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分析

源源汇聚 2024-05-30 02:17:42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分析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分析

唐艳枚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的深入实施,农村基层治理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法治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的核心,其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如何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文章首先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然后提出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策建议,为农村的持续、稳定和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真正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与进步。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策建议

引 言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我国农村发展的总方针,聚焦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振兴。其核心内容旨在打造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营造宜居宜业的乡村生态,以及培育乡村新型社会治理结构,确保农民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享有更加均等的权益。在这一宏大蓝图中,法治被视作稳定乡村社会、规范乡土关系、保护农民权益的关键工具。法治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更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塑造了公正、透明、高效的乡村治理模式。面对复杂多变的乡村社会现实,法治为农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决策参照,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每一项政策的落地生根,真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宏伟目标。

一、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的重要性

(一)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不仅是农村发展的需要,更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的必然要求。公民的基本权益是一个国家法治的基石和核心,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这些权益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而容易被忽视或侵犯。随着乡村振兴策略的深入实施,农民的生活质量、教育水平和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他们对自己的权益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和追求。在此过程中,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应确保每一位农民都能享有平等的法律权利和保护,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资源分配不均等导致的权益损失。当法治深入到每一个农村角落,当每一个农民都能在法治的阳光下成长和生活,乡村振兴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也将更为坚实[1]。

(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方面。农村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和谐与稳定。法治化治理为农村提供了一套更为系统、公正的解决机制,使得各类社会矛盾得以合理调解和处理。在法治的引导下,农民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权益,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如何途径维权。这不仅增强了农民对法治的信任感,也为农村社会的内部和谐提供了坚实的基石。当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能够依法行政,当农民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当社会矛盾可以依靠法律途径得到公正解决,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便得到了有力保障,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农村经济与资源配置。经济活动中涉及的权益关系复杂,一个明确的法律框架有助于确保所有经济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增强了农民、投资者和其他各方的信心[2]。首先,当农村社区在资源配置中遵循法治原则,资源的使用、分配和再分配会更为公正、高效。例如,在土地使用、农产品交易和农村金融服务等方面,一个清晰且公正的法律制度可以确保资源被有效利用,避免因权力寻租或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浪费和失衡。其次,法治化治理还能够吸引外部资本和技术进入农村。外部投资者通常更倾向于在一个有良好法治环境的地方投资,因为这降低了他们的风险。合理的资源配置又能进一步驱动乡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现状与困境

(一)法治观念淡薄,宣传教育不足。基于乡村振兴的视域的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现状暴露出一些困境。首要的问题是,尽管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广泛提及,但在农村基层,法治观念仍然显得相对淡薄。这种观念的薄弱使得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很难自觉地按照法律行事,也难以充分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集体权益的保障作用。与此同时,法治宣传和教育在农村地区还远远不足。虽然有相关的宣传活动,但其深度和广度都有待加强。很多农民对于法律的知识了解非常有限,这无疑为农村基层治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法律服务体系不健全,法制环境落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现状仍然存在困境。首先,法律服务体系在农村地区尚不健全。对于农民来说,当他们面临法律问题或纠纷时,往往缺乏有效的法律援助渠道,导致他们在权益受损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法律支持。其次,农村的法制环境相对落后。这不仅仅是指硬件设施,法律法规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受到各种非法治因素的干扰,导致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在农村基层受到挑战。这些问题加大了农村法治建设的难度。

(三)农村矛盾复杂,纠纷解决延迟。随着社会变迁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劳动力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和纠纷逐渐增多。这些矛盾涉及的利益方多、层次复杂,让问题的解决变得异常困难。此外,纠纷的解决进程经常受到延迟。缺乏专业的法律服务、农民对法律的认知不足,以及地方风土人情的影响等因素,都使得法律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这种延迟进一步加剧了农民之间的关系紧张,给乡村稳定带来隐患。

三、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策建议

(一)强化法律宣传,普及法治知识。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强化农村法律宣传教育。设置法律信息板:在农村公共区域,如村委会、文化广场、集市等处设置法律信息展示板,定期更新关于土地、合同、农业补贴等与农民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案例[3]。组织定期的法律讲座:邀请法律专家、律师、法官到农村开展讲座,围绕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进行解读,同时设立问答环节,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培训农村法律顾问:选拔有一定法律基础的乡村青年,为其提供系统的法律培训,之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乡村中充当法律顾问,解答村民的法律疑问。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线上教育:开发专为农民设计的法律知识APP或微课,内容涵盖农民最关心的法律话题,让法律学习更加便捷。

(二)强化服务网络,完善法制环境。建立和完善农村法律服务站,确保每个行政村都配备有专门的法律工作者。这些服务站不仅为农民提供日常法律咨询,还负责解决乡村间的法律争议。首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移动应用、在线平台等,构建线上法律服务平台,让法律服务覆盖到更远的农村地区,让农民在家即可获得法律帮助。其次,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组织法律培训班,涉及农业合同、土地权益、乡村规划等相关法律,确保农民对自己的权益有足够的认知。再次,应该与高等教育机构合作,鼓励法学院学生到农村开展法律实践活动,为农民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最后,与此同时,推动基层法律工作者与乡村干部的密切合作,共同参与乡村规划、合同草拟等工作,确保乡村事务的法治化进行。

(三)优化纠纷机制,快速处理争端。建立快速响应的纠纷调解机制。首先,可以在村委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设立纠纷快速处理小组,负责第一时间收集、分类争端信息,迅速进行初步判断和调解[4]。其次,开展专门的纠纷调解培训。选派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人际关系良好的乡村干部或者村民代表,进行系统的法律和纠纷调解技巧培训,提高他们的调解能力。再次,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如建立纠纷信息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和追踪纠纷处理进度,确保每一个争端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最后,与乡村振兴的大局相结合,将快速处理争端与乡村的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基层治理的和谐稳定。

(四)优化治理模式,提升执行力度。为更好地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首先可以引入“法制+社区”联动模式,即通过法律手段规范村务公开、决策机制,与此同时,加强与社区、农民协作团体的沟通,形成共治共管的氛围[5]。其次,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在传统的人民调解之外,推广法院调解、行政调解等方式,形成层次分明、互为补充的纠纷解决体系。再次,实施“精细化管理”策略,如定期组织法治宣传日,确保基层干部及村民对法律的认知不断加深,同时,根据每个村庄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制度。最后,重视基层干部的能力培训,尤其是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确保政策的落地与执行。

四、结语

乡村振兴,深受广大农村地区的期待与重视,它不仅是推动农村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更是国家层面坚持不懈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而基层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石,其法治化趋势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法治在乡村基层治理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农民提供了有力的权益保障,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搭建了坚实的桥梁。同时,法治还指引乡村社区朝着更加公正、高效、规范的方向迈进,为整体乡村的振兴进程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撑。要进一步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完善基层法律服务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结构模式,并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推进乡村法律制度的创新,让法治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后盾,为乡村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谐、有序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赵旭.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的法治化探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7):177-179.

[2]张瑶瑶.乡村振兴背景下天水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3,24(2):117-121.

[3]陈可.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研究[J].农技服务,2021,38(4):145-147.

[4]杨小静.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困境及出路[J].警戒线,2021(34):19-20.

[5]黄雅娴.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J].农家参谋,2022(12):10-12.

作者:唐艳枚,系双峰县委党校讲师

文章源自:双峰党校

-END-

0 阅读:17

源源汇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