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47年,为何遗容至今红润?内部人员揭露真相

来国情往战情 2024-03-09 10:18:40

来到北京市前东门大街11号毛主席纪念堂,只见毛主席安详地躺在水晶棺中,周围摆满了各色鲜花,前来瞻仰的群众络绎不绝,在灯光的照射下,身着中山装的毛主席似乎只是睡着了而已。

时至今日,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48年了,但水晶棺中的主席慈祥的面容仍旧红润,看不出一丝苍白,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内部人员的介绍下,我们才了解主席遗体保护工作背后,无数同志们的用心良苦。

溘然长辞,用心选址

1976年9月9日凌晨时分,毛主席病床旁的心电图变成一条直线,伟人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人民。

当日早晨八时,解放军全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毛主席病逝的消息传至全国,一时间得知消息的所有华夏儿女悲痛欲绝,境外友好邻邦也纷纷发来唁电,以表慰问。

从9月11日起,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为毛主席举办了长达六天的吊唁活动,十多万人民群众赶到北京参加吊唁活动,整个追悼大会中,因悲痛过度而晕倒的同志们多达三千人。

各类追悼活动相继进行完毕,如何处理毛主席的遗体成为了讨论的焦点,毛主席曾坦言逝世之后将自己的遗体火化,但考虑到毛主席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中央的首长们陷入沉思。

在中国,毛主席不仅仅是国家的领袖,更是无数人民群众的精神象征,若是将毛主席的遗体完好保存下去,能够给后世瞻仰的机会,也算了却人民一桩心愿。

最终华国锋同志一锤定音,建立毛主席纪念堂,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

然而毛主席纪念堂的选址究竟定于何处呢?

“毛主席南征北战,操劳一生,现在离开了我们,应该在一个景色宜人的地方安卧永息。”随后选址原则大致得到统一——让毛主席安卧在人民群众之中。

中央做出决定,将毛主席纪念堂建造在原中华门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念堂高度的设计过程中,设计组的成员们也是用心良苦,充分考虑到在天安门以及金水桥畔的视角,最终权衡许久,才商讨出结果。

遗体保护,争分夺秒

与此同时,九月份的北京天气仍旧闷热,但主席的遗体决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医护人员收到通知,要尽全力保持主席在世时的面容,这一要求,即便是中科院院长吴阶平也没有万全之策。

前来瞻仰主席遗容的群众络绎不绝,而主席的遗体又在灯光之下,不论温度湿度还是光照都存在众多不确定因素。

负责遗体保护工作的刘湘屏和徐静二人深知肩上任务之重,在对伟人遗体进行初步处理后,便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查,随后,解剖室副主任张炳常和形态教研室副主任陈克栓纷纷加入工作小组。

众人将中南海的一间屋子进行了彻底的消毒杀菌,改造成了临时手术室,仿佛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这时徐静却发现异常。

“主席的遗体正在膨胀。”这一下可吓坏了众人,经验丰富的张炳常立刻上前检查,好在是虚惊一场,遗体膨胀是因为注入过多防腐剂所致。

一切程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直至9月11日,毛主席的遗体恢复如初,众人悬在心中的石头才终于落下。

任务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一场更严峻的挑战接踵而至。遗体送往人民大会堂北厅后,已经有不少同志在此等候瞻仰主席遗容,但随着来瞻仰的人越来越多,环境温度已经不受控制,达到了十几度。

听起来正常,但对于遗体保护来讲,十几度听起来实在令人心惊肉跳,于是医护人员向中央汇报情况,并提议制作一个特殊的玻璃棺,以此来保证主席遗体温度。

几十位顶尖的医学专家开始攻坚克难,而制作玻璃水晶棺的工厂也开始加班加点地忙碌起来……

“一号任务”,攻坚克难

随着党中央做出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的决定后,遗体保存工作也由原来的暂时保存阶段步入永久保存阶段,这一行动全程保密,属于机密工程,被称作“一号任务”。

直至“一号任务”过去二十多年,内部人员才相继透露出了整个行动的一些细节,我们也就得知了主席的遗体为何直至今日仍旧面容红润的原因。

在任务启动后,首先要解决的仍旧是温度问题,让棺内的温度处于较低范围,并且能够达到均匀一致,显然,一般的民用制冷技术绝对是行不通的。

众人一筹莫展之际,科学院的于书吉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物理所中有低温物理研究室,还有个生产液氮的车间,若利用液氮冷却惰性气体,再用惰性气体赶走棺内的氧气,从原理上来讲,是能够达到均匀低温的效果。”

在得到华国锋同志的准许后,相关科研人员开始着手实践,制作出了后续需要的装置设备。

设备的效果令人满意,氧气的隔绝率接近100%。

处理完了温度问题,接下来就要逐一攻克其他难题,设计小组经过全面观察,提出了存在的三点问题,首先就是要消除遗体在管壁上的反射像;其次就是要想保证遗容自然,绝不能使用化妆用品,而是要借助灯光;最后,就灯光的使用问题也作出了说明,要滤掉灯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严格控制安全剂量。

保护工作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工作的同志们废寝忘食,全身心投入到保存工作当中,他们认真严谨,三个小组二十四小时轮流看守,时时刻刻进行检测工作,确保遗体面容不会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

上述这些任务,是为了将遗体永久保存在水晶棺中做好充分准备。

说起毛主席纪念堂中的水晶棺,实在令人震撼,不仅能够抵御八级地震,其晶莹剔透的棺体也着实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直至今日仍旧是世界之最,但其制作过程,却充满着很多艰辛和温暖。

中央在下达打造水晶棺时,就做出了严格要求,首先棺体必须端庄大气,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安全可靠的保障措施,且必须在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前完成。

这份光荣神圣的任务最终交给了北京玻璃总厂,面对这个复杂的任务,职工们没有被难倒,他们将难题一步步化解拆分,分工协作,以最大的效率完成最优质的工作。

接到这一任务之前,我国从未有过制作水晶棺的先例,能够借鉴的经验也只有苏联和越南,然而他们的水晶棺制作细节并未公开,既然无法求人,那就只能求己。

中央美院的一位教授将水晶棺的整体设计定为梯形设计,随后我国知名光学材料领域专家齐聚一堂,想出逐个焊接之策——将棺体由若干个小型水晶焊接而成。

为保证棺体材料的可靠性,工厂特地从江苏东海县运输了35吨优质水晶,可这些优质水晶仍旧存在一些浑浊物,因此工作人员们将水晶研磨成粉状,又进行了多次加工,终于制作出了高透明度的水晶块,直至今日,水晶棺的纯度再也没有生产出来,可见当时工作人员的用心之深切。

在整个组装过程,没有使用任何粘合剂,全部在精密的结算之下找到受力平衡点,这也让水晶棺的抗震级别达到八级。

这座独一无二的水晶棺,终于问世!此时毛主席纪念堂也完成竣工。

1977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纪念日隆重举行,随着《东方红》的奏响,毛主席似乎又回到了人民身边。

结语

毛主席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精神永远都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文章结尾之处,特附熊才胜先生写在毛主席诞辰125周年的一首词——《沁园春·纪念毛泽东》:

“鹤去鹏飞,散尽烟华,又纪诞辰。念累累青册,星河灿烂;煌煌伟迹,孰冠斯人?日月经胸,乾坤在手,落落情怀系众生。翻天地、倡大同世界,浩志凌云。

毕生苦苦垂寻。实可叹、长驱失街亭!想靖国除魅。非唯侥幸;清源正本,还仰真经。共筑康庄,齐追大梦,接力图新育俊英。千秋业,数谁功第几,岂忘尊君!”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来国情往战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