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方逸华:做小妾45年才转正为妻,被称香港豪门能忍的小三

小圆看社会 2024-06-23 06:51:18

回顾方逸华:做小妾45年才转正为妻,被称香港豪门能忍的小三

之前谈车保罗的时候,提到他猜测给母亲出丧葬费的神秘人是方逸华。

这位方逸华女士又是何许人也?

她出身不高,却能在香港演艺圈呼风唤雨,仅屈居一人之下。

也许是她太完美,让老天都嫉妒。

正值妙龄,她却爱上了年长自己27岁的有妇之夫。

跟随邵逸夫多年,却只能被称为“方小姐”,直到60岁才得以转正。

成为正室后反而不同丈夫住在一起,甚至甘愿担当红娘,给丈夫介绍了不少年轻漂亮小姑娘。

种种行径,让人直呼难以理解。

不仅如此,她行事也透着几分古怪。

论做生意,谁也别想从她这里讨到好,哪怕是几块钱甚至几毛钱都必须算清楚。

做起慈善却毫不手软,朋友有难也慷慨解囊,甚至是借了不用还的那一种。

有人说,“东方好莱坞”长盛不衰少不了她的劳心劳力。

但是还有一种声音,指责她加速了一个辉煌时代的消亡。

这位香港豪门最能忍的“小三”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

1、

方逸华,生于1934年,母亲是当时上海夜总会的当红歌星方文露。

至于父亲是谁,身在何方,这个话题,是方母不能提及的禁忌。

总而言之,她从小随母姓。

母亲卖唱,父亲不详,年幼的方逸华自然早已尝遍人间冷暖。

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实属不易。

17岁时,她已经开始登台表演,方逸华的音色低沉浑厚、悦耳动听。

以方逸华的家庭条件,根本请不起名师教她唱歌。

她的好嗓子,全靠反复听唱片练习,属于无师自通型。

她唱的英文歌曲,发音纯正,韵味十足。

1952年,在邵氏戏楼,方逸华首次在新加坡登台,一曲《花月佳期》唱毕。

她俘获的不仅是台下听众的耳朵,还有邵家6公子邵逸夫的心。

表演结束,邵逸夫到后台找到方逸华。

一个年芳18,青春朝气,正值妙龄。

一个已过不惑,风度不凡,贵气十足。

当时的邵逸夫是40出头的大老板,身价不菲,不仅有夜总会,还有哥哥们的影城。

邵家的泼天富贵,在新加坡可是出了名的。

也许是自小缺少父爱,也许是怀抱着更上一层楼的念头。

很快,方逸华就成为了邵逸夫的红颜知己。

而与邵逸夫相识,让方逸华从此改写一生。

2、

有钱有势又不算年轻的邵逸夫自然不会是单身,他早已娶妻生子。

两人的相识相恋,也是有一段故事的。

邵逸夫的原配叫黄美珍,是新加坡富商的女儿。

在与邵逸夫认识之前,黄美珍也并非单身。

此人是生在广东做生意的南洋大富豪余东旋。

年长黄美珍25岁。

有人说她是他的女朋友,也有人说她只是众多小妾之一。

因为有生意上的往来,邵逸夫渐渐同余东旋熟悉起来。

之后,就对黄美珍有了心思。

黄美珍这边,似乎也有那么点意思。

余东旋知道后,竟然没有生气,反而促成了这段婚事。

不仅如此,在邵黄二人的婚礼上,他还送上了50万元作为贺礼。

黄美珍绝对是那个年代宜家宜室的好太太。

婚后没多久她就为邵逸夫剩下继承人,后来又生了3个孩子。

一共是2儿2女,寓意好事成双。

此后,邵逸夫因特殊原因入狱,黄美珍赶紧跑回娘家搬救兵。

几番周旋,邵逸夫才得以重见天日。

绝对的有情有义。

她与邵逸夫,从1937年结婚,至1987年,整整50年,可谓始见金婚。

即便如此,还是没能守住丈夫。

后来者居上,一场演出,让邵逸夫身边多了个方逸华。

对外,邵逸夫还是依旧维护正房太太的颜面,但是这也不妨碍他与方逸华同进同出。

方逸华也放低姿态,并强调自己同邵逸夫是亦师亦友。

可事实如何,大家早已是心照不宣了。

3、

1957年初秋,邵逸夫离开狮城,转战香港,投入电影业。

那一年,他正逢50岁,半百之年,也是知天命的年龄。

随他一同到港的却不是原配夫人,而是红颜方逸华。

方逸华的一生几乎与邵氏紧密相连。

最初方逸华还尝试登台演出,但很快就发现,与其继续耗费短暂的舞台生涯,不如参与到公司管理中去。

果然,方逸华没有让邵逸夫失望。

1969年,是她生命中的第二个转折。

这一年,她在邵逸夫的授意下,空降邵氏公司担任总务主任一职。

