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酷暑年代,人性光辉倚何据?乾隆八年大暑下村民互助精神探源

保言包语 2024-03-23 23:00:57

乾隆八年号称“史上最热夏天”,热到何种程度?皇帝忙着下罪己诏

《酷暑当头下,对人是怎样考验?》

耀眼阳光下,烈日当头,照在这片匍匐在地的麦田里,却是一片焦黄。绵延的麦浪里,几个赤膊的农夫不断地用镰刀下着苦工,额头和后背上的汗珠不断地滴落下来,留下着咸涩的痕迹......

正值七月中下旬,烈日似火,一日更甚于一日,酷暑逼着人忍受极限。乾隆八年的夏日,可真是史无前例的浩劫一场。

生活在这段历史节点上的人,对那段日子想必是难以忘怀的。热浪席卷大地,让人怀疑人类还能不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面对如此饱受考验的烈日,人的本性中会蕴含着什么样的坚强韧性?

村北的林子边,一位老农民正伏在林荫下用稻草帽檐挡住烈日,静静回味着......

“那一年的夏天,真是难熬啊。从早上在地里劳作到傍晚,体内像是着了把火一样,干渴难忍。日上三竿的时候,再吃一口都嫌热,只能就着口水继续工作。弯腰下镰刀的时候,眼前直发昏花,害怕下一秒就会晕倒在地。这种酷暑,就连夜里也难逃,躺在炎热的被窝里,只觉得身上毛孔都溢出了汗。”

老农继而说道:“可我们一家人,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顽强生存下来的。只要还有一口气没全,手不停地干着活就是了。有时吃了东西也来不及消化,就着肚子的饱胀感继续干着粗活。好在当时大家互相照料,见一人陷入困境就轮流歇息,这样总算撑过最难熬的日子。”

老农说着还眼眶发红,当年种下的每一粒种子,都曾为之奋斗过。如今回望,才发现人在险境时质朴厚重的品格,才是最中看不中。

离开林荫下的老农,朝着村北的龙井阵地走去。相传当年有许多穷苦农民躲避酷暑的时候,便聚集在这里乘凉。而它如今被留为史迹,以纪念那段动乱且难忘的日子。

进入阵地,一位中年男子正将一个个绿色小瓶放置到地上,他平和地说:“这些都是当地百姓捐献的龙井茶,我们树立在这里,以供游人品尝,留住从前的痕迹。”

“您知道吗,当年正值农忙时候,却遭遇这场浩劫。可就在最艰难无助的时候,人们还是互相扶持,互相倚靠。比如村东的几户人家,有个智障儿童中暑昏迷,全邻居集体想办法救治,最后保住了小孩的生命。而在这里,也有很多流浪汉聚集,健壮的朋友会轮流供给周遭弱小的食物和药膏。”

男子目光深邃,“人在险处,本性才最真实。那段日子,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也启发我们今后的理念——‘弱肉强食’未必是自然界的定律,互助互爱才是人类社会应该奉行的。”

果然,就是在最为极端贫困和险阻的环境下,人的本性中也包含着宽容和无私的一面。乾隆八年那场酷暑,便恰恰成为这一真谛的见证。面对自然给予的考验,人类展现出的,不只是单纯的生存本能,更包含着互助与维护的精神深度。时移事迁,这一精神亦将驻留人间,启迪着我们今后建构更美好社会的理念......

0 阅读:3

保言包语

简介:从历史中窥探生活,从生活中回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