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在迫击炮的支援下,打退敌人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

吖胖来了 2024-01-30 08:02:20

仅仅战斗了6个日夜,45师21个步兵连就全部拼残了!

志愿军总部紧急下令,3兵团调上来李德生的第12军31师作为15军的预备队,并抽调更多的炮兵部队前往上甘岭方向,日夜不停抢运弹药、物资,全力支援上甘岭的战斗。

秦基伟也急速从15军机关、后勤抽调了1200余人补充到45师,就连自己的警卫连也投入到了后期运输队伍。同时从张显扬的29师先后抽出13个步兵连集结到上甘岭地区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而45师因伤亡过大已无力发起反击按预定计划全军退守坑道,只求拖住联军消耗力量,为我军发动决定性的大反击做掩护。

至此上甘岭战役进入了第二阶段——艰苦卓绝的坑道战。

电影上甘岭片段

美军从俘虏口中早得知了我军炸不死打不完的秘密,因此在占领高地后也是想尽了各种方法去破坏坑道,开始时是向里面冲锋.

一个班接一个班地向坑道里冲击,在被我军炮兵部队炸了几次后就老实了很多,但依旧没有放弃对坑道的破坏。

而志愿军白天时刻防范敌人破坏坑道,一到夜间就主动出击,打的美军人人自危,随便一点动静都能引发一场激烈的开火,甚至一度出现了班长被误杀的情况。

这样一来轮到范弗里特坐不住了,美第七师原本就是美国第八集团军六个步兵师中缺编最多的师,实在经不起四十五师连续反击和坑道部队频繁夜袭这样消耗。

于是24日范弗里特赶到美第九军军部,指示军长詹姆斯取消美第七师598高地的防御任务并由韩第二师接替守备,25日范弗里特亲自主持两军换防。

这一操作让韩军当场破了防,韩国在《朝鲜战争》一书中这样写道:

“当时军团的这一措施立刻激起舆论给人一种只顾减少美军伤亡的印象,完全不顾前线的韩军死活”

不知道范弗里特怎么想,但美国人的理由确实也很充分,我们美国本来就是为了你们韩国打仗,现在我们把高地给打下来了,韩国人来守不是合情合理吗?

就这样韩第三十一团老老实实接下美军阵地,该团防务空缺则由韩二师32团填补。

这一变故很快就被我军战士发现。八连从1号坑道派出的两个战斗小组接连炸掉9号阵地两个地堡后,只见里面横七竖八躺的都是韩国兵,顿时反应过来美国人已经跑了!

然而志愿军没想到的是这伙韩国兵比起美国鬼子却显得更加棘手,一接过防务便对597.9高地坑道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破坏活动。

美国大兵们乱哄哄地忙活了五天对坑道仍无可奈何,韩第二师接防的当天就成功地将60多米深的2号坑道炸短了半截,压死两人,压伤6人,1号坑道的两个出口也被他们全部炸塌碎石淤塞得只剩下碗口大的一个孔透点气,八连奋勇抗击付出37人伤亡的代价,才艰难地将洞口重又掏开。

不得已四十五师炮兵指挥所便将四门野炮推上菊亭和菊亭砚阵地分别直接瞄准597.9高地的几个主坑道口,专门轰击破坏坑道的韩军以保护坑道口。

然而韩军依旧无时无刻的对坑道进行破坏用曲射炮轰炸坑道口,用毒气罐、硫黄弹往洞里熏,从坑道顶部凿眼装药爆破,滚来巨石堵住洞口。将铁丝网缠绕成团堵塞坑道等等。

时间一长两处高地坑道部队的处境开始一天天恶化。越打越短的坑道里堆放着粪便、烈士遗体,空气中弥漫着硝烟血腥味、毒气,尸臭,温度也超过了40度,置身其中的志愿军战士就连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了奢侈。

更重要的是缺乏补给,饥与渴如同两把钝刀子来回的锯着战士们的咽喉,后勤部队拼着命送进坑道一袋饼干,却没有一个战士主动去吃,几乎停止分泌唾液的口腔在那一刻拒绝任何食物的吞咽。

不得已主坑道的8连长李宝成带头喝起了「光荣茶」也就是尿液,一个人的尿大伙轮着喝,到最后连光荣茶都成了稀缺资源,极度缺水的情况下根本尿不出来,即使尿出一点还得优先给伤员。

而坑道里最痛苦的就是那些转运不下高地而滞留在坑道里的伤病员们。赵连壁教授在《上甘岭战役战救治疗工作评价》中提到:

“一个坑道有时囤积30至50名伤员,最多的挤到90名,坐卧在岩石上衣被不全,拥挤呻吟,空气污浊。

甚至蜡烛因缺氧而不能燃烧,再加之潮湿泥泞,血污汗臭,大小便狼藉,伤口流脓生蛆,伤重牺牲后尸体腐臭,垃圾败絮,混为一团,敌常向坑道口袭击,生活的紧张困难已达极点。”

