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生死,真能改写天下的大定局吗?重新审视张飞和夷陵之战

保言包语 2024-03-07 23:32:21

张飞若不死,刘备会败给陆逊吗?张飞这三大优势,将改变夷陵之战

张飞死因真相

公元221年,刘备准备出兵伐吴,忽传西乡侯张飞离奇身亡的消息。关于这一死亡事件,史书记载匆匆,其中疑点颇多。

正史记载,张飞之死系因下属范严、张达所害。然而,此说法引起许多质疑。首先,范张二人为何突然取张飞性命?二人本为张飞心腹,武功尚且不如张飞,难觅动机寻仇。再者,如果真想行刺,应不是张飞睡时下手,反而更易被发现。

另一种说法认为,张飞之死与刘备有关。当时刘备欲出兵,张飞却反对此举。两人意见相左,甚至有矛盾。刘备愤而杀之,再栽赃给范张二人。也有人认为,此举系诸葛亮为遏制刘备,谋杀好汉张飞。当然,鉴于当时证据不足,这一说法存疑较大。

近现代也有人提出,张飞死因可能与东吴有关。当时张飞擅长谋略,蜀汉出兵必以他镇守后方,东吴行反间计使范张二人下毒手。也有说法认为,张飞生前有意独立,为此东吴暗中相助,使其不治而亡。

总体来看,张飞之死凭目前史料,其真相尚无定论。多种说法俱有可能性,但也难说哪一说真假。这一死亡之谜,恐怕仍需进一步发掘新资料,才能彻底解开。

刘备一意孤行出兵的成因

据《三国志》记载,当刘备听闻关羽战死后,顿时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郁结成疾。夏四月,刘备即以“为关云长报仇”的名义,下令调兵整备,欲亲征东吴。

然而,蜀汉群臣大多议论纷纷,劝谏刘备不宜轻易出兵。诸葛亮曾参考往事,分析形势,认为此时东吴新主孙权治术尚未定,若果对外可能先发而制人。但蜀汉方面,刚刚灭掉曹魏长驱直入,兵力尚未恢复。此时出兵,非但难以取胜,只会为敌人所乘,国祚难保。

刘备始终心有不甘,未能成全汉室重担,又不能为关羽复仇,万分内疚情急。此外,长期以来蜀汉就以荆州为目标,掌控江南,施行隆中对策。如今荆州失守,再不收复,难保永远心怀鬼胎。

个人因素方面,刘备年已六旬有余,即位不久,未能宣布正式统治,心中如有石堆之憾。加之他武功极高,极少以智谋取胜,常嫌群臣文文弱弱。因此出征决意已定,反对者言论无济于事。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蜀汉最强悍武将张飞突然离奇去世,令刘备失去了最坚实的后盾。其他诸臣徒有微词,遂使刘备的孤注一掷决心成为铁板一块。从此征吴之师遂告成行,却不知此举将招致国祚竭弊之毁灭性结果。

蜀汉必败论的历史根据

关于夷陵之战,很多学者持蜀汉必败论。主要根据如下:

一是兵力对比。据《三国志》记载,此次征吴前,蜀汉整兵约10余万,而东吴兵力即使遭遇重大损失后,亦有20余万之众。兵力对比下,蜀军难取胜优势。

二是经验的差异。东吴长期在荆州地区练兵,对当地地理倚重了解。而蜀汉新收汉中的兵马,缺乏实战经验。这给以伏兵为主的东吴提供便利。

三是战略指导能力。夷陵之战,蜀汉刘备亲自督战,但指挥经验相对匮乏。相对而言,陆逊素有将略,且精通吴学,擅长久战尤为胜任。

四是民意基础。荆州民心易于东吴所系,一旦蜀汉深入并非易事,而军事补给亦难为继。这给予东吴更多主宰优势。

当然,也有人提出异议。如张飞在世是否能扭转乾坤等难有定论。而且刘备早年军事才能不容否定。然而总体来看,从兵力、战略和地域等各个层面,蜀汉必败论的说法并非无的放矢。

