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大将一生救过三个人,一个国民党,一个共产党,一个先国后共

彼岸紫竹 2024-06-12 08:00:42

陈赓大将的人生充满了传奇,黄埔一期生,著名的“黄埔三杰”之一;后来加入共产党,是上海中央特科的重要领导人,为我党惩恶锄奸;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屡立奇功,战功赫赫;解放后先是支援越南抵抗法国人的侵略;后又参加抗美援朝,创造性发明坑道战术。

1961年3月16日,陈赓在撰写《作战经验总结》的时候,心脏病突然发作,经抢救无效,在上海一家医院病逝,终年仅58岁。

很多人怀疑,这与陈赓在上海被捕期间被大叛徒顾顺章用过电刑有关。

那么,陈赓大将一生曾经救过三个人,一个国民党,一个共产党,一个先国后共,都是鼎鼎大名的人物,你是否知道?

陈赓大将

一、将蒋介石背出鬼门关

1925年10月,广东革命军为打倒军阀陈炯明,开始了第二次东征。

蒋介石时任东征军总指挥兼第 1军军长,他非常欣赏黄埔一期生陈赓,因此将陈赓任连长的的学生连调来担任护卫。

当时叛军主力林虎部集中在华阳,与之对战的是由旧粤军改编的东征军第3 师,这支军队是典型的旧军阀部队,只能打顺风仗,一旦战事不利,立马溃散,此时已被敌军重重包围。

蒋介石得报后,立即驰赴华阳督战,他到达现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第 3 师像潮水一般溃退,颇有些兵败如山倒的架势。

蒋介石命陈赓下山,向谭曙卿师长传达他的命令,不准退却!临阵脱逃者一律枪毙!

陈赓拔出驳壳枪,冒着炮火,飞奔到前沿阵地,向第 3 师师长谭曙卿传达了命令。

谭曙卿感到有些丢人,他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抽出军刀狠狠挥舞几下,说道:"我再冲一次!"

然而,他已经指挥不了这些败军了,又咋呼了几声,也无人上前。

蒋介石得知消息后,气得脸色发青。片刻,他对陈赓说:"我命令你为代理 3 师师长,指挥3 师反冲锋,快去!"

陈赓应声而去,他拦住一伙溃退下来的粤军,喊道:"站住!蒋总指挥命令我为代理师长指挥你们......"

可是没有人响应。一个军官用肩膀顶了他一下,嘲笑道:"赶快逃命吧,还当什么师长!"

陈赓与蒋介石

陈赓仍往前冲,几个死命逃跑的士兵撞倒了他,有的人就在他的身体上面跳过去,或者干脆踩他一脚。

陈赓也阻止不了这些溃军,只好回去向蒋介石复命。

蒋介石暴跳如雷,声称要枪毙谭曙卿。

陈赓头脑清醒,他知道危局已经难以扭转,此时部队已经被敌人环形包围,如果不赶紧突围,恐怕两人的小命今天就得交代在这里。

蒋介石环顾四野,不断有人倒下,敌军的喊叫声愈来愈近,他这时才感到危险,有些害怕了。

陈赓不由分说,架住蒋介石就朝山下跑。

刚跑到山脚,蒋介石忽然不走了,坐到地上,喊起来:"我不走了!他们要杀要剐,随他们便!堂堂总指挥落到这步田地,还有什么脸回去见江东父老!"

蒋介石愈说愈激动,几乎要落下泪来:"我在黄埔一再教导你们,大丈夫应该战死沙场,今天我就实现自己的诺言,不辱黄埔之威名!"说着蒋介石拔出短剑,举到胸前……

陈赓一把夺过短剑,劝道:"你是总指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可千万不要学沽名钓誉的项羽啊!"

蒋介石仰面望陈赓,悲哀地说:"可我实在走不动了!"

"我背你走!"

蒋介石犹豫了一下,还是趴到了陈赓的背上……

陈赓背着蒋介石爬过泥泞的山坡,在草丛里奔跑,涉过一条小河后,枪声渐渐稀落,陈赓这才放下了蒋介石。

蒋介石就这么在枪林弹雨中,被陈赓背出了鬼门关。

东征过后,蒋介石感激陈赓的救命之恩,将陈赓调至侍从室当内卫参谋。

这可是一个令许多黄埔学员羡慕的职位,陈赓可以随便进出蒋介石的居处,所有上送蒋介石的文件材料都需经他之手。

就是借着这个机会,陈赓很快看清了蒋介石假革命的真面目,最终不顾蒋介石的再三挽留决意离他而去。

几年后,当陈赓再次与蒋介石面对面时,国共两党已经决裂,两人已经完全是两个敌对阵营中的人了……

二、长征路上救周恩来

长征的路越走越苦。

自过雪山以来,周恩来的身体一直不好,经常咳嗽。他总是按以前的习惯工作到凌晨2点,还经常不上床睡觉,只是趴着打个盹儿,醒来又继续工作。

劳累交加,周恩来终于累倒了,高烧40℃,一连几天不退烧,神智昏迷……

医生诊断是肝脓肿和阿米巴痢疾,需要立即排脓,但红军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无法消毒,更不能开刀或穿刺。

在这个节骨眼上,原来抬担架的同志又一个个病倒了。

陈赓(左一)与周恩来(左三)

彭德怀和杨尚昆当机立断,扔掉两门迫击炮(当时红军总共才有八门这样的炮),腾出40名战士,专门负责抬周恩来和其他几位重病号。

担架队员有了,可是担架队长去哪找呢?此人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能吃苦,绝不扔下一个伤员,同时,还要有点医学护理知识。

这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红军里,实在难找。

就在彭德怀、杨尚昆焦急万分的时候,干部团团长陈赓主动请缨:"我来当担架队长!"

