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中下通用痛风方治疗痛风效果好

鸿朗说健康 2024-06-26 18:19:26

有首流行歌,对痛风的演绎可谓深入了骨髓:“痛风是会呼吸的痛, 尿酸流在血液来回滚动, 后悔不戒酒会痛, 吃海鲜也会痛,想吃不能吃最痛”。

一般而言,痛风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一般40岁以后发病比较多。但近年来,痛风已经出现了年轻化趋势,越来越多不满40岁的年轻人罹患痛风。

痛风又被称为代谢性关节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可以引起全身各个关节的疼痛及肿胀,疼痛一般急性发作,常常只累及一个关节,最常见的关节是脚的大脚趾。

根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中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约为1.77亿,痛风总体发病率为1.1%,患病人数约为1,466万。基于线上用户调研显示,18-35岁的年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占比近60%。

痛风到底有多“痛”?痛风这种病,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甚至理解它,老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然而,牙齿的痛和痛风的痛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原来,痛风的本质是高尿酸血症。换成大白话,就是血液里的尿酸太多了。

尿酸为何物?人体的代谢废物。学过化学的都知道,任何溶液都有其溶解度。当血尿酸浓度高于饱和浓度,尿酸就会析出,形成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腔内。

关节的剧痛,便是尿酸盐结晶所赐。而脚趾的血流速度慢,温度较低,因此晶体更容易沉积于此。

在显微镜下,那可是一根根尿酸盐形成的“小银针”,细长、锋利、白色透明。“小银针”刺激关节滑膜,诱发炎症反应,关节则表现为红、肿、热、痛。肉眼看起来,关节红里透白。

所以,痛风性关节炎,主要表现为红、肿、热、痛,而“痛”是最主要的表现,轻者尚可忍受,重者疼痛难忍,寝食不安,甚至有患者自述“恨不得用刀把脚趾剁下来”。

痛风,是一种“古老”而又“时髦”的疾病。关于痛风最早出现的年代,大致可以推算到古埃及。考古学家经过研究,在一个至少7000年前的木乃伊上,脚趾有病变的情况,并发现了古老的尿酸盐所致的肾结石。希腊及罗马时代,痛风多为帝王将相富贵者所患,又认为这种病是过多摄入高蛋白高脂肪所致,因此又称之为“帝王病(disease of kings)”、“富贵病”。

《圣经》中记载亚撤皇帝在他统治的第39年脚患了痛风。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圣罗马皇帝查尔斯五世和其子西班牙菲利普二世以及英国和法国皇家历史中多位帝王均未逃过痛风的“魔爪”。法国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对美食美酒有极大的兴趣,久而久之嘌呤积存在体内,终于引起了痛风的发作,以至于连上朝都很困难。元世祖忽必烈晚年就因饮酒过量而饱受痛风之苦,使他无法走路和骑马领兵上阵。

除了达官贵人之外,在科学界,著名痛风患者的名单也可以开出一长串,如本雅明.富兰克林,伽利略,达尔文、牛顿等。文化界的达.芬奇、歌德、莫泊桑等也是痛风患者。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一百人》一书中,提及的百位名人至少有超过10人患有痛风,远超正常比例。我国唐太宗时期的太子少师李纲、“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中唐的著名诗人白居易和文学家刘禹锡、清代书画家高凤翰等也深受“风痹症”引起的“足疾”折磨。

公元18世纪以前,人们对痛风的认识主要有:富裕与权利的疾病、暴饮暴食、无节制、较少患其他疾病、可以预防瘫痪和中风等。痛风之恐怖并没有能起到警示的作用,许多人反而趋之若鹜,是一种社会向往的疾病(只有上流社会人士才有机会患上痛风)。

痛风是时代病,现在似乎很多,为啥,生活太好了!经曰“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吃好的多了,能长疮害病是真的。

痛风在过去被称之为富贵病,古代的帝王将相、达官显贵,终日山珍海味,痛风的发生率很高,而普通百姓的发病率很低。

像元世祖忽必烈、亚历山大大帝、法王路易七世、大科学家牛顿等等,都是拥有这种痛苦的“富贵人”。

痛风在我国古代称“痛痹”。1347年,中国金元时期四大名医之一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首次提出痛风病名,并有上中下痛风方。明朝虞抟所著医学正传云:“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名之耳”。

不过如今它已经不再“曲高和寡”了。

痛风严重的叫白虎厉节,像被老虎咬住一样,可见这种疼痛是很可怕的。

病不可怕,可怕的是病因。

一患者痛风六年,暴饮暴食,经常吃海鲜,右膝关节肿大,扪之发热,不得弯曲,已经见不到“骨性标志” 了,走路需拐杖相助,常常晚上痛醒,难以入睡。

问,中医能不能治痛风?

