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麻:可消痈肿、散风热,还可升阳气(一)

鸿朗说健康 2024-06-22 04:43:25

升麻是一味好药,古人说它能解百毒,消痈肿,散风热,升阳气。《药性赋》说升麻消风热肿毒,发散疮痍。

这里又有一个肿毒,升麻消肿毒是怎么消的,它和玄参消肿毒有什么区别呢?你只有遇到同类的功用药物,然后去对比鉴别,发现它们的细微差别,这样在选择药物时,你就能够更精准到位。

升麻,一般认为它是升阳举陷的圣药,如今却有人认为是一味清热解毒的中药。从《神农本草经》至宋代,升麻一直是以解毒辟疫为其主要功效,升麻之升举阳气功效,则首倡于张元素的《医学启源》,继之又为李东垣所发挥,后来遂成为升麻的另一大功效中药重视内调为主,从源头去解决病症的起因,所以疗效虽然缓慢,但是效果良好,升麻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之一,对于辅助一些常见的头疼、发热等疾病有显著疗效,所以也是中医常用的中草药之一,升麻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有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之功,可以治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脱垂、崩漏下血等证。

高手常常就在微细之中见高下。

升麻消肿毒,第一是靠升发,把毒热像开窗户一样透出去,它有辛味,辛能散。所以治疗麻疹疹毒透发不畅的,就用升麻葛根汤。升麻配葛根,一起往上、往外升托,疹毒排出去,就好得快。

当然升麻升举阳气也是一流的,像名方补中益气汤、升陷汤、举元煎都少不了升麻。它能够引脏腑清阳出上窍,使病人因为体虚年老而出现胃下垂、肾下垂、子宫下垂、肛门下垂等诸多杂症,都能够用上它。

所以说小剂量升麻可以把脏腑元气提起来,稍微加大点升麻剂量,它可以把体内之气提拔到体外来,这叫解表透疹。

而升麻还有解百毒、清热解毒之功。方药中老先生重用升麻解诸毒,十余年来他对各种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其他药物中毒患者,在辨证方中加入升麻,剂量在30~45克,发现解毒效果很好,并没有不良反应。

《神农本草经》载本品“主解百毒,辟温邪,障邪”。《名医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疬,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药性论》:“治小儿风,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匿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线沾拭疮上。”自秦汉至宋,解毒一直为升麻的第一功效,既解热毒,又可除瘟疫毒邪。另外,孙思邈、朱肱都曾说过,升麻可以代替犀角治疗热毒之病,由此也可知其清热解毒之功效不弱。升麻解毒,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伤寒论》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所主显系外感热病中之毒热壅盛者。再如《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治伤寒、温疫,症见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者,用干葛、升麻、芍药、甘草各等分,共为粗末,每服四钱,以水煎服即效。《肘后方》治天行发斑疮,其症“头面及身,须臾周匝,状如火疮,皆戴白浆,随决随生。不即治,剧者数日必死,疗得差后,疮瘢紫暗,弥岁方灭,此恶毒之气也”。方用水浓煮升麻,渍绵洗之,苦酒渍煮弥佳,但燥痛难忍。再如后世《东垣试效方》普济消毒饮、《伤寒全生集》连翘败毒散皆有升麻,均用其治疗外感疫毒。

《医方择要》升麻散以升麻与黄连、栀子、决明子等同用,治疗眼部热毒之红眼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羚羊角散以本品配伍羚羊角、黄芩、龙胆草、决明子等,治热毒上攻眼目,暴发赤肿,或生疮疼痛,隐涩羞明。治口腔热毒,无论口舌生疮,亦或胃热齿痛,本品均常用。如治《千金要方》治口舌生疮,以升麻三十铢、黄连十八铢为末,绵裹含,咽汁。《肘后备急方》升麻汤,以本品与黄柏、大青为末,水煎,热漱冷吐,治卒患口疮。治胃热齿痛,《仁斋直指方》以单味升麻煎汤,热漱咽之。

现代常用清胃散即以本品配伍黄连、丹皮、生地、当归,治疗胃中积热,火气上攻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部,面颊发热,牙龈红肿,甚至溃烂出血者。对于咽喉热毒,古方有单用本品取效者,如《肘后备急方》以升麻锉含,治喉闭喉塞。亦可配伍清热解毒之品,如《鸡峰普济方》含化射干丸,以本品与射干、硼砂等为丸,含咽化津,治热病脾肺壅热,咽喉肿塞,连舌根痛。《奇效良方》玄参饮,以升麻配伍玄参、射干、大黄、甘草,水煎缓缓噙咽服,治悬壅肿痛不可忍。

0 阅读:1
评论列表

鸿朗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