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最美一首诗,写尽人间烟火,日子就该这么过

槐序姑娘本人 2024-06-20 13:43:44

每天读一首好诗

01.

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到了夏至。

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意味着一年将半,一些早有计划却还没来得及实施的事,要抓紧了。

古有谚语: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

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因此,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全年最长,也是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成语有“立竿见影”,比喻行事马上就能见到效果,得到收获。然而,夏至这一天的正午,会出现“立杆无影”这一奇特自然现象。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假如人生处在谷底,请不要着急,只要扛得住,此后遇见的每一件事都会是惊喜。

同理,当你人生最辉煌时,也要学会收敛,懂得急流勇退,想要拥有的越多,对应的风险就越大。

比如夏至天,刚热还未大热,这是最好的状态,时有微风凉意过,消得浮生半日闲。

生活从来都不是用来拼命的,需要享受生命的过程,一蔬一饭,一酒一茶,都是人间烟火气。

如果你一直走得很快、很匆忙,即便有一天站到了人生巅峰,回头望去,失去的也会比得到的多。

况且,时光一去不复返,岁月的缺失不是财富、地位能弥补的。

因此今天我们读一首古诗,也许读完之后,你对生活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02.

夕凉恰恰好溪行,暮色催人底急生。

半路蛙声迎步止,一荧松火隔篱明。

杨万里

《夏至雨霁与陈履常暮行溪上二首·其一》

夏至雨霁:夏至日迎小雨,雨过天晴;

陈履常:并非“陈师道”(字履常),杨万里写下这首诗的时候,陈师道已经过世100年了。所以很多人把本诗中的“陈履常”解为陈师道,应该是悟出了穿越时空的法门。此陈履常当是杨万里在吉水故里的老友;

常暮行溪:暮晚时分沿溪流遛弯。

公元1192年,南宋朝廷颁布诏令,决定于江南诸郡行使铁钱会子,也就是发行纸币,以强振衰落的经济。多印钱物品就不值钱,百姓也就越来越穷,因此杨万里上疏谏阻,拒不奉诏。

时杨万里官江东转运副使,暂代总管淮西和江东军马钱粮,居要职。

为此,杨万里遭台臣弹劾,改官赣州知州。别看杨万里性子温和,但为官向来铁腕,身为“主战派”领袖张浚的门生,就没怕过什么。

之前宋孝宗在位时,欲采纳翰林学士洪迈谏言,打算让吕颐浩等人配飨高宗庙祀,杨万里力主张浚配飨,所以得罪了宋孝宗,贬知筠州。

宋宁宗即位后,将杨万里召回,委以重任,可是宋孝宗记仇,又把他打发出朝,出任江东转运副使。

因为阻止发行纸币,这一次宋宁宗也怒了,除了他转运副使之职,贬去了赣州。杨万里一气之下,拂袖去官,假病请辞,自此幽屏吉水,便与世绝。

公元1200年,杨万里封吉水县开国伯,宁宗召其入朝,未就。而我们今天讲的这首诗,就是作于1201年,此时杨万里75岁。

下面我们再深度解读一下这首诗。

03.

诗文大意可解为:

适逢夏至,下了一场小雨,雨过天晴,傍晚时分,约好友陈履常一起去溪边散步,落日余晖漫洒,微风带来一丝凉意,正是赏景的大好时光。由于天色渐暗,不得不加快脚步;

正往前赶路时,忽然有蛙声从路边传来,仿佛在提醒我,不要走得那么匆忙,要好好享受身边的美景。因此,我停了下来,举目望去,远处的篱笆后,正有一团篝火在暮色里闪烁。

杨万里有一首很经典的诗,题为《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理宗曾御赐“父子侯第”匾额,而诗中的“小池”在湴塘村正中央,“父子侯第”牌楼的正前方。

湴塘村北倚仙人掌山麓,南依三口大水塘,前方百米处有南溪水蜿蜒而过,东西两侧均为民居。

因此,杨万里这首《夏至雨霁暮行溪上》中的“溪”,当指湴塘村前方的“南溪”,沿溪而入,便是绵延的山麓,风景奇美。

杨万里辞官后,一直在“钓雪舟”书斋中写诗作画,远离朝堂后,日子极为清闲。从这首诗中我们也能看出,杨万里是个风雅之人,夏至暮晚,沿溪赏景,被蛙声吸引,转而见一团篱后松火,更是让他沉醉其中。

杨万里一门两“侯爵”,虽未拜相,但已经站到了人生巅峰,可是看杨万里的诗,总是那样淡然朴素,不入世俗。比如那首著名的《稚子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生活不是生下来、活下去,而是要学会苦中作乐,乐中享雅,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充实。一个人若精神富有,哪怕家徒四壁,亦可悠然自得。

这就是我们读这首诗,读杨万里的意义。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 2024-06-20 15:23

    凉光到晓晴照时,柔阴上树也入诗。 山中小鸟拾意境,栀花美丽景堪宜。

  • 2024-06-20 15:17

    开于深山呈美丽,清风到来也悠闲。 檵花心小天却大,白光满溪情趣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