我说,看起来很凶猛,常常很快能制服。

你如果深谙益气活血、通利关节、清热除湿之法,这匹老虎也不过是纸老虎。

给他写了个方子,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创立的,这个方子叫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大概过了一个月,给我打电话说,腿没有以前那么疼了,晚上也睡得着觉了。

朱丹溪,它的医术有多高超呢?朱丹溪为众民治病,卓越的医术和显著的治愈疗效,而被世人誉为“神医”。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等人并称为金元四大名医。

朱丹溪本名朱震亨,因家乡有条美丽的丹溪和开方一帖便见疗效的缘故,人们称其“朱丹溪“。因医术卓越、医德高尚,在当地很有威望。

痛风方是朱丹溪治疗痛风的名方,《丹溪心法》不出方名,仅说“治上中下疼痛”,《金匮钩玄》命名为“上中下痛风方”,《丹溪治法心要》称作“治上中下痛风方”。

痛风的发病多因血分有热,血分有热就犹如水气沸腾,而在这个时候身体受到冷水、水湿、凉风等邪气的侵入,就会导致“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污浊凝涩”,从而导致痛风发作。

再一个肥甘厚味也会化湿化热,所以说这个湿热就是痛风的罪魁祸首。

为什么腿脚先痛风?因为湿性重浊,总是沉积到下面去,像那个淤泥缸一搅过后呢,等一段时间那些浊的都往下沉。

上中下通用痛风方:姜南星、苍术、炒黄柏各60克,川芎30克,白芷15克,炒神曲30克,桃仁15克,威灵仙9克,羌活9克,防己15克,桂枝9克,红花4.5克,龙胆草1.5克。

用法:将这些药研为细末,曲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克。一天三次。饭后半小时服用。其实你也不用做成丸子,就打成粉,每次服用6克就好。

中医的奇妙之处在于用方,用方的奇妙之处在于配伍,这个治疗痛风的方子也一样,配伍才是其中的奥秘所在。

姜南星燥痰散风,尤能化经络间痰浊之气。龙胆草清利肝胆湿热。

黄柏苦寒,把热直接往下清,苍术健脾燥湿,此为二妙散,二妙散是针对邪气而立论的,往往湿邪下陷会伴随着身体中焦之气升提不起来,苍术加强脾胃的功能,往上走,这一上一下,整个气机就流动起来了。

这时你再加点风药,给它一股助力,风能胜湿,那么下焦潮湿的情况就能解决了。人体下焦潮湿环境一解决,许多杂病怪病不治自愈。因为湿气生长依存的环境改变了。

所以朱丹溪用了四味祛风的药:防己、羌活、威灵仙、白芷。防己有风药的特点,羌活祛百节之风,白芷祛头面之风,威灵仙更猛,可以祛十二经络的风。

川芎为血中气药,这个川芎啊,不单能升,而且能降,通行十二经络,所以古人说:“川芎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通上彻下之功,非同一般。正是有了川芎,上中下痛风方才实至名归啊。

湿热久了,会阻碍气血运行,血脉就会出现淤血,出现淤血就会不通,不通就痛。

用桂枝温经通络,桃仁、红花活血去瘀,经络通畅了,正气才进得来,邪气才排得出去,气血运行就畅快。

神曲消积滞,为什么要消积滞呢?朱丹溪认为痛风病患者肯定存在积食,正是这些积食没有化掉才会产生湿热嘛,就像沼气池发酵的原理一样。

就这样,上中下痛风方轻轻松松就把你的痛风征服了。

1 阅读:405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