没多久,她又升任采购部主任,进而成为制片负责人。

可以说,她是邵逸夫在邵氏的左膀右臂。

从影视歌星到电影公司的行政人员,方逸华的调任惹人注目。

最初质疑声不断,接触过后大家却惊觉,这位可不是个好惹的主。

方逸华有很大的理想抱负,尽管没有管理经验,但是要做她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上班第一天,她就提前1个小时到公司,邵逸夫还没到,她已经将他的办公室打扫一新。

不仅扫地打杂,颇有野心的方逸华,什么职位都敢尝试。

没多久,她就摸透了公司的经营模式。

从关键的物资采购,到财务管理,再到掌管电影制片。

这一趟走下来,竟是10年。

把那些质疑声、反对声统统镇压。

最后,她顺利坐上执行主席的位置。

在邵氏期间,方逸华有不少亮眼的成绩。

1957年,在方逸华的坚持和大力推荐下,李翰祥与胡金铨,开始为邵氏拍电影。

李翰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拍过《火烧圆明园》与《垂帘听政》。

而让邵氏在香港电影届打开名号的,正是李翰祥导演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

后来李翰祥果然没让方逸华失望,拍的电影叫好又叫座,还疯狂在国际上拿奖。

后来,胡金铨导演的《大醉侠》,更是开创了邵氏功夫片全盛时期。

除了挑导演,挑演员的眼光也是一绝。

就是她,一眼相中王祖贤。

毫不犹豫拿出当时的天价——25万与其签约,再疯狂力捧。

从此聂小倩有了让人信服的画面感。

郑裕玲也是她一眼相中。

佳视倒闭后,方逸华第一时间联系对方,希望能够加入TVB。

可惜郑裕玲当时忙于讨要薪水。

尽管最后还是没能签约,但是每年台庆都少不了她。

邵氏全盛时期,拍出来的电影叫好又叫座。

以上种种不过是锦上添花,真正让她站稳脚跟的,是她力劝邵逸夫一举拿下无线电视的广播经营权。

80年代,TVB拍摄了不少经典电视剧,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等经典武侠剧。

尽管布景粗糙,服饰也谈不上考究,却是观众眼里值得反复回味的神剧。

后来被内地引进,可以说是万人空巷。

特别是《天龙八部》,首播时有8个卫视一齐放送,称霸黄金时段。

这些电视剧,已经成为一代人心中永恒的记忆,造就了TVB的巅峰。

4、

方逸华在邵氏是出了名的“铁算盘”。

背负着“邵氏出品,必属精品”的光环,方逸华的压力可想而知。

方逸华的哲学就是:该花则花,能省则省。

她有时十分抠搜,有时又大方豪爽得不行。

姜大卫有一次当导演,拍电影拍到一半,发现演员被换。

找方逸华评理,她的结论是:“这个演员更便宜。”

搞得当时年轻气盛的姜大卫气得不行,一怒之下直接不拍了。

方逸华在公司有个称呼,叫“Cutting Manager”,意思是“切割经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凡是报给方逸华的经费,她都会不问缘由,先砍掉一半再说。

比如说,导演李翰祥拍电影,上报了10个吹泡泡的道具。

方逸华大笔一挥,少了一半,气的李翰祥大怒,直言“不干了!”

后来,方逸华又发现有导演谎报临时演员人数骗人头费。

后来再有人申请临演经费,她就看着监视器挨个数人头。

有导演报销单上有吊威亚的钢丝。

谁知道方逸华不批,原因是她没有在电影镜头中看到钢丝出现。

更为夸张的是,公司厕所内的卷纸她都要管,各种操作频出,搞得内部对她意见非常大。

这些其实都还好,方逸华还因“抠门”坏了邵氏的大事。

她不仅克扣员工薪水,连最辛苦的武师薪水也要扣,使得御用大导演张彻一怒之下直接出走。

她还曾因要价太高,不肯付1万美金的酬劳而将李小龙拒之门外。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有了李小龙的嘉禾大赚特赚。

《唐山大兄》、《精武门》等功夫电影,搞得邵氏一蹶不振。

没办法,邵逸夫只有将全部精力转移到TVB的经营中。

方逸华对别人省,对自己也是如此。

有次登机前,她手里有一瓶喝了一口的矿泉水。

因为矿泉水无法过安检,她又不愿意浪费,就一口气全部喝完。

方逸华为何如此,是她大权在握为所欲为吗?

