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战役2:血战43天,美军寸土未得,上甘岭战役打出国威军威

吖胖来了 2024-01-30 08:02:21

经过第一天的战斗,美军所有佯攻方向火力均已停止,只有上甘岭方向的美军脚步不停,一次又一次的向我方阵地发起了极其猛烈的进攻。

这就让15军军长秦基伟开始警觉了,在14号的日记中秦基伟这样写到:

“激烈的战斗在五圣山的前沿阵地全线展开了,敌军在一个同一的时间向我军80华里的正面进犯,但不论敌军的兵力大小毫无例外的被打得落花流水丢人丢枪,活着来却死在了钢铁阵地的前面,这就是美帝国主义吹牛所谓“压力”。

其中以五圣山前沿597.9及537.7高地最为激烈,敌人仅在上述两个阵地上,便使用了美军两个营伪军四个营的兵力。

激战至上午除五圣山前沿仍在继续反复争夺之外,其他次要方向敌军全被击退再也没有动作了。”

其实打到这里美军的目的已经很明显的暴露了出来,但是秦基伟军长担心的是如果十五军将主力44师调往上甘岭,美军就很有可能趁虚而入,越过西方山突破15军侧翼把整个15军包围。

秦基伟军长担心的地方

出于对整个战局的整体把握,秦基伟并没有贸然把部队全部转向上甘岭,而选择了静观其变。

这也与志司想法所吻合,第一天战斗结束后志司的命令第一时间抵达了秦基伟的指挥部,让15军以防御为主,并不断的组织小反击作战,求得大量毙伤敌人多取得经验。

这里也可以看出15军在当时志司的眼里确实不属于主力部队,对于这次作战志司的目的更多的是让15军获取对敌经验,让其在战争中不断成长。

但这样就导致位于一线战场的45师压力剧增,师长崔建功从开战就一直关注着战场局势,可由于美军的炮火压制,指挥所和前敌通讯一直处于中断状态,面对阵地丢失的情况,崔建功心急如焚。

着令135团连夜反击,并将二线的134团调上来准备参战。

但此时上甘岭作战仍然是局部战斗,因此反击部队并不算多,其主力为135团2连3连和7连。

借着夜色掩护志愿军战士兵分两路,很快就到达了各自的预定位置,而美军也在这时展示出了自己的军事素养,侦察兵刚发现志愿军的身影,探照灯、照明弹和信号弹立刻就冲天而起。

各型机枪、冲锋枪随即开火迅速构起一张交叉火力网,一场奇袭由此演变成了阵地战。

597.9高地上7连与美军猛烈激战半个小时,由于作战位置施展不开7连损失惨重,眼看着包括连长李石锁在内的指战员一个又一个的倒下。

7连彻底杀红了眼,5班副班长李忠先抓起两根爆破筒,几个翻滚后到了敌人的堑壕跟前,身中数弹的他用最后一口气拉开了导火索。为7连生生的炸出了一个突破口。

二排长孙占元在战斗中双腿被炸断依旧不让人抬他下战场,而是依靠着战壕,坚持指挥,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孙占元拉响了出发前就在胸前绑好的六颗手榴弹,选择跟冲到眼前的三名美军同归于尽。

孙占元影视剧形象

与此同时537.7高地北山面对韩军不顾死活地端着刺刀杀出阵地,双方厮杀得血肉横飞,眼看着敌人即将进行反扑,身受重伤的3连1排排长粟占林同样拉响了手雷扑向了敌群。

这一夜天空上闪耀着美军的探照灯和照明弹,而大地上闪耀着志愿军勇气和信念构成的生命之光。

第十五军《抗美援朝战争史》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一句“普遍现象”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残酷地战斗整整进行了2个半小时,阵地上接连不断的巨大爆炸,吓得联合国军直接下令撤离阵地志愿军夺回了2个高地。

14日全天志愿军以伤亡550人的代价,毙死毙伤联合国军1000余人。

其中美 31 团 2 个营伤亡 444 人两个营长博纳特·布鲁克斯中校,肖沃尔特中校双双毙命。

而这仅仅只是一切的开始,美军厉害的地方不在于他一线士兵多么能打,而是它那近乎无限的后勤补给能力,不光是弹药无限,兵力也无限。

虽然“摊牌作战”限制了联军一次作战最多使用两个营的兵力,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美七师师长史密斯每次进攻都按规定只用两个营,但只要打残一个就立刻换下来修整补员,其余营队接替补上以此确保进攻部队齐装满员体力充沛。

