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从历史到现代的生活印记

文化慢慢聊 2024-06-12 10:51:06

弄堂,上海独有的民居类型,是近代上海城市结构的关键元素。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后,外国人获准在此居住和经商。最初,除了租界内的中国居民,其他中国人不能移居租界内,而且租界内的外国人也没有进行房地产经营。然而,1853年小刀会起义导致大量城隍庙居民为躲避战火而移居外国租界,打破了“华洋分居”的规定,并刺激了租界内的房地产经营活动。由于人口多而房屋少,房价高昂,因此大多数外商很快就将商业兴趣转向房地产经营。

最初建造的这类专供向租界内华人出租的房屋都是木板结构,成本低,施工简单,建造速度快。这些出租的木板房屋通常采用联排式总体布局,并以“里”为其名称。这就是后来上海弄堂的雏形。

1870年后,由于安全和防火考虑,租界禁止了简易木板房屋的建造。然而,房产经营并未因此受阻,反而因出租住房的大量需求而更加繁荣,新兴的石库门里弄开始取代原有的简易木板房。这种新型住宅采用中国传统的“立帖式”木结构结合砖墙承重技术建造,比早期木板房更为规范和耐用。其平面布局和空间设计更接近江南传统的二层楼三合院或四合院,更适合中国居民长期居住。

尽管无法与传统民居的多重庭院和自然景观相媲美,石库门里弄仍保留了规整的客堂、楼上安静的内室和常见的两厢布局。此外,这种住宅还保持了传统住宅对外封闭的特色,使居民在繁忙的城市中也能享有一片宁静的空间。石库门的设计尤为突出,通常配有石头门框和乌漆实心厚木门扇,上面装饰有铜环,增强了住宅的美感和安全性。

老式石库门住宅,区别于后来的新式设计,通常采用西方联立式布局方式,由多个单元联排而成。这种布局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到租界里弄住宅的影响,在上海老城厢内外的华界内广泛建造。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上海房产市场的蓬勃发展,这类住宅的建设活动愈发频繁。

在20世纪初,上海的石库门弄堂经历了显著变化。这些改造不仅增加了弄堂的规模,还对平面布局、结构形式和装饰风格进行了调整。与原有的石库门弄堂相比,新式石库门弄堂的单元占地面积减小,平面布局更为紧凑,传统的多开间平面形式逐渐被单开间和双开间所取代。

建筑结构方面,新式石库门弄堂多采用砖墙承重,摒弃了旧式石库门住宅中常见的传统“立帖式”结构。墙面主要使用清水青砖或红砖,而非以往的石灰粉刷。此外,虽然石库门本身的装饰性增强,但中国传统装饰题材逐渐减少,受西式建筑影响的元素日益增多。

这种新型的石库门弄堂被称为“新式石库门里弄”或“后期石库门里弄”,其分布范围比老式石库门弄堂更为广泛。

新式石库门弄堂的广泛建设引领了住宅形式的转变,诞生了新式里弄。这种新住宅形式淘汰了石库门设计,将原本封闭的天井改造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的绿化庭院,其建筑设计更多地采纳西方建筑风格而非传统中国风格,同时配备了较完善的建筑设施。

到了20世纪30年代,新式里弄进一步演进为标准更高的花园式里弄住宅,从长条形变为半独立式,强调环境绿化和接近独立私人住宅的室内布局与外观,多采用西班牙或现代风格。此外,还出现了被称为“公寓式里弄”的设计,每层包含一套或多套不同标准的单元,类似于公寓。尽管花园式和公寓式里弄在整体布局上仍保留有传统成片式布局的特征,但它们的建筑单体已显著区别于传统的弄堂住宅。

上海的弄堂住宅展现出独特的空间艺术特质,这种特质主要体现在其层次分明的空间序列上。从公共的街道到半公共的总弄,再到半私密的支弄,最后到达私密的住宅内部,形成了一个有序且有机的空间组织。这种布局不仅划分了不同性质的居住空间,还在纵向上通过前后天井将房间分层,有效地解决了深宅内部的通风和采光问题。此外,主次房间的不同层高设计,使得空间利用更为高效,例如在较低的灶披间上方创造出额外的亭子间空间,进一步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和实用性。

弄堂建筑的装饰元素丰富,展现了设计师和建造者的精细工艺。首先是弄口的精心装饰,其次是每家每户的石库门,其独特的装饰风格成为弄堂识别的重要视觉特征。此外,山墙上的建筑装饰也是一大亮点。在某些石库门弄堂中,还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半圆砖券或过街楼,这些结构同样具有很高的装饰价值。

上海弄堂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独特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和丰富的生活气息。这些弄堂见证了上海近代以来的城市变迁和社会发展,也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悲欢离合和生活点滴。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的弄堂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更新。一些老式的弄堂被拆除重建,而一些新的弄堂则应运而生。然而,无论弄堂的形式如何变化,它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始终是不变的,这也是上海弄堂能够长久地吸引人们关注和喜爱的重要原因。

如今,上海弄堂已经成为了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游客们必去的旅游景点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上海独特的城市韵味和历史文化底蕴,也可以领略到上海人民真实而朴实的生活状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