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今讲(8):清剧中,犯人流放的“宁古塔”在哪里?

写文乎 2024-05-31 05:58:07

作者:安锦

在观看以清朝为背景的影视作品时,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台词:“将xxx发配往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宁古塔在什么地方?那里为什么能流放犯人呢?

宁古塔这座城市是清代宁古塔将军的驻地。

宁古塔将军是什么职位呢?宁古塔将军这个称谓,严格讲起来并不严谨,正经的叫法应该是“宁古塔昂邦章京”,这个“昂邦章京”是满语中总兵这一官制的意思。清代前期,在汉地实行行省制,而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军府制”,由“xx”驻地将军担任驻地最高的军政首长。而在后来,宁古塔的最高长官改名为“吉林将军”。

宁古塔位于今天的黑龙江省海林市,这个地方天寒地冻,是清朝入关以前少数民族游猎的地方,属于“极寒恶劣之地”。况且这个地方离关内非常遥远,地广人稀的东北大地上除了满洲的原住民和当地的官员,便是发配来此地的犯人最多。所以,把这片土地变成流放犯人的场所,对于清朝的统治者来说再好不过。

这些发配在此的犯人没有任何人权,他们仅仅是作为当地驻守士兵或者居民的奴隶而存在。即使他们生育的子女,也和他们的命运一样,任人宰割,永无翻身之时。

所以每当听到文章开头说到的那段台词时,大多数被发配的人往往心如死灰,去那个遥远的极寒之地为奴,倒不如直接赴死在关内。于是很多犯事的宫中人员(编者注:其实大部分被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是为皇帝服务的人员,亦或者是祖上为关外的人士)在尚未出发前往宁古塔,亦或者是在发配至宁古塔的路上时,就自尽身亡,避免自己到了宁古塔之后遭受到非人的折磨。

那么“披甲人”又是什么人呢?

看到这个词,我的第一印象认为这群人是关外的“野人”。但这只是我自己的猜想,经过查询资料后发现,披甲人其实就是驻扎在此地的军人,在某些程度上他们的地位要比正常的士兵低一些,但仍然要比这些奴隶们地位高很多。

往宁古塔发配犯人做披甲人的奴隶,从某些角度来看,也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安抚在此地驻扎的披甲人情绪而作出的稳定军心的举措。毕竟在这样天寒地冻的环境里驻守,每个人都有情绪,让一批奴隶来服侍他们,则会大大减弱他们的厌倦心理,起到安抚军心的作用。

这么来看,远在黑龙江的宁古塔的确是许多被发配者心中的噩梦之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清末迫于人口压力,清朝打开了前往东北的大门,大多数来自内地的民众迁移前往东北谋生计,东北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补充,这群奴隶的存在也就没有了必要,于是发往宁古塔的犯人便越来越少了,这项制度也在时间的流逝下寿终正寝了。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0 阅读:4

写文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