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卡扎菲、米洛舍维奇都被美国除掉,为何朝鲜金家安然无恙

文史安利官 2024-06-13 21:24:37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习惯于以武力或其他手段打击那些公开反对和挑战美国霸权的国家及其领导人。

在过去几十年里,包括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南斯拉夫联盟前总统米洛舍维奇等人先后遭到美国的严厉打击,甚至最终被推翻或暗杀。

然而,朝鲜则一直是个例外,尽管其与美国长期敌对,但朝鲜的领导人金家世代却能够安然无恙地执掌着这个社会主义国家。

那么,为什么美国能够对付萨达姆、卡扎菲、米洛舍维奇等人,却无法对付朝鲜的金家呢?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萨达姆与美国的恩怨情仇

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素来掌控着强大的话语权。

在很大程度上,一个国家的政治领导人是否能够长期执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美国的关系好坏。

一旦与美国结下了太深的梁子,结果往往只有两种:要么被制裁打压致使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要么被武力推翻政权身陷囹圄。

在上世纪70年代,伊拉克与伊朗爆发战争,美国基于双方的需求与利益考量,选择支持萨达姆一方。

在"两伊战争"期间,美国不遗余力地支援萨达姆,从提供先进武器到罕见亲自派兵参战。

一度让伊拉克占据了上风,让萨达姆志得意满。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却发生了根本变化。

伊拉克凭借美国的支持获得了战争胜利,掌握了丰富的石油资源。

萨达姆为确保国家主权不被外部力量操控,转而抛弃原有的亲美政策,转投苏联阵营。

做为一个传统盟友突然"反水",无疑对美国政府是一记重击。

加上萨达姆开始公开挑战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试图暗杀前总统老布什,激怒了美国政府。

于是在小布什政府上台后,美国便借口"萨达姆勾结恐怖分子"为由,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将萨达姆赶下台斩草除根。

与萨达姆有着相似遭遇的,还有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他曾经在阿拉伯世界拥有举足轻重影响力,然而这也算不得什么。

利比亚的"反美战士"卡扎菲

起初,卡扎菲上台后美国对他还抱有期望,希望能与他互利共赢。

然而很快卡扎菲便展现了强硬的反美姿态,强硬收回了美军在利比亚的多个军事基地,并公开将美国定位为利比亚头号威胁。

之后,在反美斗争的道路上,卡扎菲更是不断对美国施加压力,包括成为首个提出用黄金为石油定价的国家,动摇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这无疑是卡扎菲挑战美国权威与利益的重大举措,让美国更加不能容忍。

2011年,在美国主导下,卡扎菲政权终于被推翻,卡扎菲本人也在混乱中被杀害,结果凄惨。

这正如卡扎菲生前常常挥舞的一把小绿皮书所说:"他们用武力保卫自己的资本主义制度,不惜战争和谋杀任何对手。"

南斯拉夫领导人米洛舍维奇

另一位曾被美国重点打击的政治强人,便是前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

作为南斯拉夫联盟的最高领导人,米洛舍维奇一心希望维护南斯拉夫的统一,并在国内推行民族主义政策,矛头直指美国在南斯拉夫地区的影响力。

米洛舍维奇最初并未与美国直接对抗,还任命了很多美国人在政府的重要职务,试图取得美国的支持。

然而米洛舍维奇的做法,明显与美国对南斯拉夫的藩属化愿景相违背。

当他公开表示要与俄罗斯结盟后,美国很快便对他改换了态度。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空袭,迫使米洛舍维奇不得不让步,从科索沃撤军。

之后,美国更是大力支持反对派势力,并在2001年协助反对派逮捕了米洛舍维奇,让他最终在监狱中离世。

不难看出,无论是萨达姆、卡扎菲,还是米洛舍维奇,他们被美国除掉的根本原因是威胁到了美国在全球的权益,或是对美元体系构成挑战。

一旦被美国认定为"潜在威胁",就极有可能被列为目标。

然而,在这些明显"违抗"美国的政治强人被除掉的同时,朝鲜半岛上的金氏家族却一直傲然屹立,根本无视美国的压力与威胁。

直至今日,美国依然很难对朝鲜构成实质性的打击。

金氏家族到底是如何屹立至今的?

