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池药王洞:药王孙思邈昆明池救龙和豫章台来历

天灵文化 2024-06-01 03:03:02

孙思邈

药王孙思邈是我国著名的医药学家,也是民间所称的“药王”,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崇拜和祭祀。经过了多年的文化和学术研究,目前药王信仰已经上升到了国家祭祀层面,可谓深入人心。

孙思邈博学多才,不仅通晓老庄之学,他在天文历法、阴阳、推步、数术上都有精深造诣。孙思邈的著作很多,其著作共有 50余种,其中医学类的17 种,养生类14种,内丹、气功类6种,金石药类7种,占卜5种,道家类的 3 种等等。也就是说,除了是一位医学家,他还是一位养生专家,一位化学家,一位精通炼丹的道士。从孙思邈流传下来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来看,孙思邈不但医学理论造诣极深,而且临床水平也是极高。再加上他在药物学、营养学、针灸学、炼丹学、养生学等方面的成就,完全符合了神仙的“无所不能”。

一、西安昆明池药王洞来历

酉阳杂记:唐代笔记体小说

《酉阳杂俎》记载了孙思邈在昆明池救龙的故事,还有他向玄宗 “乞武都雄黄”的神化事迹;《独异志》上也记载了他能够 “章疏闻天”,已经成为一个得道成仙的神仙了。

原文:孙思邈尝隐终南山,与宣律和尚相接,每来往互参宗旨。时大旱,西域僧请于昆明池结坛祈雨,诏有司备香灯,凡七日,缩水数尺。忽有老人夜诣宣律和尚求救,曰:"弟子昆明池龙也。无雨久,匪由弟子。胡僧利弟子脑,将为药,欺天子言祈雨。命在旦夕,乞和尚法力加护。"宣公辞曰:"贫道持律而已,可求孙先生。"老人因至思邈石室求救。孙谓曰:"我知昆明龙宫有仙方三千首,尔传与予,予将救汝。"老人曰:"此方上帝不许妄传,今急矣,固无所吝。"有顷,捧方而至。孙曰:"尔第还,无虑胡僧也。"自是池水忽涨,数日溢岸,胡僧羞恚而死。孙复著《千金方》三千卷,每卷入一方,人不得晓。及卒后,时有人见之。

针龙坐虎

大体意思:药王孙思邈曾经在终南山隐居修道,与宣律和尚相邻,二人每次来往,一起讨论道家与佛家的宗旨,互相参考。当时天气大旱,西域胡僧向皇帝请求在昆明池设坛祈雨,皇帝下诏命有关部门准备香灯。祈雨活动总共进行七天,昆明池水位下降了几尺。忽然,有一个老人夜里拜见宣律和尚,向他求救。老人说:“弟子乃是昆明池的龙王。天上无雨已经很久了,并不是由弟子造成的。胡僧贪图弟子的脑髓,打算取来炼药,所以欺骗天子说施法祈雨。弟子的命危在旦夕,乞求大师法力加持,保护弟子性命。”宣律和尚推辞说:“贫僧只是持戒而已,没有法力,施主可以向贫僧的邻居孙先生求救。”昆明池龙王因此来到孙思邈的药王洞石室内求救。孙思邈对昆明池龙王说:“我知道昆明池的龙宫里有三千个神仙药方,你将仙方传授给我,我会救你的命。”

昆明池龙王说:“这些仙方,天帝特别吩咐过,不允许我随便传授,如今事情紧急,我自然不会吝啬。”说完昆明池龙王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昆明池龙王捧着仙方再次来到。孙思邈说:“你回去吧,不用担心胡僧害你。”从此,昆明池水忽然上涨,几日后,池水溢出岸边,胡僧羞怒而死。

二、昆明池豫章台的来历

豫章是古代江西府,在天文学上,观察星相分野,牛郎织女秋季正照江西、长安斗门。自周王朝经始灵台第一座古观象台以来,秦朝时,秦始皇为了访道求仙,建上天台。汉武帝就改造周文王灵台、把灵沼水引入昆池,汉武帝还在池中建豫章台,上筑宫室,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并造龙首大船,经常让大臣们在池中泛舟,使得昆明池成为了皇室重要的观景、游乐场所。为了赋予昆明池天河的神话象征意义,汉武帝还采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在昆明池北的镐水口立有二石像,一为牵牛、一为织女。豫章台,不仅具有观象授时、政治大一统思想,还有富国强兵、天河水运之意义。到了唐代,药王孙思邈在这里修行炼丹制药,即药王洞。药王孙思邈邀国师袁天纲游于昆明池之右登天台观星象。(宗诚道长)

0 阅读:0

天灵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