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岩韵的评述

神州有茶韵 2024-06-19 15:04:30

“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茶之岩韵,唯有这将大自然山川精英融为一体的茶,才能在品味之时,有岩骨之滋味和芬芳馥郁之香气。

“岩骨花香”概括了岩韵的本质。岩,茶树生长于碧水丹山环境;骨,茶汤内涵丰富之质感;花,武夷山伴茶而长的植物,如兰花、桂花、梅花等;香,茶香丰富幽雅,并有层次变化。“岩骨”就是以岩骨来比喻岩茶滋味的质感,花香就是岩茶香气的气质。

宋代范仲淹《和章岷从事斗茶歌》曰: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醍醐,是类似酥油奶酪一般的物质,挑一匙到嘴里,醇厚而易融化。他赞赏武夷茶的滋味,胜过美味无比的醍醐,认为茶汤入口,既醇厚,又快速在舌、两颊化开,产生生津和回甘的舒适感,这就是超越醍醐的意思。“兰花”是花中君子,其香号称王者之香,以香气幽雅而闻名,茶香胜过清幽高雅的兰芷,更加细腻和悠长,倍增茶之气韵。

梁章钜之《归田琐记》中,把武夷岩茶之风韵归纳为“活、甘、清、香”,这四字已把武夷岩茶之精华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这四个字之中的“活”字,系指润滑、爽口,有快感而无滞涩感,喉韵清冽(包括岩韵)。

乾隆皇帝《冬夜煎茶》诗:“就中武夷品最佳,气味清和兼骨鲠。”“品最佳”是对武夷茶的肯定,“气味清和兼骨鲠”是对香气和滋味的品鉴描述。“清和”既是对香气评述又是对滋味评述,表现香清幽、味醇和美;“骨鲠”本义是形容人之刚直的性格,是对滋味的评定,“骨鲠”是茶汤物质丰富、味觉很物态的刺激感,这里的“骨鲠”即是“岩骨”之意。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茶酒单》中,从所用的茶壶、茶杯到品茶程序、感觉与武夷茶的品质特点均做了详细而生动的描述:“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谈到武夷岩茶的韵味,他在慢饮细啜中,把武夷茶比作美玉,把龙井和阳羡茶比作水晶,说明它们的韵味各有独到之处,来加以对“岩韵”的评述。

本文来源:图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告知删除。

0 阅读:0

神州有茶韵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