有的伤员疼得实在受不了便忍不住哼几声,可刚出声旁边马上有伤员制止他,忍住点儿同志,我们躺这儿什么也不能干,可他们还要打仗,别影响他们的情绪。

于是大家都死死地用床单堵住嘴有的伤员活活疼死,至死,嘴里咬住的床单还拽不下来,稿子写到这里突然有些恍然,不由得想到了之前的脱口秀事件,人性的退化莫过如此。

537.7高地地形相对简单反击成功率高,因此第四十五师每反击上去一次。

便趁机抓紧轮换一批坚守坑道的部队,补充一次弹药、食品和药品清理一下坑道环境,所以坑道状况相对好一些,但是整体局势依旧严峻。

秦基伟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上甘岭坑道的艰苦卓绝,但他不能撤下部队,守住坑道是夺取胜利的关键一环,这是志愿军从总部首长到第十五军士兵的共识。

只有将坑道部队钉子般钉牢在上甘岭上死死拖住敌人,才能为胜利赢得时间。

为此秦基伟向军后勤部和第四十五师下达一道死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把物资送进坑道,火线运输员一批批地出发又一批批地倒在了路上,整个战役期间第十五军仅前沿运输人员伤亡就达1716人,占伤亡总人数的14.8%。

情急之下第四十五师党委向火线运输人员悬赏,凡送上去一篓苹果者,记二等功,战役中为坑道部队运送的物资中仅苹果就达4万公斤,然而最终却只有一颗苹果被送进了坑道之中。

24日凌晨4点秦基伟将45师伤亡情况向第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和志愿军总部作了报告只打了十天,一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师竟然就拼残了,放眼整个朝鲜战场也从未出现如此集中、惨重的伤亡。

为此25日第十五军在道德洞召开军作战会议,这次会议也彻底改变了上甘岭作战进程。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军、师两级主官和兵种主要指挥员,基于打痛美军、震慑韩军的作战方针会议决定于10月30日集中兵力首先对597.9高地实施决定性反击,一举恢复全部阵地。

待597.9高地得手并巩固之后再夺取537.7高地北山。

同时原定于10月22日结束的秋季战术反击延长到11月底,命令第十五军左右邻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五、第六十八军在朝鲜中部180多公里宽的防御面上发起猛烈攻击进行战役配合,以全力策应上甘岭作战。

志愿军后勤部因全力保证上甘岭作战按每门炮300到500发的发射量,为第十五军准备11万发炮弹,立即组织马车人力车昼夜抢运,并将仅余的两个汽车连全部用于上甘岭弹药给养运输保证随耗随补,一句话十五军需要什么就给什么!

志愿军总部和第三兵团司令部直接参与指挥上甘岭作战,由此开始朝鲜战争以上甘岭为轴心轰隆隆地全面运转,上甘岭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全面反击

10月30日中午12点钟第十五军炮群集中133门大口径火炮,30门迫击炮,对韩军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

迎着凛冽的寒风榴弹炮手们只穿着件背心,来回小跑地搬运、装填炮弹,炮九团一个91毫米榴弹炮二炮手一连拽断三根拉火绳,最后索性接了根铁丝拉火。

看着炮管因为速射被打得通红,战士们索性将背心也脱了下来裹着汗水浇上尿液去给炮管降温,没有命令,炮不能停!

看着友军的漫天炮火一发发精准的落在韩军的阵地上,坑道里的战士们早已泪流满面,尽管被爆炸波震得东倒西歪地坐不稳却都兴奋地喊道:

“不要紧,震吧震吧,这是我们自己的炮火。”

整整半天时间中国军队的炮火不间断发射,令韩军无法动弹,不能整修工事,接近黄昏,我军停止炮击,韩军慌忙进入阵地准备迎击志愿军的进攻。

然而半个小时后,他们等来的是更加猛烈的炮火,接着,炮火又假作延伸一路向敌防御纵深轰隆过去。

同时反击部队拉信号弹吹冲锋号,韩二师的兵又一次被骗出隐蔽工事进入阵地,可他们刚把枪架起来,延伸过去的炮火就利索地来了个反跳折回头来原地轰炸。

’韩二师终于受不了这种折磨呼叫了联军炮火支援,而志愿军等的就是这一刻,等到联军暴露了炮兵阵地之后,22点15分火箭炮团再次大显神威,22门喀秋莎于8秒钟之内就将352发132毫米口径火箭弹倾泻向了敌纵深十几里的炮阵地和二梯队集结地形成大面积轰炸。

