文化。

对恒绍来说,这份自豪难能可贵,毕竟作为晚辈,他们早已远离了皇家生活,但血液里流淌的王室基因,仍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他们。

恒绍希望,通过自己的引领,能让分散在各地的族人真正形成归属感,不再迷失自我。

但恒绍的做法算是一把“双刃剑”,存在着正反两面的影响。

«——【·“双刃剑”·】——»

正面来看,恒绍的努力为当代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大多数人只关注眼前物质生活的时候,他却不遗余力地发扬着皇家文化礼仪。

从穿龙袍到祭祖,从佩戴乾隆御用珍宝到大操大办祭祀,他用实际行动振兴了古老的传统。

这种热衷于文化传承的做法,无疑给了现代社会一记当头棒喝,人们开始思考自身文化身份的意义,思索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融入优秀传统。

对于这一点,恒绍无疑成为了一面社会旗帜和典范,然而,特殊的身份背景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事实上,恒绍并非真正拥有皇亲国戚的尊荣,更多的只是一股自我标榜的做作心理,这一举动若过于极端,很可能会被视为歪曲历史,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更为重要的是,在追求文化传承的同时,恒绍也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份定位。

毕竟,现代社会已是百家争鸣,崇尚平等包容,过于迷恋于曾经的王室特权,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遭到排斥和非议。

因此,爱新觉罗家族传人应明智而行,秉持适度的做法。

一方面发扬光大优秀文化瑰宝,另一方面也要虚心学习,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的时代潮流,只有做到兼收并蓄,特殊身份背景才能真正为社会带来正面积极的力量。

«——【·小结·】——»

在当今多元文化共存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客观认识历史,正确认知传统文化,不能因为对清朝皇家文化的偏好而否定其他文化的存在价值,同时也要看到清朝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事实上,不论身份贵贱,只要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怀有一颗赤诚之心,都应当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支持。

每个人独特的身份背景,都赋予了他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比如爱新觉罗后人热衷于传承祖先的皇家文化,这种努力无疑值得嘉许。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在追求文化传承的道路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方式。

一些并非皇族后裔的普通百姓,也可能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实践中传承发扬传统文化,这种来自各个阶层的呼应,共同汇聚成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的汪洋大河。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清帝退位诏书)

[2].济南市天桥区检察院-2018.11.29《乾隆7世孙爱新觉罗·恒绍,在吉林穿龙袍祭祖,惹网友反感》

0 阅读:2

未央史默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