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钱人是什么样?原来钱对富豪霍英东来说,可以这么有意义

彼岸紫竹 2024-06-12 08:09:15

1978年,霍英东带着一家老小从香港去老家番禺探亲,路上看到番禺全是破旧的茅屋和低矮的平房,他很惆怅。

回乡期间,儿媳问接待的姑娘哪里有洗手间,对方二话不说端来一盆热水:可以洗手啦!家里人都乐了起来,霍英东却笑不出来,心里堵得慌。

霍英东下决心用自己的能力改变这一切。

改革开放后,霍英东对大陆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自己从来不提这些,他曾说:“我的捐献,就好比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根据统计,霍英东先生及其基金会一直对内地的体育、文化、医疗、基建等领域进行慷慨的投资及捐赠,累计金额高达150亿元。

那可是90年代的150亿元!要知道199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11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50亿元。

霍英东曾将花费15年,投资金额高达60亿元的广州南沙岛一块地转让给国家,当时的价格已经超过3000亿元。

霍英东先生用自己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有钱人是什么样子。

去世后盖国旗的商人

2006年10月28日19点30分,北京协和医院就对外发布公告,宣布霍英东因病离世,享年83岁。

10月31日,霍英东的遗体由其子霍震霆护送,乘坐专机,走的是北京机场南停机坪(这是国家领导人外访专用的停机坪),棺椁上覆盖的是鲜艳的五星红旗。

11月7日,是霍英东出殡的日子,整个葬礼仪式由香港特首董建华全程主持。

出殡队伍中央,为霍英东扶灵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政协秘书长郑万通、中联办主任高祀仁、政协常委何鸿燊、人大常委曾宪梓、统战部副部长朱维群、港澳办副主任陈佐洱、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恒基主席李兆基、香港科技大学朱经武、地产大亨李嘉诚。

多位中国最高层领导人也向霍英东先生致以花圈。

当天,香港和澳门下半旗致哀。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都是一场国葬。

整个港澳,享受这个待遇的,一共仅有两人,另一位是香港的商业巨子庄世平先生。

霍英东出身贫寒

霍英东是个苦命人,小时候家境困难,全靠父亲租船运货维持生活,收入微薄,生活艰辛,他们全家穷得连鞋都穿不上。

那时没有天气预报,水上人家生命毫无保障,霍英东的两个哥哥就在一次台风中沉船丧生,一个5岁,一个7岁。

大约在霍英东7岁那年,父亲又不幸患病去世,年仅40多岁。

霍英东与母亲

1942年,母亲倾尽所有,连金链也卖掉,和其他13人合股,在湾仔鹅颈街开了间杂货店,取名叫"有如"。

这家杂货店由霍英东管理,每天早上六点多开店,有时一下子来十多人,都要招呼妥当,还要站在路边揽客,免得顾客跑到别家去。

到了深夜12点,要封盖好一切杂物,店内老鼠横行,什么都咬,样样都收拾好后才能回家睡觉。

一年365天,天天如此,一个小时也闲不下来。

由于他细心精明的经营,杂货店的生意日渐兴隆。

年轻时的霍英东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万象更新,各行各业逐渐活跃起来,运输业自然急需发展。

霍英东和母亲都看准了这个时机,毅然把杂货店转让,卖了7000元,决心重操父辈的驳运旧业。

当时的香港只有一种生意好做,就是处理战后大量物资和沉船。

霍英东非常注意报纸上关于战后物资拍卖的消息,及时标购那些只需小修的小艇、廉价的舢板、海军的机器等,然后迅速转卖出去,但是他缺乏资金,难以放手大干。

有一次,霍英东看准一批海军机器,并且以18000元中标,他兴高采烈回家请母亲凑钱交款,没想到母亲不看好这个生意,断然拒绝,霍英东没有资金来源,眼看到手的大买卖落空了。