在火箭炮团撤出发射阵地两小时之后,敌炮阵地上依旧鸦雀无声一片祥和。

炮击至此597.9高地上65%以上的工事地堡被摧毁,守敌陷于一片火海这是我志愿军野战军史上最大规模炮战,同时也为上甘岭战役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22时25分45师8个步兵连和29师的2个步兵连迅猛地向山上杀去,坚守坑道的45师3个连也冲出来参加了反击,反击部队分批次的向上冲,前面倒下后面跟上一个连队打光了再上去一个连队,与韩军逐个阵地的肉搏厮杀渐渐冲上主峰。

韩军也拼命反击,双方面对面地打成了你死我活的近战。

血战至凌晨2点除一部分韩军据守东北山腿3个阵地抵抗外,反击部队夺下了597.9高地主峰和大部分表面阵地,歼灭韩军4个连胜利结束了反击战斗。

15军立即趁夜向山上运送了大量弹药和给养。光手雷和手榴弹就成麻袋地运上去几万颗。

“597.9高地”的丢失令范佛里特大发雷霆,马上命韩2师发起反击。

10月31日凌晨4时战斗结束仅仅2个小时,韩2师31团就向597.9高地发起了反扑,埃塞俄比亚营也参加了这次进攻。

我军步兵也在这一刻第一次品尝了到炮战的甜头:

面对一个营敌人进攻用18门迫击炮砸上10分钟就把他们打垮,一个团敌人集结时只需火箭炮营的一个齐射,5秒之内就能让他们丧失战斗力。

激战了7个小时后我军第一次白天守住了阵地,韩2师31团伤亡惨重,埃塞俄比亚营也伤亡达600余人。

15军则创造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弹药日消耗量的最高记录,子弹30余万发,手榴弹和手雷3万余枚,爆破筒260根,炮弹2.1万发。

11月1日韩9师第30团,接替韩2师31团加入战场,反攻597.9高地依旧被我军击退,当晚15军29师2个连乘胜发起攻击,将最后3个阵地上负隅顽抗的残余韩军歼灭,夺回了597.9高地的全部表面阵地。

此时45师的部队打到了极限只能控制5个阵地,秦基伟不得不又投入配属15军的,12军31师91团进入597.9高地协防其他7个阵地。

11月2日凌晨5时在300多门火炮的火力急袭后,韩9师30团2个营,美7师17团1个营,美军空降187团1个营和哥伦比亚营。共5个营兵力分多路向597.9高地冲来。

这一天的战斗志愿军唱主角的已是12军31师91团,作为主力部队12军的战斗技艺非常出色,充分运用了迫击炮的威力,以小的代价大量杀伤了敌军。

11月2日一天的激战中,联合国军共发动了40次攻击却一个阵地也没有夺取,反而被91团歼敌1500余人。

11月3日美韩军又以1个营至1个团的兵力攻击597.9高地。

而31师91团在团长李长生指挥下,一个连一个连轮换着打,不管这个连伤亡是大是小,打一天就撤下来换上第二个连队,前一个连连长留下当顾问介绍高地上的敌情、地形、打法,然后随第二个连撤下来。

而第二个连的连长留下给第三个连当顾问,各连一律以此类推,既减少了伤亡,又避免了指挥上的混乱,打到下午17时美韩军伤亡数百人,被迫收手。

11月4日凌晨李长生指挥209炮团24门火箭炮实行突射,猛烈打击了联军每天进攻前的集结地域,第十五军前沿窃听所随即监听到敌人在无线电里的呼叫,报告遭我炮火急袭,伤亡惨重要重新调集兵力,组织进攻。但当天的进攻一直推迟到中午12点且攻击力度明显减弱。

同日12军第31师91团正式接管15军45师在597.9高地的所有防务。

11月5日凌晨美韩军再次以炮火猛轰597.9高地,然后韩2师31团和韩9师30团的8个连向山头猛扑,而我军炮兵部队也不甘示弱进行了精准的还击。

在小小的上甘岭上用炮弹交织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其中美军一架F-51在俯冲扫射过程中被击落,榴弹炮打飞机放在整个战争史也称得上一种奇观,从此以后美军飞行员再不敢超低空飞行。

91团守卫部队充分利用了迫击炮的威力准确地轰击进攻敌军,连续打垮了敌人的数次大规模攻势。

其中3号阵地一位叫胡修道的战士在迫击炮的支援下,孤身用手雷、爆破筒和冲锋枪接连打退敌人41次冲锋,一个人歼敌280余人,战后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

胡修道

打到下午15时联军因伤亡过大停止了进攻。当日夜12军31师93团1营拉上了597.9高地和91团共同进行防卫,92团也接替了15军45师在537.7高地北山的防务。

