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湖南农民工造假22年赚上千万,这样的山寨货,让人不忍心骂

小圆看社会 2024-06-23 06:49:13

回顾:湖南农民工造假22年赚上千万,这样的山寨货,让人不忍心骂

在中国有这么一位农民工,他通过“造假”赚了上千万,有人对他嗤之以鼻,然而更多的人却对他拍手称赞。

“欧洲市场70z?‘山寨’油画来自中国;而中国80z?赝品便来自于大芬村。”

大芬村坐落于深圳,同时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油画第一村”。

大芬村的油画谈不上艺术,或者更不能称为作品,它们更像是一件件商品。

从梵高、莫奈、达芬奇再到塞尚、拉斐尔、莱因,只要是有些名气的大师之作,都会在这里被以手工量产,以每吨售卖。

在大芬村临摹画作的画工们不是什么画技精湛、为艺术献身的专业画家,而是大字不识、为生活奔波的农民工。

在这数以千计的画工中有一位被称作“中国梵高”的画工,他的名字叫赵小勇。

他之所以被称作“中国梵高”,是因为他临摹的梵高画作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别人戏称他的“山寨品”已经可以和美术馆里的真品“媲美”了。

其中含有的讽刺意味是——“山寨品”永远成不了“真品”。

但是赵小勇不甘心只做一个“梵高山寨品”的复刻者,他想做一个真正的梵高,一个真正的画家。

那他到底是否是痴人说梦,还是真的做到了一个像梵高一样的油画大师呢?

现在让我们走进赵小勇的“油画之路”来探寻其中的答案。

油画之路第一站,来到大芬村

“教我画油画吧!”

1996年,24岁的赵小勇来到大芬村拜了张正京做师父,开始学习油画。

他开始学油画并不是想要登入艺术的大雅之堂,而是为了生存。

而赵小勇拜的师傅也不是什么有名的大师,只是一个农村老乡。

赵小勇和一些普通的农村小伙一样,很早就辍学打工,只是十几岁的年纪就不得不扛起几十斤的麻袋。

他搬过砖、拧过螺丝钉,没有文化和背景的他,在城市的夹角里喘息。

因为跟着爱好绘画的二哥耳濡目染,他做起了给瓷器画图的工作,一天24小时,他要干14的小时,每天流水线的工作让他精力疲惫,但他却不敢松懈。

那时的赵小勇对生活没有多大的热情和希望,他只觉得人生就是一排流水线,只是在重复日复一日的生活。

直到来到大芬村,他的人生才有了色彩。

在大芬村他同一些师兄弟一起挤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个房间墙上贴满了画,他们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在这个墙壁上作画。

为了能更快地挣到钱,赵小勇开始日以夜继的画画。

他们的画室只有15平米,整个画室充斥着下水道的恶臭以及汗液的湿臭。

画室里并没有空调,连吊扇都没有,赵小勇每天光着脚光着膀子站在画布面前,重复着构图、描线、上色、刻画的动作。

“那时候除了睡觉就是画画。”

赵小勇回忆说,当时他们会从上午10点一直画到凌晨4点,如果困了就直接躺在地上睡觉,醒来后继续画画。

有时候画不下去,赵小勇就会看看晚上的星星,星星在黑夜中的每次闪耀,就是赵小勇心里茫然中的一次次悸动。

上千次、上万次动作的重复使作画成了一种肌肉记忆。

如果一张画画不好,那就改画或者重新画,直到画出近乎临摹的画作。

如果和临摹的画册不像那就是失败,只有真的跟画册“一模一样”那才算是成功了。

半年后吃苦耐劳的赵小勇出师了,这时的他对未来开始有了憧憬。

“也许我也能成为一位有名的艺术大师。”

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第一次有了“梦想”的概念。然而现实却给了赵小勇当头一棒。

油画之路第二站,与梵高相遇

“也许在我们的灵魂中有一团热火,但没有人用它使自己暖和起来。”——《渴望生活·梵高传》

这句话是出师后赵小勇的真实写照。

出师后的赵小勇离开师父,在深圳自己租了一间小房间,开起了他自己的作画工坊。

一开始他以为自己的画作会大卖,然而现实却是无人问津。

他每天都把自己最得意的画作拿到画廊街道上去卖,却没有人会为他的画作而止步。

这时他的积蓄早已经花完,甚至还背上了外债。

捉襟见肘的生活让他开始思考,到底还要不要继续?

