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风险升高,东北亚大国博弈日趋激烈

海蓝聊国际 2023-09-23 13:47:13

朝鲜媒体对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最近访问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了“神化”报道,称其为“历史性的对外革命活动”,强调其深化了朝俄友谊、睦邻友好关系,大力鼓舞和推动了“正义的反帝自主伟业”,又一次向全世界彰显了牢牢主导政治潮流的“主体主义”朝鲜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朝鲜和人民的地位崛起登顶,光耀世界之巅。

在双方的紧迫需求驱动下,俄朝关系以金正恩的正式访问为标志提质升级。

在访俄期间,金正恩观摩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诸多军工厂、卫星发射场、军事设施,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长时间的会谈会见,双方讨论了外交关系、经济贸易、全球和地区局势特别是军事合作问题,很少有人怀疑它们会在彼此急需的领域开展紧密合作、进而形成同盟的态势。

朝媒称金正恩和普京的会谈达成了“令人满意的协议和共识”,金正恩与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就进一步加强朝俄两国武装力量和国防安全领域战略战术协同合作与相互交流的务实问题交换了建设性意见”。

朝俄建交以来,朝鲜最高领导人在俄罗斯还从未受到如此规格、隆重和亲密的接待,这主要是因为对乌克兰发动战争的俄罗斯正陷入战略和战术困境,不仅在西方的联合制裁下趋于战略失败,而且极大地消耗了其军事库存,要维持持久战格局,必须对外寻求军事支持,特别是像火炮和弹药这类常规武器支持,而朝鲜是能够并且有意愿满足俄罗斯需求的国家。

从朝方来说,它由于核导问题长期受到美国主导、联合国框架下的全面制裁而加剧了生存和发展危机,并由于其体制随时可能受到挑战而忧心忡忡,寻求进一步开发和壮大核导力量以获得绝对安全,俄罗斯深陷战争泥潭迫切需要常规军事援助、可能愿以高科技军事装备和技术输出为条件促成军事合作,对朝鲜具显而易见的吸引力。这是金正恩主动加强俄朝关系、表达“永远支持”俄罗斯的一切行动的意愿的根本原因——表现于朝鲜军方领导在绍伊古访朝和金正恩访俄期间两次“倾巢出动”上。

美国领导的全球援乌抗俄联盟在制裁、削弱和孤立俄罗斯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并宣示将根据乌克兰的需要坚持下去,以及美国主导的全面制裁持续不断、加强对韩延伸核威慑承诺、美日韩三国缔结全面同盟的态势,都使朝俄的危机感、焦虑感挥之不散,彼此走近,顺理成章。

在各自深陷困境的情况下,朝俄合作具高度的互补性:俄罗斯急缺的,朝鲜能够填补;朝鲜急缺的,俄罗斯能够填补。比如俄罗斯的战争消耗远远超过了其军事生产的速度,朝鲜的常规坦克、装甲车、火箭炮、弹药就很管用,而朝方急需对俄制军事装备进行技术维护和升级改造,急需高科技含量较高的新装备,急需俄罗斯的关键军事技术转移。

然而,双边合作的层次只能使俄朝抱团取暖,缓和装备紧张,延缓战争,或者提升自身军事能力和对抗美日韩的能力,但无法保证能够将战争坚持下去,甚至赢得战争,或者真正抗衡美日韩同盟。

因此,俄朝的外交和军事互动及其他台前幕后的一系列措施,都是欲实现其更深、更远和更具战略性的意图:将双边结盟态势扩大至多边层面,形成东北亚战略三角,并巩固蒙古这一“战略后方”,以达到使东北亚吸引住美国及其盟友的主要战略注意力、甚至使该地区出现军事动荡局面以减轻自身在欧洲的战略负担,进而在俄乌战争中占据优势的目的,而朝鲜由于受到一个更大和更强的同盟的庇护,也更感安全。

如果俄朝的愿望实现,那么不仅是各自在军事上的问题迎刃而解,而且借由区域外交和军事一体化,可以加深彼此在政治、经贸、供应链等领域的全面合作。

在此情况下,绍伊古在其访朝期间提出的举行三方联合军事演习的建议,就显得意味深长。

再来看美日韩三方在东北亚的举措。

美国的一切行动都是基于其对外战略从反恐向大国竞争转型的需求,将其战略资产向印度-太平洋特别是东亚-西太平洋转移,寻求形成对华战略优势,包括在军事和地缘政治上的优势。

美方在台海、南海、朝鲜半岛、南太平洋岛屿以及整个印太的布局,都是为了更好地牵制中国、抗衡中国并在必要时战胜中国而设计的。

经过特朗普政府的发动、拜登政府两年半来的工作,美国在印度-太平洋特别是东亚-西太平洋的战略设计和布局走上了制度化、机制化和常态化轨道,离全面完成尚有距离,但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美国的设计和布局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总体是防范和防御性的,它不会主动进攻,而只是密织网络,扩大盟友及伙伴,做好万全准备,但在必需的时候,寻求一战致胜。

与此同时,拜登政府全力推动对华接触路线,落脚点是促进中美在能合作的领域开展合作,着重点是有效管理双边日益激烈的战略竞争,使其不逾界为冲突。

中美直接冲突的成本太高,美国人要同中国开展长期竞争,但不愿成本太高,以致承担不起,甚至导致双输的结果。

从对俄乌战争的态度就可以看出,华盛顿出钱出枪出炮,组织起一个庞大的联盟一起做,但就是不直接军事介入。原因无他:成本太高。

目前看,美国对乌援助还不到千亿美元,但如果美军直接参战,那么不仅核战争风险升高,而且其花费就远远不止千亿美元,且可能长期深陷战争泥潭。

美国的另一基本考虑是在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不结束之前,不允许东亚-西太平洋发生新的战争,极力避免双线作战,腹背受敌,同时极力防止中俄、中俄朝结盟,升级华盛顿应对的战略压力,阻止出现反美的强大阵营,阻止世界性大战发生。同时,促请中方承担国际责任,推动政治解决俄乌冲突。