霍英东急中生智,找到一位工厂老板,商量租借其仓库存放机器,老板看了机器后,同意租仓。

霍英东看出老板喜欢这批机器,提出可以卖给老板,老板愿出4万元,霍英东求之不得,迅速成交。

1945年至1948年间,霍英东通过这个生意,算是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笔小钱。

运送志愿军亟需物资

1950年12月,朝鲜半岛战火正酣,英美等国开始对中国实施全面禁运。

在日本、台湾再到东南亚的包围圈中,香港和澳门是最后的缺口。

在香港和澳门,中资背景的贸易机构“香港华润公司”和“澳门南光公司”尽管采购到了铁皮、橡胶、药品等物资,却苦于无法将其运往内地。

这个运输生意并不安全,但是利润很大,当时香港的船运公司,要么不想与港英政府作对,不接这个生意,要么狮子大张口,开出天价狠狠发国难财。

霍英东两者都不是,他协助运输这些货品,但只收取合理的费用。

霍英东与吕燕妮结婚照

1950年,霍英东以一艘风帆船,从香港运输柴油至澳门,卖给“南光公司”。

一年之后,霍英东已经拥有总吨位约1000吨的十几艘机帆船。

港英当局仍然严格执行着“全面禁运”的要求,当时的香港报纸上,经常可以看到英国皇家海军“开枪追击走私船只”的报道。

但是,在接下来的近3年时间里,霍英东不仅承担了在港澳和内地间运输物资的主要任务,他还组织了精密的侦察队伍,监控港英当局的缉私艇的动向。

他的船队每天半夜都从英国海军的军舰旁悄悄绕过,驶向公海,而为了摆脱当局的监视,他甚至一天之内换了三个不同的地点,作为整个运输系统的“指挥部”。

朝鲜战争激战正酣,但对霍英东跟他的船队来说,这也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运输任务紧急,天天都要开工,没有一天停止,白天工人们也只能睡三四个小时,为了避开缉查人员的骚扰,每次装船都必须在一个小时内完成。

有时几百工人一齐上阵,一排排将货物扛上货船,场面颇为壮观,而为霍英东的船队工作的工人总数超过1000人。

当时,黑铁皮是主要的禁运物资之一,因为中国没有装载汽油的黑铁皮油桶,大批汽油积压在中苏边境,无法运往前线。

霍英东的船队加班抢运,6000吨黑铁皮,只用了两个星期就全部运到蛇口,解了志愿军的燃眉之急。

霍英东还想方设法搞来了不掺葡萄糖的盘尼西林,向前线送去。

要知道掺了葡萄糖的盘尼西林都不算假货,因为不影响药效,只是保质期变短了,但这在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的朝鲜战场可是个致命的缺陷。

霍英东的这批盘尼西林不知道拯救了多少志愿军的生命。

“数十万志愿军,要盘尼西林、止血药棉、汽油、轮胎……哪里来,还不是靠上中下、三教九流、八方神圣帮的手。”前中国侨办主任廖承志曾说。

当时所有向大陆运送货物的人里,只有6家被认定为不是奸商,而被认定为“无私支援”的只有2家,香港霍家跟澳门何家(何贤)。

何贤

霍英东是香港房地产行业真正的鼻祖

1953年,香港地产业大旺,霍英东看好地产业的前景,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专门从事建造与买卖楼宇。

当时香港买卖楼宇,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楼的,动辄十万八万现金,一般草根阶层,根本连门坎都进不了。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霍英东想出了一个"卖楼花"的办法,即买楼者第一期先交总楼价50%的订金,第二期盖好二楼楼面交10%,然后按进度分期交付楼款。最后一期的余款10%,领入伙纸时清缴。

这样一来,连收入微薄的工厂女工,都有可能买得起楼了。

这个改变很受欢迎,开售之日,门口竟然排起队来,当时可是前无古人的现象。

1955年,霍英东从事地产业仅仅两年,已跻身于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香港十大地产商之列,创造了一个奇迹。