陈赓双腿受过重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彭德怀上下打量陈赓:"你腿脚不方便,还是先保住自己吧。"

陈赓恳求的目光转向杨尚昆,杨尚昆也摇摇头:"干部团的担子就够重的啦,再当担架队长……"

两位领导不肯松口。

"我还有个最大的优点你们还没发现!"陈赓说,"我当过医生!"

"在哪?"

"在上海,我挂过牌子开过医院,除了拔牙、接生,别的我都会!"

陈赓在上海特科的那段传奇经历大家都听说过,但是到底有没有当过医生,谁也不知道。

此时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1935年8月21日,以陈赓为队长的担架队,抬着周恩来副主席上路了。

草地每天必定下雨,陈赓经常手举着一块旧油布,紧紧地跟随在担架旁,保护周恩来。

周恩来不忍心让战士们双肩磨破、步履艰难地抬着自己,几次硬要挣扎着下担架改骑马,但都被陈赓按住:“现在我是担架队长,你是病号,上边交代了,你得服从我的指挥。”

虚弱的身体抵挡不住病毒的侵蚀,周恩来的体温又升了上去。

毛泽东赶来看望,他抓住担架杆,望着周恩来苍白干燥的脸色,握住他滚烫的手,着急地说:"一定要想办法退烧,再这样烧下去他会死的!"

陈赓临机一动,向主席建议可以到雪山的背阴处取雪给周恩来降温,毛泽东让他赶快派人去。

雪取来了,陈赓用油布做成个冰袋装上雪,放在周恩来烫手的前额。

红军战士轮番从附近山上取雪,用这个简陋的冰袋,周恩来的体温终于降下来了。

不久,周恩来睁开了眼,他看到了陈赓,喃喃说道:"东征时,你曾经救过蒋介石,现在你又救了我。"

陈赓笑了,但很快敛起笑容,说:"假如那时知道我们的蒋校长竟如此反动,我就不会从战场上把他背下来了。"

三、一巴掌救下张云逸

1928年8月的一天,张云逸正在家里收拾东西,突然大门被人一脚踹开。

张云逸一愣,定睛一看发现是几个警察。

一个警察走过来一把抓住张云逸:“你敢抽大烟,将他给我带走!”

张云逸这时才反应过来,立马辩解说:“你血口喷人,说我抽大烟,你有什么证据?”

警察头子瞥了一眼地上的行李箱说:“就在那里”,走过去一把抓过张云逸的行李,打开之后当着张云逸的面将一些“大烟”放了进去。

张云逸大将

张云逸被这一番神操作惊得目瞪口呆,见过冤枉人的,没见过这么冤枉人的,这还有没有王法了?

就在几个警察上前动手,要将张云逸用绳子捆住的时候,张云逸大声喊道:“你们这是栽赃陷害!”说着还不断挣扎,试图摆脱几人的控制。

为首的那名警察一巴掌扇在张云逸脸上,喝令他闭嘴,又拿了桌子上一块抹布将他的嘴堵了个严严实实。

就这样几人将张云逸捆得结结实实带走了。

门口埋伏的国民党特务看到张云逸要被警察带走,立马上前阻止:“你们是什么人?此人是我们的目标,不能让你们带走。”

警察说道:“我们奉蒋总司令的命令对此人实施抓捕,你赶紧给我闪开,不要妨碍我们执行公务,否则叫你吃不了兜着走!”

其中一个小特务还想说些什么,警察头子对着那人就是一耳光,骂道:“赶紧滚!

几个特务看他怎么嚣张,心想此人必定大有来头,连特务都不怕。

国民党就是这样,向来欺软怕硬,碰到硬碴就歇菜。

搞不好真是蒋介石直接下的命令,于是几人不敢阻拦了,眼睁睁看着张云逸被带走。

张云逸被汽车七拐八拐地带到了一个僻静的地方,下车之后看到了一个熟人,周恩来。

周恩来看到张云逸被五花大绑,嘴里塞着毛巾,脸上还有五指印,赶忙说道:“云逸同志你受苦了。”

转头又对带头那个警察说道:“陈赓你这是搞什么?怎么把张云逸统同志绑起来了?”

陈赓一边给张云逸松绑,一边向他解释。

原来张云逸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在国民党内资历非常深,1926年加入共产党后,但对外仍以国民党身份活动,蒋介石对他并不放心,此时已经安排了特务盯梢,随时准备抓捕。

那天张云逸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前往广西开展兵运工作,陈赓等人是收到消息前来营救的。

原来是这样,张云逸心中的疑惑终于解开了。

周恩来要陈赓给张云逸道歉。

陈赓解释道:“我这是万不得已啊。”

张云逸大度地表示不用道歉,相反还要感谢陈赓,如果不是陈赓等人来救他,说不定已经被特务抓走了。

张云逸还说刚才陈赓的演技真不错,将他骗得团团转,真以为是哪个黑心的警察上门讹诈呢,不去当演员都可惜了,于是几人哈哈大笑,相逢一笑泯恩仇。

两位未来的开国大将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结语

陈赓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如果不是这三次搭救,恐怕中国的历史,都要改写了。

0 阅读:0

彼岸紫竹

简介:挖掘真相,用冷静的理性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