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苏轼的先祖,官至宰相,创出成语“模棱两可”和“火树银花”

呵呵呵文化 2024-06-26 18:22:57

本文约3300字。

名动天下的“三苏”并非世居眉州,他们的先祖如果追溯到唐朝,那也是大大有名。此人不仅是那个时期著名的诗人,工于律诗,与杜甫的先祖杜审言齐名,一首《正月十五夜》是千古名篇。

论官职,他更是官至同平章事,也就是宰相。

他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一代名臣—苏味道。苏轼、苏辙是他的第十一代孙。

一、史书记载及历史评价

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都有苏味道的列传,也都是短短不到五百字。

《新唐书》记载:“苏味道,赵州栾城人。九岁能属辞,与里人李峤俱以文翰显,时号“苏李”。逮冠,州举进士,中第。累调咸阳尉。吏部侍郎裴行俭才之,会征突厥,引管书记。裴居道为左金吾卫将军,倩味道作章,揽笔而具,闲彻清密,当时盛传。

延载中,以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岁余为真。

证圣元年,与张锡俱坐法系司刑狱。锡虽下吏,气象自如,味道独席地饭蔬,为危惴可怜者。武后闻,放锡岭南,才降味道集州刺史。召为天官侍郎。

圣历初,复以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三品。更葬其亲,有诏州县治丧事。

味道因役庸过程,遂侵毁乡人墓田,萧至忠劾之,贬坊州刺史。

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张易之败,坐党附,贬眉州刺史。复还益州长史,未就道卒,年五十八,赠冀州刺史。”

可以看出,苏味道不愧是“三苏”的先祖,他少有才华,九岁就能撰写诗文,二十一岁就进士及第。

此后,在政坛上更是一路青云,后来三次拜相,三次被贬。

第一次是公元694年(长寿三年)三月,官至凤阁舍人,内供奉迁检校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第二次是公元698年(圣历元年)九月,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第三次是公元702年(长安二年)十月,三拜同凤阁鸾台三品。

苏味道五十八岁时,也就是他人生最后一年。公元705年(神龙元年)二月,神龙政变,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诛杀,苏味道因以前依附此二人,所以被贬眉州刺史。

后来,虽然在当年春夏间,又被启用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但是还未离开眉州就去世了,时年五十八岁。

他的次子苏份自此留在眉州,几百年后才有了后来名扬天下的“三苏”。

狄仁杰评价道:“臣料陛下若求文章资历,则今之宰臣李峤、苏味道亦足为文吏矣。”

张鷟在《朝野佥载》评价道:“苏味道才学识度,物望攸归。”

刘肃在《大唐新语》评价道:“味道富才华,代以文章著称。”

图1 苏味道

二、模棱两可与碌碌无为

史书中对苏味道的评价基本一致。那就是认可他的文学成就,同时批判他为政不作为。

有一个著名成语“模棱两可”,就出于苏味道。在《旧唐书》、《新唐书》、《卢氏杂记》、《唐语林》都有相关记载。

《新唐书》记载:“味道练台阁故事,善占奏。然其为相,特具位,未尝有所发明,脂韦自营而已。常谓人曰:‘决事不欲明白,误则有悔,摸棱持两端可也。’故世号‘摸棱手’。”

《旧唐书》记载:“味道善敷奏,多识台阁故事,然而前后居相位数载,竟不能有所发明,但脂韦其间,苟度取容而已”

可见,史书中对他政绩的评价很低,碌碌无为而已。

有了碌碌无为,当然就有模棱两可。

而且,“模棱两可”居然是苏味道这个宰相自己经常用来传授他人的职场心得。

再看苏味道的几次被贬,不是因为迎合权臣,就是侵占乡田,其官不可谓不大,但是其操守不可谓不低。

三、火树银花

苏味道流传下来十五首诗,存于《全唐诗》中,基本上都是应制诗、逢和诗。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这首《正月十五夜》,著名成语“火树银花”就出自此诗。

公元705年(神龙元年正月),上元节京城灯影之会,苏味道作《正月十五夜》诗。

刘肃在《大唐新语·文章》记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骈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夸竞。文士皆赋诗一章,以纪其事。作者数百人,惟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郭利贞、殿中侍御史崔液三人为绝唱。

味道诗曰:‘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利贞曰:‘九陌连灯影,千门度月华。倾城出宝骑,匝路转香车。烂熳唯愁晓,周旋不问家。更逢清管发,处处落梅花。’液曰:‘今年春色胜常年,此夜风光正可怜。鳷鹊楼前新月满,凤凰台上宝灯燃。’文多不尽载。”

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诗的第一、二句的是洛阳城内完整的节日氛围。

“火树银花合”,元宵节的唐朝都城里都要大放花灯。各式各样花灯挂满街头,像一棵棵开满鲜花的树,一排排,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一个“合”字说明灯火之繁富,就像要向人们围拢过来。

“星桥铁锁开”,平日紧锁的城门也被打开了,因为护城河两岸彩灯高挂,看起来就像天上的银河,所以此处说“星河”。

诗的后边开始分开叙述不同人群的情形。

富人贵族们“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所到之处,无不尘土飞杨。

歌姬们“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都打扮的花枝招展,唱着《梅花落》。

游人们“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好不容易一年之中,才有这么几天的不禁之夜,不知不觉已至深更半夜,但欢腾的人群仍然乐而忘返,希望这一年一度的良辰美景不要匆匆过去。

这首诗道出了歌舞升平、国泰民安的美好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是任何朝代都不会改变的。写出了人们的共情。

方回在《瀛奎律髓汇评》评价道:“味道,武后时人。诗律已如此健快。古今元宵诗少,五言好者殆无出此篇矣。”

宋育仁在《三唐诗品》评价道:“盛有时名,藻思相称,惟其速达,故入境未宏。旧集阙残,未窥其所木,拟以连篇排比,其源盖出于王筠。初唐之古芳,实梁陈之支派也。‘火树银花’,时留俊赏,然丰肌靡骨,无复陈隋。”

屈复在《唐诗成法》评价道:“此诗人传诵已久,他作莫及者。元夜情景,包括已尽,笔致流动。天下游人,今古同情,结句遂成绝调。”

图2 上元赋诗图

图3 正月十五夜

其实,在初唐武则天前后那个动乱年代,朝廷大臣人人自危,苏味道逢迎权臣,保全自身,也不见得多么恶劣。只是他身为宰相,多处讲为官处世应该“模棱两可”,确属不该。

0 阅读:10

呵呵呵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