以霍英东的商业天赋,如果一直在香港开发房地产,恐怕会赚到世人难以想象的财富,今天的香港恐怕会是另一个样子。

1964年,霍英东受邀参加新中国成立15周年庆典,此举就像是捅了港英政府的肺管子,他们开始处处找霍英东的麻烦。

当时香港的土地都在港英政府手上,得罪了他们,房地产行业霍英东自然是做不下去了。

1967年,霍英东旗下的“星光行”恢复招租,其中一个较大的租户是经营中国艺术品的中资背景的“中艺公司”。

但是美国驻港领事馆禁止“星光行”的租户买卖美国商品,而香港电话公司拒绝为“星光行”拨通电话。

美国、英国都自称“自由民主”,却容不下一个跟中国有来往的爱国商人。

没办法,市值超过30亿港币的“星光行”,霍英东最后以不到4000万港币的价格出售给了英资的“置地公司”,并从此淡出房地产市场。

接连的打击和压迫,让霍英东至少损失了过百亿港币,他明白,由于当局的“政治歧视”,自己很难再有大作为。

霍英东被迫退出香港房地产市场后,才出现了李嘉诚、李兆基、郑裕彤、郭得胜四大地产商。

香港地产四大家族

霍英东曾悲愤的说:“在香港,没有哪一个富豪在发家后,像我一样如履薄冰地生存。”

改革开放后大举投资内地

前文提过,霍英东投资修建了新中国第一个五星级酒店——广州白天鹅宾馆。

我曾经有幸住过这个酒店,在沙面岛上,环境宜人,晚上江边有很多人钓鱼,白天竟然还遇到一个大妈拴着一个篮球游泳渡江,真是老当益壮。

白天鹅宾馆

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个漂亮的酒店竟然是霍英东投资的,只是看介绍是80年代修建的,距今已经快40年了,颇有点可惜。

宾馆落成之后,广州市民蜂拥而至,差点把大门挤倒。因为拥挤,当天晚上被踩掉、留在酒店的鞋就有一大筐,游客一天用掉了几百卷的手纸。

很多人觉得不妥,但是霍英东坚持,他说白天鹅宾馆,外宾能进,中国人也能进,普通的中国人更能进。

事实上,一个月后,市民们的新奇劲过去,也就恢复正常了。

白天鹅宾馆是填珠江造出来的,为了增加白天鹅宾馆所在地广州沙面的休憩地,霍英东决定拨款多填6000平方米的土地,另捐资300万港元建设公园,供市民享用。

白天鹅宾馆开张前一天,正在繁忙不堪的时候,一位当地官员提出把总统套间一套中国古典风格的家具撤了,理由是"这是地主的家私"。

这套家具,是霍英东长子霍震霆带着"鬼佬"设计顾问山长水远地跑遍上海城才找到的。

这句话几乎让国际建筑界顶顶有名而又热爱中国文化的洋顾问撂挑子,霍英东好说歹说花了不少工夫才把他留住了。

后来那套中国古典风格的家具,在总统套房里迎接过英国女王伊利莎白二世、美国总统布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前国务卿基辛格、英国前首相希思、德国总理科尔……

贵宾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有了切身的体验。

还有中山温泉宾馆,霍氏父子请了深谙国际建筑潮流的香港设计师操尺,嘱咐他们用国际上最新的设计理念,结合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出一家出类拔萃的国际级酒店,供正在开创新事业的内地同行参考。

中山温泉宾馆

于是就有了现在中山温泉那既融合了中西建筑艺术,又富有中国岭南特色,堪称人间仙境的建筑群落。

可是当地一位主管看到图纸时傻了眼:"怎么能用坐厕呢?这玩意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类似的笑话还不少,但这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势不可挡的滚滚浪潮中,一朵朵小得不能再小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浪花罢了。

要想富,先修路!跨江大桥我们中国人自己盖

在番禺出生,到香港发展的霍英东回乡时,从广州去番禺要经过两个渡口,足足花了半天时间,才走完10多公里路程。

家乡的交通如此不便,怎能吸引旅外乡亲回来探亲、参观、旅游、办实业呢?