陆逊战术取得胜利的原因

夷陵之战,蜀汉的败北与东吴名将陆逊的指挥才略密不可分。

起初,陆逊采取避实就虚,不与蜀汉正面决战之策。待蜀军深入,渐渐无力后撤时,他才命部下在蜀军必经之路埋下重兵,而蜀军无备而来,陆逊一举击败之。

更为重要的是,陆逊在山间火招敌之计,灭蜀大计。据史料记载,蜀军宁可弃寨逃跑,也不与吴军决战。唯一办法只有依托山寨防守。但此举恰好上了陆逊的当,使蜀军陷入他精心设下的火 net之中,损失惨重。

此外,陆逊灵活变通之将风,亦为决定性原因之一。当蜀军不断试图诱使东吴出兵时,陆逊并不上当,以长期持久战消磨敌人元气。反而待人之时,才一举焚毁蜀寨,结果犹如天时地利人和。

总体来说,陆逊注重变通,善于运用地利,敌我虚实取巧,守成勿渴,力战应变。这正是东吴久编之际的作战理论。且他本人亦是此道之深!这点也成就了此战的胜利。

张飞生存是否改变历史走向

按之前各章分析,张飞之死对蜀汉来说无疑为重大损失。若张飞不死,其对夷陵之战可能产生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层面加以探讨:

一是士气方面。张飞在蜀汉声威赫赫,是仅次于刘备的实力派人物。他在世必定能提振全军士气,各路将领亦必定不敢有负指挥。这对刘备的战略部署有很大裨益。

二是战术指挥。张飞以守成待变、变通应变著称。他不但武功高强,且在战术上富有创意。如果由他负责蜀军各项战斗安排,必定不会上陆逊的当,轻易陷入被动。

三是地利保障。张飞生前曾领兵驻守汉中的,对当地形势应深谙如手背。若以他为后方总指挥,必然会更好利用地理优势,为出征蜀军提供保障。

四是决战定局。倘若张飞在世,刘备未必会亲自督战。此举或可避免诸多失误,也可由张飞主导最后阻敌的大计。这对刘备可能有更大胜算。

当然,只能说张飞生存确实给蜀汉带来极大可能性变数。但是否真能扭转败局,在缺乏更多历史细节支持下,难有定论。不过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张飞乃蜀汉少有的武将之才,他在世对刘备而言意义重大。

总体来说,张飞生死与夷陵之战的胜负,其关系复杂而深远。可笑意在于一个人的生死,竟然能导致历史路口如此重大改变,这在后人眼里看来,实在难以想象。

张飞之死确实改变了三国历史发展的走向。若张飞不死,蜀汉在夷陵之战或有转机,其后楚汉争霸局面也将尽然不同。

不过在这里,我愿提出一个看法,也许会引起一些争议。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生死足以影响历史走向,可是历史真的是可以这样轻易被改变的吗?或者说,历史的潮流不可能只因一个人的生死而改变方向。

就拿刘备出征东吴举国复仇这件事来说,就算张飞活着,也难说能否阻止刘备出兵。因为各种因素总会使刘备行动。而且历史走向本就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很难说某一因素的轻微变化就能扭转整体走向。

又比如说东吴与蜀汉之间长期的斗争,即便夷陵之战蜀军获胜,也难说东吴就一蹶不振。孙权等人还会有其他对策,争霸局面未必马上定局。

所以我的看法是,张飞之死虽然给蜀汉带来不利,但它改变不了蜀汉必定落败,也改变不了三国必定分裂的大方向。它只是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但未必是决定性因素。

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历史真相往往难以确定,任何结论都可能存在缺陷。希望通过这个看法,能引发大家深入思考和讨论。如果有任何理论基础不足之处,也请指正。

0 阅读:0

保言包语

简介:从历史中窥探生活,从生活中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