不见得,她若行事毫无章法,邵逸夫也不会对她如此放权。

不论是拍电影还是拍电视剧都是件烧钱的买卖。

前期若不控制投资,后期则很难收回成本。

富贵人家出身的邵逸夫自然做不到为了点“小钱”就斤斤计较的事情来。

那么,由方逸华拉下脸面来唱这个白脸自然再合适不过。

方逸华做事目的性极强,每件事情都力求精准。

也许是穷苦出身的孩子,从小精打细算惯了。

能帮忙的人和事,她答应了,就绝无二话。

但是她又极有原则,答应下来的事情绝拖泥带水。

1998年6月,方逸华参与将军澳一个地段的竞投。

硬是花了十几亿,打造影视拍摄基地。

而歌手顾嘉辉去美国深造,公司不仅承担了他的全部学习、生活的费用,还帮他照顾家人。

1990年,顾嘉辉拿下当年的10大劲歌金曲荣誉大奖,方逸华还亲自上台为他颁奖,感谢他为公司做出的贡献。

让顾嘉辉感动到不行。

在她管理的时代,TVB几百个演员,可以保证每人每年有2-3部戏可拍。

成龙管她叫大姐。

只要成龙回香港拍戏,就联系她找拍摄场地。

她不仅安排好地点,就连道具配置都要一一过问。

5、

方逸华凡事以邵逸夫为优先。

邵逸夫带给她的,远不止所谓的情爱和姗姗来迟的名分。

而是邵氏这个大平台。

尽管多年都是“方小姐”,而非“邵夫人”。

方逸华却始终在邵逸夫身边占有一席之地。

邵逸夫要做慈善,她便参与主导。

每一次走访,她都主动询问,参加各种慈善活动。

她对每个项目花多少钱都有明确的想法,在她的督促和要求下。

每次捐款的费用都能花到关键部位。

身家数百亿的邵逸夫喜欢做慈善。

他捐赠的逸夫楼遍布各个省份的大学。

除了捐教学楼,还有医院。

邵逸夫每天读报的习惯也影响了方逸华。

又一年,她看到报纸上有个小朋友被烫伤。

她不仅捐款,还让人挑选小朋友喜欢的礼物送过去。

所以车保罗怀疑是方逸华替他解难,也不是毫无根据。

1987 年,远在美国休养的黄美珍离世,享年85岁。

为了追忆亡妻,邵逸夫宣布停业1年。

有好事记者追问邵逸夫:“什么时候迎娶方小姐?”

邵逸夫却没有正面回答,一句“没打算”,此事一拖再拖。

而方逸华自始至终都未曾有过逼婚的举动。

她始终陪在邵逸夫身边,替他打江山、替他守江山、帮他做慈善,简直是指哪打哪。

直到10年后的1997年,邵逸夫似乎终于记起此事。

苦守四十多年,终于拿到一纸婚书。

其实对于此时有名声、有地位还有钱的方逸华来说,这份婚书更多的是一份尊重。

婚后,方逸华与邵逸夫同住。

她会先去邵逸夫的房子里,陪他吃完饭、散步直到洗澡完,再回到自己的房子。

其实,邵逸夫身边从未缺过女伴,方逸华不论何种身份都没有半句怨言。

她似乎更加沉迷于搞事业,甚至为邵逸夫介绍女伴,还与对方相处得极好。

或许是年少的时候见得多了,不太在意这些,也算是个奇女子了。

也许就是方逸华这么多年在邵逸夫身边尽心尽力、不争不抢。

邵逸夫退休以后,将自己的商业帝国全权交给方逸华打理。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离世,享年107岁。

邵逸夫的离开,方逸华更多的是怀念。

她没有儿女,六叔的离去似乎让她泄了气。

3年后,方逸华也潇洒离开。

她一生无儿无女,选择像丈夫一样热衷慈善,将自己的百亿身家全部捐出。

有人替方逸华可惜,跟了邵逸夫这么多年,没有名分,没有子女,难道她一点都不在乎吗?

她回答:“因为邵爵士与众不同啊!”

能与邵逸夫相知相识,成为搅动香港娱乐圈的风云人物,方逸华似乎也不亏。

5 阅读:496

小圆看社会

简介:每天更新社会上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