造一座跨江大桥的想法在霍英东脑海中出现。

当时中国还不是“基建狂魔”,怎么修桥没经验,但是霍英东指定中国公司修这个桥,他说不会修可以不断学习,中国人能修这个桥,跟这个桥被修起来,同等重要。

1988年8月28日,全长1916米的洛溪大桥建成通车,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均代表了我国当时最高的建桥水平,曾被中外专家称为“亚洲第一桥”,属于当年广东建成通车的四座特大公路桥梁之一。

而这座大桥之所以闻名遐迩,不仅仅因为它的设计和施工水平,更因为它是全国首座采用“以路养路”模式修建的桥梁,同时也是国内最早取消收费、还桥于民的收费大桥。

洛溪大桥

2005年7月1日凌晨,洛溪大桥上,红白相间的收费栏杆缓缓升起,洛溪大桥结束了17年的收费历程,成为国内第一座取消收费的公路桥。

2018年5月,洛溪大桥拓宽工程开始施工,在旧桥基础上,于东西两侧各新建一座3车道斜拉桥,在拓宽车道的同时提高设计时速,大幅度提升通行能力。

2021年12月6日,新旧桥双向10车道全线投入使用,行车过桥仅需两分钟。

洛溪大桥新桥

我想,霍英东先生泉下有知,也会感觉到欣慰吧。

霍英东跟李嘉诚在大陆投资对比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精明的李嘉诚开始大举投资大陆,这些年主要涉及零售业、能源和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科技行业。

客观地说,李嘉诚为了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同时,他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投资大陆对李嘉诚来说,就只是一场生意。

在商言商,李嘉诚作为顶级的香港商人,商业头脑一流,这么做无可厚非。

但是霍英东不是这种商人。

霍英东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响应国家号召,大举投资建设大陆,但是他在大陆赚的钱,却远远不如李嘉诚多。

邓小平与霍英东

霍家与中国体育的缘分

霍英东不仅用实业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且还给中国的体育事业给予了巨大的帮助。

早在70年代,霍英东就一直为中国重返国际体坛四处奔走,透过他在国际体坛广泛的人脉关系,协助中国成功加入各国际体育组织。

1984年,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后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他不顾威胁,带着全家人一起前往美国洛杉矶。

在那里,他见证了许海峰、李宁一战封神。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时,霍英东情难自己,他回忆称:那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时刻之一。

那时起,百年的奥运梦就成了令所有国人最魂牵梦萦的事情。

中国申办奥运,是霍英东最投入的事业之一,为了能够早日申奥成功,霍英东动用了自己能够动用的所有资源。

1993年,中国与悉尼争夺千禧年的奥运主办权,霍英东事先做了大量的公关工作,每天都在各种社交场合上穿梭着,这个年迈的老人丝毫不在意自己的身体,他的眼中只有中国人的奥运梦。

然而,准备充分、信心十足的霍英东说什么也没想到,竞争结果却是北京以一票之差落败!

当结果宣布之后,身处会场的霍英东默然无语,随行人员赶快来到他身边安抚他的情绪。

突然,年迈的霍英东像孩子一样无比伤心地与中国选手抱头痛哭。

哭过之后,霍英东想起了自己原本花钱在酒店订好的庆功宴,异常失望地摇着手对身边的人说道:“不住了,不住了,我要走了。”

那一天,人们就这样默默地看着这个为中国申奥殚精竭虑的老人忧伤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在了视线里。

申奥失败了,可霍英东为祖国实现奥运梦的梦想和热情却没有丝毫的改变,他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新的申奥准备中。

苍天不负苦心人!