至此英雄的15军45师光荣退出了上甘岭战斗,除炮兵、通讯、观察、后勤机构留置原地不动以保证第十二军部队作战外,坚守597.9高地和537.7北山的坑道部队全部撤出五圣山地区,在23天的血战中,45师牺牲2849人,负伤2832人。战斗兵员已经尽数打光了,

打到这里,597.9高地战接近尾声,12军的参战带给了韩军极大的心理压力,韩国军方心情惶然地对此评论说,中共十二军享有精锐部队之称具有攻防全面作战能力。

不得已11月6日第8集团军新闻发布官向外界宣布,联合国军在三角形山的作战计划宣告失败。

巩固了595.9高地后志愿军的全部精力转向537.7高地。

11月11日下午16时志愿军近百门火炮向537.7高地北山猛烈轰击1个多小时,发射炮弹万余发,创造了战役期间每小时发射炮弹的最高记录。

随后31师92团1个加强营开始冲锋,激战一个半小时后,537.7高地表面阵地全部恢复。

然而537.7高地不同于597.9高地,它的高度低于韩军据守的主峰南山,且侧面注字洞南山的韩军也能打来炮火进行压制,防御态势十分恶劣。

11月12日整补过的韩2师第32团,再次在炮火掩护下亡命攻上来,537.7高地的防御工事已全部打坏,92团守备部队三面遭敌火力射击仍顽强应战。

打到下午5点多钟除了1号、6号和9号阵地各有半个控制在第92团手里,其余阵地俱失,该团伤亡已达600余人。

13日又是一天恶战,92团投入战斗的2个营已损失惨重,2000余兵员已伤亡1400余人,12军副军长李德生随即下令换下92团,将31师93团2营3营拉上去接替战斗。

93团的前身是八路军总部赫赫有名的“朱德警卫团”曾参加过抗日战争中著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是支很能打的部队。

而韩军从11月11日至今也伤亡达2900余人,但兵力充足,火力凶猛,部队不断整补轮番上阵因而攻势不减。

14日天一亮韩2师预备队17团又向537.7高地扑来,这一天的战斗极其惨烈,韩军在数十架轰炸机支援下不要命地往上冲。

93团守备部队几乎打坏了所有的枪支,全靠手榴弹一次次把韩军打下去,到了晚上93团丢掉了最难守的7号、8号两个阵地守住了大部分阵地。

此时537.7高地北山已完全打成了一座光秃秃的山,满山全是虚土,随便抓起一把就能挑出十几块弹片。93团拼死作战3天守住了大部分阵地却没能夺回7号和8号阵地,这两个阵地距韩军据守的主峰太近根本守不住。

战斗到17日93团几乎打光了2个营伤亡800余人,不得不撤出战斗。

为了彻底改变北山恶劣守势,阻止继续为7号、8号阵地流血牺牲。12军副军长换上了34师的106团,李德生专门叮嘱该团团长武效贤7号、8号阵地不放部队,只用炮火控制它们。

同时李德生又特别加强了1个营给106团使其达到了4个营兵力。

11月18日106团接防537.7高地北山,武效贤一上阵地才知道这仗不好打,山头上无险可守,坑道也几乎全炸塌了,当天韩军就夺取了6号阵地。

双方打得完全是你死我活的交手仗,连打了3天,106团虽然夺回了6号阵地。但打光了3个连伤亡达600余人。

武效贤马上改变战法大挖坑道和屯兵洞,避弹坑,然后采用小兵群“添油战术”,几个几个的向阵地上摆兵,力争以少胜多,集中兵力坚守关键的6号、2号阵地,其他阵地白天用炮火控制,夜晚就组织小部队发动袭扰和反击。

在这个过程中志愿军再次出现一位战神级人物,9连一班战士高守余,在二十日一整天的战斗中,高守余利用6号阵地的岩缝和弹坑带伤而战用手榴弹、手雷和爆破筒,独自击退了敌人的六次进攻,歼敌120人,创造了朝鲜战争中单兵防御作战的典型范例。

合众社记者肯尼德站在537.7高地东侧沟底的阳地村前隔着不到200米距离,目睹了对面6号阵地上的这一战斗奇迹,随后大洋彼岸的报纸上便出现了一则显目的头条新闻“杀人魔王高守余!”,战后高守余被志愿军总部记一等功授“二级孤胆英雄”。

这样一直打到11月25日,韩2师终于无力再战,不得不撤出战场,整个537.7高地北山除了7号和8号阵地外,全部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

刚打完白马山的韩9师28团和29团接手防御任务,106团以灵活的战法频频反击和韩9师一直打到12月15日歼敌2000余人,除7、8号阵地外终于巩固了537.7高地北山大部分阵地的防务。

12月15日106团固守阵地28天,胜利地将537.7高地北山移交给15军29师,至此惊天动地的上甘岭大战拉下了帷幕。

0 阅读:1

吖胖来了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