朝鲜与美国的持久对抗

事实上,从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便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反美斗士"。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朝鲜一直遭受着美国全方位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威胁,但朝鲜始终没有屈服,反而一直坚持反美立场。

这种反美决心的背后,是朝鲜高度集权的政权体制,使得美国的"和平演变"手段在朝鲜难以奏效,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政治渗透。

同时,朝鲜领导层也意识到发展强大军事力量才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

为此,朝鲜领导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惜高投入国防开支,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武器装备、训练军队以及研发核武器等战略性武器。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朝鲜终于在2006年研制成功了第一枚核武器。

核武器的诞生无疑是朝鲜军事实力的最大筹码。

虽然朝鲜的经济相对落后,但军队人数和常规武器储备都处于世界前列,再加上核武器的战略威慑,这使得美国无法轻易对其发动军事打击。

一旦开战,双方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而且朝鲜地处东北亚,一旦与美国在朝鲜半岛爆发冲突,势必会影响到驻扎在韩国和日本的美军力量。

由于地缘政治的影响,美国在朝鲜问题上不得不三思而行,权衡利弊得失。

相比之下,美国之所以能在伊拉克、利比亚等地方肆无忌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那些国家地理位置并不太重要。

可以说,美国之所以不愿对付朝鲜,主要出于避免陷入泥潭的考虑。

尽管朝鲜的整体国力远逊于美国,但其军事实力并非小儿科。

一旦爆发全面战争,双方都将承受巨大的损失。

而这种无法"赢"的代价,却并不符合美国发动战争的初衷。

同时,朝鲜通过研发核武器等手段,成功避免了重蹈卡扎菲、米洛舍维奇的覆辙。

对于一些实力有限的小国来说,拥有核武器相当于最后的生命线。

只要核武器存在,足以在一定程度上威慑强权国家的侵略。

当年利比亚放弃了核武器计划,最终便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而朝鲜则正是凭借拥核的实力而得以幸免。

可以说,核武器对于朝鲜而言是一种"避免被美国推翻政权"的重要保护伞。

除了核武器,朝鲜在一些高新领域如网络战、特种部队等现代化战争力量方面,也已经初具雏形。

比如著名的朝鲜黑客部队,被认为是全球最大和最厉害的国家黑客组织之一。

这种隐形的现代战力,使朝鲜可以对美国形成一定的渗透和压制。

不可否认的是,朝鲜之所以能在美国的持续打压下存活至今,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中俄两个大国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作为朝鲜的传统盟友,中俄为其在国际事务中运作提供了一些空间,这也是美国难以完全扼杀朝鲜的重要原因。

当然,我们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朝鲜能"反美"并非就是一件全然可喜的事情。

相比米洛舍维奇、萨达姆等人,朝鲜虽然避免了被彻底击垮的命运,但并未真正威胁到了美国的核心利益底线。

这也是朝鲜一直摸爬滚打却未被彻底铲除的关键所在。

毕竟,从美国的角度来看,朝鲜依旧只是一个军事存在感高于经济地位的小国。

他们虽然经常张狂挑衅,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动摇到美国主导的现存国际秩序。

这就使得美国在应对朝鲜时,可以采取相对温和一些的手段。

可以说,朝鲜能暂时"扮演"一个与美国对抗的角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俄在背后的支持。

只要朝鲜不跨越底线,中俄也就会继续在事关利益时为其撑腰。

然而,朝鲜之所以未遭到美国的彻底打击,往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长期实行的"先军政治",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到军事建设当中。

这无疑加剧了该国的贫困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在长期的战争威胁下一直举步维艰。

更为重要的是,过度依赖军事力量维系政权地位,注定了朝鲜的未来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制约。

军事投入占GDP比例过高,直接影响了该国在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同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也将进一步制约朝鲜的现代化进程。

可以说,朝鲜之所以能在美国面前暂时站稳脚跟,是建立在牺牲经济社会发展的代价之上。

如果朝鲜无法及时调整发展模式,转移政策重心到民生经济建设,它未来面临的将是发展遇到瓶颈、陷入困境的风险。

单单依靠武力对抗注定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处境。

因此,朝鲜应当审时度势,适当调整国家战略,在确保国家安全的同时,大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经济实力,朝鲜才能真正摆脱被美国孤立的困境,重新融入国际社会,介入全球事务的大潮。

0 阅读:0

文史安利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