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书院的讲会教育

文化慢慢聊 2024-06-17 10:36:40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书院在明代已经积累了相当的规模和内部建制,为其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书院在明代一直顺风顺水。事实上,在明代前半期的明太祖洪武至明孝宗弘治年间,书院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明英宗天顺之前的近百年间,其进展尤为缓慢。直至明武宗正德年间,书院才开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明代,书院盛行一种名为“讲会”的教学制度,亦称作“会讲”。尽管不同书院的教学方式有所差异,但会讲无疑是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之一。会讲,顾名思义,是以聚会形式组织的教学或讲学活动。在明代,会讲的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既可作为书院的日常教学活动,也可由学者自发组织、定期举行的学术聚会,甚至包括家族内部的定期讲学。史籍中提及的“讲会”,往往指的是某一特定会讲活动的全程,而并非特指某种学术组织。

明代书院的会讲活动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书院中常见的会讲形式主要有两种:每日例行会讲和定期举行的会讲。以自鹿书院为例,每日会讲作为书院日常教学的基本形式,通常由教官主讲、学生复讲及质疑答问等环节构成。而定期会讲则是书院教学中另一常见的组织形式,其期限、规模、内容及会务安排等因书院而异。

对于每日举行会讲的书院而言,它们往往拥有常驻学生,此类会讲更接近于日常的课程教学,而非深入的学术探讨。然而,定期举行的会讲则情况更为复杂。这种形式既可见于有常驻学生的书院,也可见于无常驻学生的书院(即所谓的讲会式书院)。对于有常驻学生的书院来说,定期会讲可能作为日常课程的一部分,或与国学和地方儒学的会讲活动相类似,也可能是一种定期的学术讨论会。而对于无常驻学生的书院而言,定期会讲则主要体现为学术讨论会的形式。因此,书院会讲方式的不同与书院本身的类型存在一定的关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