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对策建议

高鹏说药才 2024-06-24 12:04:53

新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对策建议

海那尔·毛地热合曼 钟晓英 陈勇 蔺彩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新疆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农业节水研究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位于亚欧大陆腹地,面积166多万㎞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具有阿勒泰山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山地、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五大地形区域。由于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类型复杂、昼夜温差大、干燥少雨等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新疆中药材资源丰富、品质优良,如雪莲、阿魏、甘草、肉苁蓉、紫草、麻黄、贝母、罗布麻等,具有重要开发利用价值[1],尤其是“疆九味”。我国中药材种植明显有向西转移趋势,由于中药材原材料需求逐渐增大,中药材价格呈稳步上升趋势。近年来,新疆中药材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进步,如伊贝母、黄芪和红花等,截至2022年底,新疆引种中药材面积在1.33万hm2左右。但是对于整个新疆中药材产业来说,其发展还存在短板,与中药材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中药材全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发展格局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1 新疆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1.1 分布区域广

新疆中药材种植目前呈北疆带状、南疆点阵式分布的扇形结构布局,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0—2025年)》,中草药重点布局在伊犁河谷、塔额盆地、准噶尔盆地南北缘、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的8个地州市30个县市区。

表1 重点布局统计表

表2 新疆主要中药材分布区域统计表

1.2 种植面积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2022年有25种药材的种植总面积10.67余万hm2,草本种植面积占比88%、灌木占比8%、乔木占比4%,伊犁州和阿勒泰地区种植种类最为丰富;新疆大宗特色药材“疆九味”的面积占比83.88%[2]。肉苁蓉种植面积“一枝独秀”,达到近3.3万hm2,占全区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的30%左右。甘草、板蓝根、金银花、贝母、黄芪、芍药等6种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33万hm2以上,占总面积的20%左右,其他种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1.33万hm2左右,占总面积的20%左右。面积较大的还有红花2.52万hm2、小茴香1.19万hm2、甘草0.93万hm2、菘蓝0.55万hm2、罗布麻0.25万hm2、伊贝母0.14万hm2等,其他特色优势品种新疆软紫草、天山雪莲、新疆阿魏、红景天、一枝蒿、桑椹等也均有一定种植量(野生除外)。

1.3 开发药材增加

1984年编写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草药资源名录》中收录的植物药158科637属2014种(其中包含了栽培植物93科219属637种)[3]。2004年谭勇等[2]报道,新疆中草药原植物2014种,药物1934味,人工栽培558种,野生1 408种,其中菌类13科35属90种、地衣类8种、苔藓类40余种、蕨类植物50余种、裸子植物23种、被子植物1 755种。在全国重点普查的364种中药材中新疆拥有104种,其中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大宗品种就有27种,如贝母、甘草、雪莲、枸杞、红花、麻黄、沙棘、肉苁蓉等。在新疆正生集团、安徽亳州药都宜久农业开发公司、新疆维吾尔药业公司等中医药企业的带动下,一批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的药材特色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打造出裕民县无刺红花、“伊贝”、和静县紫草、阜康市阿魏、巴楚县甘草等一批中药材知名品牌。

1.4 种植产量提高

产量万t以上的中草药为肉苁蓉和甘草,分别是3.8万t和9.4万t。此外,新疆的特色油料作物红花和经济作物玫瑰,也用作中药材,在2022年种植面积都达到2.8万hm2以上。

2 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情况

根据地方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统计,新疆中药材生产规程共有19个(见表3),其中肉苁蓉、板蓝根、甘草、伊贝母等17个药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2个为地州标准,分别是昌吉回族自治州黄芪栽培技术规程、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红花栽培技术规程。目前新疆中药材生产规程逐步增多,除了小茴香、芍药等少数药材外,大宗中药材均有生产规程发布。19个中药材生产规程实操性强,在保证质量监管和技术控制下,可以为种植农户提供依据和保障。

表3 新疆中药材标准

3 存在的主要问题3.1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很低

新疆的中药材种植大部分规模较小,且零星分布在不同的县、乡、村。产业基础条件弱、投入不足,研发加工等技术较为滞后,大部分药材以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售,从事中草药种植收购加工的龙头企业(合作社)较少,丰富的药材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药材资源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优势和市场优势。

3.2 中药材种植管理技术标准不健全

大宗中药材虽制定了生产技术规程,但生产过程缺乏有效的技术标准控制和质量监管,未全面开展中药材GAP认证,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

3.3 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当前新疆野生品种驯化选育比较薄弱,缺少专业人才、专业装备开展专业研究,道地药材品种缺乏、性状不稳定、规模化种植难,药材种业“芯片”等问题制约了中草药的高质量发展。缺少专门从事中药材研发和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南疆四地州生产一线中草药种植专业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匮乏,基层人员严重短缺。科研人才队伍不足,科学研究相对滞后,满足不了市场和生产的迫切需要。中药材综合配套规范化栽培技术仍然薄弱,机械化种收能力不强,药农种植水平不高,对中药材的品质、产量和效益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 对策建议4.1 强化区域布局,增强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数量品质双提升

根据《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结合中药材产业发展趋势和新疆中药材种植生产实际,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连片的原则,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围绕红花、黄芪、甘草、贝母、肉苁蓉、金银花、板蓝根等优质药材,选择性地发展中药材品种,稳步推动药材种植向优势生产区域集中,将“小产地”变为“主产区”,进一步扩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覆盖范围,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显著的生产区域,持续增强中药材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中药材生产数量品质双提升。以中药材种植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唱响“疆十味”,推动新疆中药材种植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准确定位。

4.2 强化服务指导,突出新技术示范引领,提升种植管理水平

中药材的种植要求与大宗农作物明显不同,种植农户普遍存在栽培管理技术不足,化肥农药施用不规范等问题。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利用线上线下培训、发放技术手册等方式,加强中药材生产栽培、病虫害防治等种植技术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标准化种植技术指导,提升中药材种植管理水平。尽快建立健全中药材种植技术队伍,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人员开展培训及服务指导,推进中药材种植人员掌握规范化种植技术。培育中药材种植大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实现企业和药农共同发展,推动健康需求与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积极引导各地广泛宣传中药材资源和产品,从实际出发,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和经济效益好的中药材发展典型组织推广。

4.3 发展订单生产,完善产销衔接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

坚持以销定产原则[4],充分发挥中药材龙头企业上联市场、下联农户的关键性作用,引导中药材龙头企业坚持为民服务方向,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加强产销对接,引进企业完善订单带动、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中药企业+种植大户+农户”、“中药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中药材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农资购销、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等社会化服务,推动形成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紧密的新疆中药材产业发展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谭勇,陈文,唐辉,等.新疆几种特种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与思考[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育部资源药物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湖北中医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85-88.

[2]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草药资源名录1~3册[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77-1984.

[3] 张际昭,王果平,赵亚琴,等.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药材生产基础数据统计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23(25):1-11.

[4] 张瑞麟,范敏,周桂玲.新疆中草药的产业优势与发展策略[J].新疆农业科学,2004(04):208-212.

声明: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科技 2024,(03),3-6。若有异议,将做删除处理。

0 阅读:7

高鹏说药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