在这些背景下,拜登政府一面推行对华战略竞争制度化,一面推行对华接触路线,双线并进。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在特朗普结束任期前达到了一个顶峰,以元首对话为引领、以两国最高安全对话(中央外办主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为主线的中美接触管道得以建立,到现在,双边新型接触关系稳健推进,只待不久后新的领导人峰会拍板定调。

日本扮演了一个急先锋的角色。它在印度-太平洋地缘政治和对中国的防范方面比美国想得早、走得早: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其第一任期就开始推动“四方对话”(QUAD)、民主安全菱形,并在2007年出访印度的行程中,首次发表以印度-太平洋为主题的演讲,随后率先在2016年提出“自由开放的印度-太平洋战略”。特朗普入主白宫后,接受了日本的一套战略构想,将其推向美国的实际政策层面,并将其作为“大国竞争”的支撑战略。

日本自然是借势继续推动,并在自身独特目标上重点发力:从国内来说,就是推动国家正常化、自卫队军队化,突破“和平宪法”;对外则是抗衡中国在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试图介入台湾地区局势,并在印度-太平洋及全球全面配合华盛顿的战略。

美日的关系:美国要倚重日本的实力和力量,倚重其在东亚-西太平洋的地理优势,倚重其能够协助开展全球行动的能力,鼓励其升级军备、提高军事预算及在军事上配合美国的能力建设,但有个底线,就是不允许日本拥核。

对韩国是同样的底线:不允许韩国拥核,使朝鲜半岛的局势复杂化。

所以美国持续为日韩提供核保护伞,对韩国,根据需求的变化,在今年早些时候,与尹锡悦政府签署了《华盛顿宣言》,加强对韩国的延伸威慑承诺。

在为日韩提供安全保护的同时,美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诉求,就是在力促日韩和解的基础上,构建美日韩三边机制,通过举行戴维营峰会,在结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韩国在战略上比日本更依附于华盛顿,但其同样基于朝鲜半岛的安全顾虑及经贸和供应链对华需求不可或缺,寻求稳定与中国的关系,并开展务实互利合作。

中国举办杭州亚运会,韩国总理韩德洙是唯一出席开幕式及相关活动的。

中方对局势显然一目了然,破解美日韩三国结盟趋势,是稳美、打日、和韩,实行有区别的策略。

发展经济仍是硬道理,没有经济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大国竞争进行到现在,更加凸显了与国际体系特别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保持接触和建设性关系的必要性。

一个巴掌拍不响。中美新型接触框架和新型接触关系的建立,里面有中方的努力。从安克雷奇到马耳他的最高外交安全对话,从拜登和中国领导人的首次电话会谈到巴厘岛峰会,双方从唇枪舌剑、剑拔弩张到一路进行“坦诚、建设性和实质性”对话,筚路蓝缕。万流归宗,水到渠成,中美领导人年末之前的下一次面对面峰会将为两国关系描绘出一幅新图景。

在此主导思维之下,中方审慎处理重要对外关系。

王毅重任外长后首次开展的面对面大国外交,细微处见考量,先与美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马耳他会面,与马耳他总统和外长会谈,再前往莫斯科,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秘帕特鲁舍夫会谈,并与普京在圣彼得堡会见。

针对中美竞争的一面,王毅呼吁中俄继续加强战略协作,同时首次公开完整提出“三不”主张: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中俄合作不针对第三方,不受第三方干扰,更不被第三方左右,明确中方的不结盟、不搞阵营对抗的政策,实际上堵住了俄朝结盟多边化的可能性。

在俄朝多个互动场合——朝鲜庆祝“解放战争胜利70周年”、庆祝建国75周年及俄罗斯举行东方经济论坛等活动,中方都有意识地保持一定距离,不使华盛顿产生误解。

与此同时,中方参与了另一三方机制——中俄蒙三方安全磋商。在莫斯科,王毅在与帕特鲁舍夫和蒙古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恩赫巴亚尔举行的会晤中呼吁,东北亚是当今全球安全热点集中的地区之一,面临严峻挑战,中俄蒙应加强三方合作,深化政治互信。

中俄蒙三方安全会晤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美国及其盟友正根据大国竞争和国际局势发展的需要,对蒙古进行地缘政治渗透,提升与盟国的战略联系,并试图将其纳入自身的供应链体系中,从而加强自身抗衡中国的优势。

蒙古的不同在于,它并不寻求结盟关系,而是致力于实行大国平衡外交,对于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主动送上门的好处当然来者不拒,但它加入新的结盟体系对抗中俄并不符合其战略利益。毕竟它是一个处于中俄之间的纯内陆国,与中俄关系交恶,对其有百害而无一利。

正因如此,中俄蒙三方安全对话展开,而中俄朝有三次进行高级互动的便利机会却未进行,这很能说明问题:中方对俄朝的愿景门儿清,同时将本国至高利益置于优先地位,从大局出发开展中美俄外交,在东北亚进行博弈,掌握主动权,不被牵着鼻子走。在这一地区形成敌对的结盟,进行阵营对抗不符合中方的战略利益而只会便宜第三方。

0 阅读:2

海蓝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