本来他画画的初衷就是生存,然而现在的他连活着都很困难。

但他心里却有一团火还在燃着,他不甘心就此放弃。

于是他来到了画廊,他想在这里找到转机。

突然他被一张画作吸引,那张画作吸引他的,不是它的艺术,而是它的市场行情。

为了生存,赵小勇专攻起梵高的作品。

他在家里挂满梵高的《自画像》、《星月夜》、还有《向日葵》、《麦田群鸦》等作品,只为能记住梵高画里的景象,临摹出梵高的笔触,描绘出梵高画里的色彩。

那时候他每天做梦都是梵高画里的星夜、麦田、乌鸦、树木。

不知是不是“越努力越幸运”,赵小勇的邻居是一位热情的中央美院任教的老师,他给了赵小勇很关键的色彩指导。

此后的半年赵小勇把梵高每幅画作中的每一条笔触,每一个色块,每一处光影都给吃透,也就在这半年,他临摹了上百次梵高的作品。

赵小勇说那段时间里他的生命只有梵高,梵高就是他的生命。

所有的血泪都会成为成功的积累,半年后,赵小勇对梵高作品的临摹技巧已经十分出色,按成功的标准是临摹相似程度来说,赵小勇已经成功了。

赵小勇的努力也为他带来了转机,有一个香港的商人看中了他的画。

赵小勇终于拿到了画油画带来的第一桶金,虽然只有一百多块钱,但足以让赵小勇欣喜。

来到大芬村的画商对于临摹的画作需求量都非常巨大,果不其然,不久后赵小勇就收到了一个月200张的订单。

除去颜料风干的时间,赵小勇每天要画10多张的梵高画作。

工作量之大,不敢想象,但赵小勇还是硬着头皮接了,因为这次的机会对赵小勇来说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来大芬村买画的商家都是按订单来收购画作的,如果赵小勇不能量产,他只能被淘汰。

一个月的时间,赵小勇每天只睡4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画画。

他慢慢的从125分钟一幅画变成了60分钟就能完成一幅梵高画作。

直到交完画,赵小勇才终于能放下重担,平静地呼吸空气。

最后他的辛苦没有白费,这些画全部变成了他可以养家糊口吃饱饭的经费。

随着这次的成功,很多商家都开始向赵小勇进货,单子也从一个月300张加到了500张。

画作是按件来算钱的,如果少了一张,就会少几百块钱。

面对日益增长的购买量,赵小勇打起了新的主意。

油画之路第三站,梦想与现实

为了接大单,赵小勇开始做起了流水线,开起了家庭画室。

他开始教家人画画,他的妻子就是他的第一个学生。

后来他的弟弟,小舅子,外甥都加入他的作画流水线中。

他将一副画拆解成工厂中流水线的分工,他为画起型、刻画,妻子填色,弟弟画树。

或者一个人负责一个系列,比如妻子负责画所有的《星与夜》,弟弟则负责《向日葵》系列,小舅子则负责画《自画像》。

他们分工明确,一个月可以完成一万张的单子。

后来赵小勇的名声大噪,很多人都开始找赵小勇合作。

后来的20年,赵小勇临摹梵高的画作多达10万幅。

赵小勇的画与梵高的画越来越契合,很多画商们称赵小勇为“中国梵高”。

“你的画如果和美术馆的真迹对调,可能一些鉴赏家也分不出来哪个是真的。”

这是画商们对赵小勇的高度评价。

赵小勇也说:“我跟梵高很像,我很懂梵高,我了解他的作品。”

有一次赵小勇曾梦见梵高。

他在梦里敲开门,看见了梵高。

梵高问他:“小勇你现在画我的作品画得怎么样了?”

赵小勇说:“我已经进入了你的状态!”

当他把手往前伸,梵高不见了,梦也醒了。

这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从来就没有走进过梵高,他看的全部都是一些别人临摹过的画册,他画了这么多梵高的画,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梵高的画。

突然他心里冒出了一个念头——他要去荷兰,去拜读梵高的真迹。

然而这个念头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妻子的反对。

“你去荷兰去博物馆看梵高的画,哪样不需要钱,我们需要画多少张画才能补全。”

“你现在画梵高的画,画的不挺好的吗,赚钱又多。有必要非得去看什么真迹吗,真迹和赝品有什么区别?”

面对家里的柴米油盐,妻子不允许丈夫这么不负责任。

面对现实的无奈,赵小勇只好把心里关于“梦想”的这团火给压了下去,但他心里的渴望却一直没停下来。

在一年的年夜饭上,喝酒的赵小勇再次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看一眼梵高的真迹!”

在酒桌之上,没有人理会赵小勇的激情发言,大家相互敬着酒,说着祝福。

赵小勇有些不甘心的再次强调:“我不仅要临摹梵高的画,我还要成为梵高!”