第二次申办奥运会是2001年,虽然年迈的霍英东没有参加,但当中国成功取得2008年奥运主办权后,他异常兴奋地致电儿子霍震霆,两人在电话内又哭又笑。

霍英东甚至不顾夜深与身体状况,自己跑到附近的球场,一头扎进欢乐的人群中庆祝。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获得金牌的中国体育健儿访港,霍英东给来访的金牌选手提供了总计2800万港元的重奖。

2008年的场馆中,水立方是唯一接受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捐赠建设的奥运场馆,其中最大的一笔捐赠即来自霍英东。

我想那时的中国,已经有足够的能力自己建造奥运场馆,接受捐助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义。

近20年,中国在国际体育界的地位迅速上升,霍英东与其长子霍震霆功不可没。

郭晶晶与霍启刚

为什么跳水女王郭晶晶能够成为霍家的媳妇?

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

我猜有两个原因,第一,郭晶晶是穷苦人家出身,根正苗红,又是奥运冠军,跟霍家对体育的热衷特别匹配;第二就跟霍家的历史有关了,霍家早年间就在船上生活,跟跳水可谓结下不解之缘,霍英东自己就曾经跳到船底检查是否有国民党特务安装的炸弹。

缘分,就是这么妙不可言。

霍英东是霍英东,其他富豪是其他富豪

霍英东在香港富豪中,是单独一档的存在,通过几件小事就能看出来。

20世纪90年代,香港出现了一位令所有富豪都惶恐不安的匪徒,他在短短10年内,绑架过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绑架过香港第二富豪郭炳湘;还曾试图绑架澳门赌王何鸿燊。

他靠抢劫所得的金额还曾进入过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就是被称为“世纪悍匪”的张子强。

张子强

但就是这位嚣张至极的悍匪,在他风头最盛的时候,也不敢打霍英东的主意,因为张子强虽然是悍匪,但他并不傻,知道如果惹了霍英东,将会面对什么样的后果。

霍英东不怕张子强,也不怕其他什么魑魅魍魉,他出门从不带保镖,不但他不带,霍家子孙也不带。

这在香港富豪里,特别是经历过张子强绑架案之后的香港富豪里,确实是独一份。

为啥?

因为霍家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在时刻保护着他们!

霍家虽然没有李嘉诚他们有钱,可也是香港的顶级富豪,霍英东作为亿万富翁,并不追求奢侈和享受,他不喝酒,不抽烟,生前最爱吃玉米、芋头和稀粥。

在郭晶晶的影响下,霍英东长孙霍启刚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朴素,两人上街就好似一对普通夫妻,出门买菜不仅货比三家,还都是自带环保袋。

我不禁想起范冰冰的那句名言:“我不需要嫁入豪门,因为我就是豪门。”

当时听到这话的时候,真的觉得她好牛,简直霸气侧漏。

后来发现跟郭晶晶一比,她那个豪门就有点不够格了。

霍英东是一个很遵从“自我规则”的人,他一生创立了大大小小数百个公司,没有一家上市。他给后辈定下规矩:除长房外,其他子女不得从商从政。

霍英东曾教育子孙,要老老实实做实业,不要总想着炒作赚快钱,饼就那么大,你吃太多,别人就没有了。

虽然霍英东做什么生意都行,但那个时候,挣钱已经不是他的目标。

国家没有忘记他

1984年国庆阅兵,看到首次亮相世界的中国洲际弹道导弹,霍英东激动到落泪,这是他人生中哭得最厉害的一次。

东风5洲际弹道导弹

霍英东当时的脑子里就像幻灯片一下飞速闪过一幅幅画面,他想起了番禺路边的茅屋、想起了在国际体育会议中的一次次辩论、想起了不久前洛杉矶奥运会上的国旗国歌……

国家正发生巨大变化,祖国正走向富强,霍英东一时感慨万千。

这段往事,霍英东只在自传中提及,他觉得哭这件事有点丢人。

2000年抗美援朝50周年纪念大会,霍英东是唯一一个受到邀请的香港人。

霍英东用一生诠释了,有钱人跟有钱人不一样,真正的有钱人是什么样子。

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永远也不会忘记他!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 2024-06-14 07:13

    霍家永远是好样的一个家族

彼岸紫竹

简介:挖掘真相,用冷静的理性温暖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