15日凌晨5时联合国军再次向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发起了猛烈炮击,一个小时后轮换上来的美7师31团2个营和韩2师17团2个营发起了冲锋。

而山顶的志愿军战士也纷纷冲出了坑道机枪子弹、手榴弹狂风骤雨般砸向了美韩联军,双方开始反复地进行拉锯战。

由于第一天的战斗志愿军伤亡过大,15日中午美31团E连占领597.9高地3号主峰阵地,同时美31团A连占领7、11号阵地。

下午三点,4、5、6 号阵地相继宣告失守。

45师虽然迅速组织了两路反击,然而美军炮火过于猛烈,134团 1 营 2 连还没有进入反击阵地,就在炮火封锁区减员 134 人仅剩30人,另一路133团9连由6号阵地沿西北山梁进攻,也受到了交叉火力覆盖无法前进。

15日夜美7师32团参加战斗,美31团2营及3营I连继续留在阵地协同作战。

15日战斗形势图

至此志愿军遇到了开战以来最大的难题“补给”。由于敌人牢牢控制住了3号主峰阵地和11号阵地,凭借高度优势俯瞰整个战场,随时可以呼叫炮火支援。

让志愿军的反击显得尤为艰难,伤亡率也开始直线上升,而这些兵力都是45师预先屯集到上甘岭战线上的。牺牲一个就少一个。

为了阻止志愿军部队进行增援,联军从五圣山以北到 597.9 高地以南,用飞机大炮硬生生炸出了一个面积达数十公里的无人区。

在这片区域联军以不同口径的炮弹和轰炸机划分出了整整十道封锁线,志愿军想要支援前线可以说难于登天!

12军副军长李德生在回忆录中这么提到在运输部队中,有的战士累得吐血,等到了前沿阵地连跑步通过封锁线的力气都没有了,因此造成了很大伤亡。

上甘岭战役损失率最高的不是位于前线阵地的步兵,而是位于后方的火线运输员,为了能将补给送到战场,志愿军战士前赴后继。

在炮火封锁区中挖起了防空洞,很多时候一铲子下去铲出来的并不是泥土而是混合着血肉的暄土,而这样的防空洞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平均每五十米的距离就要挖一个。

志愿军补给送不进来,而敌人的支援却无穷无尽,随着美韩军越来越熟悉阵地攻击动作也越来也熟练,志愿军反击陷入僵局。

45师师长崔建功因此已经五天五夜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打到如今45师已经向上甘岭投入了15个连的兵力,结果无一例外全部被打残!最多的一个连只剩下了30个人,最少的已经凑不出一个班。

每一天崔建功都要嘶哑着嗓子发布几十道命令,然后和参谋们一遍又一遍地看着兵力部署防御作战,通讯网络,阵地交通,后勤配置,对空防御等各项图纸。

商量后续的作战计划,他们不敢停下来,因为每一分每一秒都意味着前线战士的牺牲。

16日美7师开始增兵,17团2营E连和G连加入战场,韩2师同时将32团二营和第32团一营全部投入537.7高地北山战斗。

这是“摊牌作战”以来,上甘岭两高地联军兵力最密集的一天,投入了整整15个步兵连,战斗至中午537.7高地表面阵地全部丢失!

16日联军兵力分布图

看着上甘岭一天比一天强的炮火,15军军长秦基伟当即反应了过来,上甘岭是要打大仗了,于是秦基伟下令改四十五师为主攻,主力四十四师为助攻,以军、师为单位组织火炮迅速向上甘岭机动,并向志司申请从21师调用装配了24门喀秋莎的209炮团参战,合并后由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

同时建立后方供应机构,加强后勤保障,除原先储备的弹药外另为一线部队每连增加配备8000枚手榴弹,三个月的补给品储备量,并积极组织向坑道补充弹药、食物和饮水。

17日美7师17团第3个营投入597.9高地战斗,两军再次在2个高地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攻防战,尽管志愿军战士反复拼杀,最终还是没能把敌人赶下山去。

18日凌晨美7师17团和韩2师17团,依托已占领的阵地向四周扩展,10时32分随着美17团L连占领最后的6号阵地。

我军不得不选择退守坑道,至此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表面阵地第一次全部失守。

也就在这时军部的电话打到了45师指挥所,我军的炮兵部队已经抵达前线,21师209炮团携带的24门喀秋莎火箭炮同时进入预定位置,在上甘岭以血肉之躯死守了9天9夜的45师终于等来了己方的炮火支援!