酒桌上人们突然捧腹大笑,就像是哄小孩一般,哄着赵小勇“你厉害,你就是梵高。”

酒桌上的人都知道赵小勇不管多成功,也只是一个临摹作品的画工,并不是什么画家。

自此之后,赵小勇再也没有在公共场合下提过他的想法。

他开始喜欢沉默地着看天上的星星。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这时的赵小勇终于读懂了梵高话里的孤独。

油画之路第四站,真正的蜕变

不过赵小勇是幸运的,他仍然有机会接近梦想。

不久之后一位合作多年的荷兰客户想邀请赵小勇去参观梵高美术馆,愿意为他安排食宿。

这一次赵小勇不愿向现实妥协,他软磨硬泡取得了妻子的同意,妻子知道如果不让他看一眼梵高真迹,他会念叨一辈子。

准备去荷兰的那一天,赵小勇失眠了,他激动地已经按捺不住,他想知道他和大师的差距到底差了多少。

来到荷兰,这里的每一幕他都似曾相识,因为这些风景正是他画了数以万计的画作。

下了车,赵小勇先是来到了荷兰客户的商铺。

也就从这里开始,赵小勇心里的骄傲开始慢慢崩塌。

他没有想到他的画并不是放在高级柜台里展览,而是成为了纪念商品的一件商品,被吆喝着售卖。

赵小勇心里有些落差,他自诩自己画的不错,没想到到头来也只有被当作纪念品的价值。

后来经过层层关卡,赵小勇终于见到了梵高的真迹。

只一眼赵小勇就看出了他与梵高大师的差距,同时他也知道了自己的骄傲有多可笑。

“都是错的,都是错的!”

赵小勇盯着梵高的画嘴里嘀咕着。

“颜色竟然没一个是对的。”直到看到梵高真迹的时候,赵小勇才真正的看到了梵高画里的颜色。

梵高的油画像是燃烧着一颗炽热、不熄的艺术灵魂,他的颜色生动明艳、鲜亮绚丽,充满着生命力。

而赵小勇画里的颜色除了呆滞和一沉死气,没有多余的情感,只是一张工艺品,毫无灵魂。

赵小勇再也看不了梵高的画,因为梵高画里充满生命力的灵魂让他不敢直视。

他离开馆内坐在美术馆的台阶上,眼中尽是茫然。

他觉得自己画不了梵高的画了,他心中的那团火熄灭了。

赵小勇悲痛的说:“我不配‘中国梵高’的称号,也不配临摹梵高的画。”

这句话引来了旁边保安的好奇:“你要做中国梵高,那你有什么作品吗?”

赵小勇这才想起来,在这几十年的作画生涯中他画过的画,不下百万,却没有一张画,是属于他的。

保安继续对赵小勇说:“梵高的画你怎么不配临摹了,画画就是画自己想画的东西,画的开心就好了。”

这句话重新燃起了赵小勇心里那团叫做梦想的火。

他画了20多年的画,但他从来没有问过自己喜不喜欢油画。

油画对赵小勇来说,一开始只是养活自己的工作,说不上喜欢,甚至有的时候画的多了,心里还有些厌烦,但是现在让他做其他的,他完全没有兴趣。

他知道画油画早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

回到中国的赵小勇开始画起了自己的作品,他会画自己的奶奶,会画见到的美景,也会画他的工作室,同时他还会画梵高的画作。

他说他会一直感谢与梵高的相遇,是梵高让他明白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不管是画他自己的原创,还是画梵高的画作,都是他想画的作品。

现在的赵小勇心里很满足,也很惬意,他的生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色彩。

看到这里大家觉得赵小勇成为了真正的梵高,真正的画家吗?

正如梵高所说:“没有什么不朽的,包括艺术本身。唯一不朽的,是艺术所传递出来的对人和世界的理解。”

不管是梵高还是赵小勇,他们都向世人传递出了他们自己对世界对人的感情和理解,不管成就如何,我想这都能称为不朽的艺术。

后记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这团火可以叫做“梦想”,也可以叫做“热情”。

这团火是什么,关于什么,都没有定论,唯一有定论的是这团火并不是大师的权利,每个人都配拥有。

不管是像梵高那样的名师,还是像赵小勇一样的农民工,他们都有仰望星空的权力。

希望我们都能像《心灵奇旅》中的乔伊一样,找到自己心中的那团火,并且永远不要让它熄灭。

0 阅读:22

小圆看社会

简介:每天更新社会上的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