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一首绝美的山水诗,治愈了生活中许多意难平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20 17:59:16

01.

时光惊鸿照影,一晃又见夏至。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古有谚语: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

夏至过后,气温逐渐攀高,很快就要进入“三伏天”,因此要注意避暑。

成语中有“立竿见影”,用来形容行事很快见到成效,但是在夏至这天正午,则会出现“立杆无影”的自然景象,因为夏至当天,太阳直射位置到达最北端,几乎与北回归线垂直。同时这一天的太阳高度,也是全年中最高的一天。

世间万物,此消彼长,皆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民间有一种说法: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这就意味着,夏至一过,白昼就会一天比一天短。

其实人生也是如此,回望过去,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波峰浪谷。某一段时期,我们意气风发,满身荣耀,身边的人都愿意为自己鼓掌。

但是从山顶下来的过程,不但得不到别人的搀扶,甚至会遭遇冷嘲热讽。总会有那么一刻,让你认识到人心并不总是可爱。

不过没关系,这就是成长,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你只需把这些经历当作是对自己的善意提醒,日子依然细水流长。

等有一天你看透了,内心就会变得波澜不惊。因为你终于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了。

适逢夏至,今天我们就读一首和节气有关的古诗词,用这种仪式感抚慰曾经的意难平。

02.

涨落平溪水见沙,绿阴两岸市人家。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

洪咨夔 《夏至过东市》

洪咨夔(kuí),南宋文学家,诗人,临安府於潜人。

宋宁宗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27岁的洪咨夔中进士,授如皋县主簿,正式步入仕途。

到了嘉定年间,元军开始进攻金国,金人为了避其锋芒,又一次开始南进。势危之时,宋宁宗亲自召见崔与之,授淮东安抚司公事,策筹边防。

时洪咨夔献计: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

崔与之纳策后,金人止步,无功而返。随后洪咨夔出任成都路通判、知龙州,皆留下了斐然的政绩,深得百姓爱戴。宋理宗御笔亲题“鲠亮忠悫,有助新政”之匾额以嘉奖,后被召回朝,历任秘书郎、金部员外郎、考功员外郎等职。

但因洪咨夔廉洁清正,为人耿直,得罪了权臣史弥远,最终被罢官,闲居9年之久,读书天目山下。

我们今天所讲的这首诗,就是作于洪咨夔罢官以后归隐期间。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夏至时节,沿着东市出行散步,路边溪水潺潺,涨落之间,清澈可见溪底沙石。小溪两岸,绿树成荫,景色秀美,许多人家和市集就坐落期间;

晚风徐徐吹过,带来了缕缕花香,令人心旷神怡。清风轻摇着冬青树,花瓣纷纷扬扬飘落,仿佛下了一场花雨。

诗中所述之景,当是天目山下,临安城郊,罢官之后,诗人曾在此精研学问。夏至日,诗人信步而行,沿途之景清新唯美,如入画境。

夏季雨多,溪水反复涨落,但依旧清澈见底,溪岸绿树成行,许多百姓人家就居住在两侧,并有许多集市,由此可见都城繁华。

虽然南宋局势动荡,但临安城却常是歌舞升平,诗人林升就曾写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人罢官之时已入知命之年,远离朝堂后,更是看淡了世俗,因此有闲情雅致望水谈山。

“晚风来去吹香远,蔌蔌冬青几树花”两句写得极美,暮风吹来了野花之香,更是摇落了冬青树的花瓣,蔌蔌飘落,置身于这样的景象中,许多烦恼和忧愁也都忘记了。

洪咨夔不但工于诗,词作也很出色,比如他有一首《眼儿媚》:

平沙芳草渡头村。绿遍去年痕。游丝下上,流莺来往,无限销魂。

绮窗深静人归晚,金鸭水沉温。海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

宋理宗亲政后,洪咨夔复官,得重用,先后历礼部郎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等职。暮年,洪咨夔因病致仕,于公元1236长辞,终年61岁。

洪咨夔深研经史,驰骛艺文,尤长于制诰,典丽该洽,风骨颀秀,被称为南渡后之大手笔。

4 阅读:348
评论列表
  • 2024-06-21 10:32

    日長夜短晝最長,立竿無影奇景象。 中夏午陽盛夏至,驕陽似火漸將臨。 一年太陽最北端,玉珠驟降夏九天。 小亭淸風輕拂面,池塘荷花香撲鼻。 鹿解蟬鳴半夏生,絢爛綻放百花燦。 麥浪稻穗沉甸甸,西瓜紅心甜蜜蜜。 消夏避伏搖羽扇,人間何處無暑氣? 夏日酷暑百官放,歇夏心靜自然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