敌我双方炮兵阵地

当晚45师作战会议决定18日晚上不进行反攻,用1天时间准备,将剩余的6个连全部投入作战,目标是全面收复上甘岭阵地。

19日夜为了掩护喀秋莎参战,15军集中了46门90毫米以上火炮,对美韩联军进行了猛烈的火力突袭,五分钟后炮火停歇,24门喀秋莎火箭炮开始火力准备。

而联军被突如其来的轰炸炸昏了头等到我军炮火一停,就急忙跑出阵地重整工事,刚好撞到了喀秋莎的炮口上,随着一枚黄红两色的信号弹冲天而起。

24门火箭炮携带着满腔怒火扑向了联军阵地,两轮齐射后美韩军百分之七十五的防御工事被摧毁,被炸死炸伤的士兵不计其数,战后光是运送尸体的卡车就出动了十五辆。

十分钟后我军炮火开始延伸压制联军炮兵阵地,同时坑道里的志愿军部队开始反攻,负责进攻537.7高地的志愿军134团6连、45师侦察连以及工兵连1个排借助炮火之势,迅猛地冲进韩军守备阵地。

在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就把守备537.7高地的南32团2个营赶下山头,成功收复所有阵地,并根据计划立刻转向防守。

而相比之下597.9高地就打得异常艰难,美军在这2天的时间在山顶修起了数十个碉堡,阻击火力极为凶猛,其中最难啃的骨头当属1号、9号和3号主峰阵地,而负责进攻该任务的是志愿军英雄连“134团8连”

特功八连上甘岭战役结束后的连旗

志愿军军史对八连有过这样一段描述,有史以来百分之百的完成任务,从来没打过败仗,也从未失过阵地,是一支打不烂拉不垮的连队。

开战至今8连作为45师的杀手锏一直没有调用,因此他们的心中也憋了一团火,炮火刚刚往前延伸8连战士就从藏身的1号坑道中虎啸而出,在敌人措手不及下瞬间拿下了1号阵地。

随后8连转向9号阵地挺进,然而阵地东侧美军的一个地堡视野开阔火力异常猛烈。

8连先后组织了两波爆破都没能得手,等第二波爆破失败时,负责掩护的机枪手赖发均手中的枪都已经打散了架,看着一位位战友倒在了自己眼前,赖发均心一横扔掉了手中的机枪随后拿着手雷头也不回的冲向了地堡。

在拼死靠近地堡后赖发均手臂、大腿上已经多处中弹,浑身浴血的赖发均趴在地上拉响了手雷,趁着敌人不注意,用尽浑身力气猛地向前扑出了最后两米的距离,随着一声巨响 9号阵地被8连攻陷。

战后赖发均追记特等功,授二级战斗英雄!

与此同时东南山梁8号阵地上也传来一声手雷的爆炸声,四连一个副排长欧阳代炎在双腿被炸断后拉开雷弦滚入了敌群。战后追记一等功,授二级英雄称号!

接连拿下两个阵地的8连没有时间休息,因为他们还要拿下最为艰难的一项任务3号主峰,作为美军的核心防守阵地,3号主峰的地堡是所有阵地之中最多的一个,最大的一个地堡,是美军掏空了阵地上的一个巨型岩石造成,里面配置了6挺重机枪。

早在进攻之前45师就知道这个地堡将是8连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所以集中了1个炮营专门针对这里进行破坏,然而由于射击角度限制,这个地堡最终还是保存了下来。

连长李宝成不停地组织爆破,却始终被敌人的机枪火力压制在几十米之外难以靠近。

就在这时一位19岁的贵州苗族小战士龙世昌站了出来,只见他手持一根爆破筒,利用每一个微小的掩体灵活的穿梭在战场之中,尽管美军的探照灯一直死命地跟在他的身上,美军机枪却始终无法伤到龙世昌分毫。

不得已美军拿出了最后的防御手段,呼叫炮火近距离支援,霎时无数炮弹如雨落下,已经靠近地堡的龙世昌避无可避,整个人被气浪掀翻在地左腿也被齐膝炸断。

然而龙世昌就在这样极险的情况下,拖着断腿爬到了地堡前,一个抬手将爆破筒塞了进去。

眼看着敌人要将爆破筒推出来,已经没有力气的龙世昌索性用胸膛顶住爆破筒,将自己全身的力量压在了上面,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龙世昌和敌人的地堡一起消失了。

战后龙世昌被追记特等功,授二级战斗英雄。

龙世昌雕像

和8连一同进攻597.9高地的还有134团4连和135团6连。

其中4连负责进攻11、7、2、8这4个相对独立的外围阵地,由于其阵地间隔过远互相缺乏支援,在4连的稳扎稳打下很快就全面告破。

但6连却陷入了难以想象的苦战之中!

