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知识】中药材种植要注意六大问题

高鹏说药才 2024-06-24 12:04:50

中药材种植要注意六大问题

1、抓住三个主要环节

从一粒药材种子下地到长出一根药材入库,有几十个重要的技术环节构成,哪一个田间环节操作不得当就可能造成损失或影响药材产品的质量,投资者就要承担投资风险。中药材规范化栽培过程中把握好种子种苗关、土壤环境质量关、粗产品农残检测关这3个关键环节即可达到规范化要求,而不需要认证,种植户经过技术培训,自觉执行即可,像粮食和蔬菜生产一样。

2、适当倒茬换地、解决中药材重茬问题

绝大部分根及根茎类药材都存在重茬的问题。如地黄,一般种植一年后必须换地,如不换地倒茬,第二茬地黄的产量约是第一茬的30%,如再种第三茬几乎没有产量。河北安国周边的土地比较适宜种植黄芪,在1991、1992年时栽培面积高达数万亩,由于连续种植地力下降,根皮上均长有斑病严重影响产量品质。2003、2004年下种面积只有几千亩,黄芪的产区迁延到山东的文登、荣成一带及陕西、甘肃等西北地区,祁黄芪的品牌都快没有了。药材道地产区随着气候的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调整,正在不断的向周边地区迁延。这个重茬问题和道药材 产区的迁延性决定我们无法在一块通过“GAP认证”土地上长期种植下去必须倒茬换地。

3、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

中药材栽培比农作物的栽培历史要短得多,除少数几种药材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引种栽培历史外,绝大部分只有几十年的引种栽培史,利用时间不长,如乌拉尔草野生变家种只有几十年引种栽培史,许多问题还在研究过程中,同属胀果甘草、光果甘草还没有引种栽培的报道。地黄、丹参、板蓝根、人参栽培已有成熟的栽培品种,但分化、退化严重,研究药材种子种苗的纯正性是目前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4、中药材栽培的投入和产出要遵循“水桶理论”

药材基地建设,除完成必要的科研项目外,对于投资者来说种植药材能赚钱、获利是第一目标。从一开始就应认真仔细地进行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分析,充分估测市场行情的涨跌及药材的销售渠道,预计在1到3年的栽培过程中,哪个环节可能会出问题,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要充分估计大旱、大涝对药材基地造成的影响。采收和移栽的时间要准备充分,北方地区在10、11月土地已上冻,如准备太晚,没有采挖完就上冻了,将是非常被动的局面。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药材栽培的经济学规律,即药材栽培的投入和产出基本遵循“水桶理论”,即在各项因子中,其效益要按水平最低的因子计算。

5、中药材种植规模必须适度

在设计药材基地时,土地、种子种苗、人员的技术操作水平是决定药材基地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但以上三个条件具备,我们也不能一下子上千、上万亩的种植,一定要讲究种植规模的适度控制,种植面积最好按年度递增或递减,每年有种植,采收,这样可以使基地财务进入良性循环。因此在药材基地建设前期,对各项自然指标、技术指标、经济指标进行严格的认证,控制种植规模是一项关键的工作。

6、电子商务尚不能取代传统的中药材交易模式

中药材产品具备农副产品的所有特性,数千年来,农副产品的交易均遵循按质论价的原则,中药材产品也不例外,在买卖双方的交易过程中,买方可以控制卖方的药材产品的质量,如果卖方种植的药材质量不好,就卖不出去,这就要求种植者在种植加工过程中认真按技术要求进行田间管理操作,在粗加工过程中防止发霉等影响药材质量的不良行为。其实药材交易的过程就是质量检验和控制质量的过程。

来源: 药农网

0 阅读:20

高鹏说药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