最根本的原因是6号阵地上的坑道,在之前的战斗中不幸失守,志愿军部队无法里应外合只能强攻美军阵地,同时美军又用钢板和沙袋加固了六号坑道,使其成为了一个异常坚固的防守火力点。

此消彼长之下仅仅拿下这一个阵地六连就耗时2个小时,全连伤亡超过一半以上!

待5号阵地收复后六连已无力再推进战斗,闻讯二营代参谋长张广生亲自带领唯一的预备队五连二排赶来增援,两支部队合力攻克4号阵地。

然而攻至0号阵地时,六连仅仅剩下16个人,为了防止天亮之后美军以此为据点进行反扑,师长崔建功狠下心来下令,6连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阵地!

于是连长万福来将剩下的战士编成了3个爆破组,准备直接拿下0号阵地的核心——一个子母连环地堡,

很快第一组战士全部牺牲,紧跟着是第二组,第三组,在最后一组战士倒下后,万福来将自己和指导员编入了爆破小组,然而营部通讯员黄继光一把拦住了他,与其一起的还有通讯员吴三羊和肖登良,六连所有战士都牺牲。

作为通讯员的他们要为6连去做最后一次冲刺,就这样黄继光被临时任命为6班班长承担主爆破手的任务。

在连长和指导员的火力掩护下,三个人穿梭在战场之中,在分别炸掉了东西两个子堡后,吴三羊牺牲,肖登良重伤,黄继光一个人朝着主堡奋力向前,正当他终于接近并扔出手雷的同时,一串子弹狠狠地击中了他。

手雷因此偏移了方向只炸烂了主堡的一个角,此时的黄继光手雷已经用完,失血过多的他也没有力气再拿起武器。

然而他还是毅然决然的爬向了敌人的主堡,纵身一跃用自己的身躯扑向了还在冒着火焰的枪口,0号阵地因此被攻克!

等到战友们赶到,发现黄继光安静的伏在地堡前,胸前还死死压着敌人的机枪,黄继光身上有七处重伤,然而地堡前却没有一丝血迹,早在爬行的路上黄继光的血就已经流光了,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意志才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战后黄继光和杨根思一样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仅有的两名特级战斗英雄之一,6连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黄继光画像

这一夜志愿军涌现了无数的战斗英雄,他们把鲜血和生命留在了上甘岭,也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这一刻留在了历史中。

作为美军眼中的“弱旅”,45师还给了美军一记响亮的耳光,然而志愿军战士们没有时间休整,八连因伤亡兵力不足,三次攻上主峰均未巩固住阵地得而复失,一次次被赶来增援的美第32团A连、C连反下主峰。

20日凌晨5时联军的大炮和飞机又对2个小山头进行了狂轰滥炸,之后联军士兵潮水一样又向山上扑来,双方反反复复地厮杀,山头上弹雨四溅,尸体横飞。

一直打到傍晚志愿军在打退了美韩军40多次冲锋后,伤亡巨大再也无法补充终于是坚持不住。除597.9高地西北山梁的4个阵地外,其余阵地再次失守。

当日夜晚志司下令前沿部队全部退入坑道坚守。

至此45师先后投入了21个步兵连伤亡达3500余人,其中134团和135团总共打得只剩几百人,一整个师的步兵连队几近消耗殆尽。

联军也投入了17个步兵营,先后整补过3至4次伤亡达到了7000人。不得不从韩国济州岛军事训练所整团整营地拉来新兵补充兵力。

战争打到了这一步,双方都杀红了眼再也没有后退的余地。

未完待续,后面战事更加激烈,由于文章过长,拆分三篇便于阅读,点击右上角关注,进入主页继续观战!感谢您的支持!

0 阅读:23

吖胖来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