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天人合一”

宇宙视角 2024-03-09 08:46:36

中国传统哲学,从先秦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哲学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点,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确实值得深入的考察。在中国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谓“天人合一”具有复杂的涵义,今试加以剖析。

我们先考察下、“天人合一”的来历

所谓“天人合一”,可以看作一个命题,也可以看作一个成语。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先秦时代,而这个命题则出现较晚。

汉代董仲舒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阴阳义》,又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深察名号》,但是没有直接指出“天人合一”。

董仲舒

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四字成语的是张载,他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正蒙·乾称》。”他又说:“合内外,平物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理窟》。”“天人合一”亦即内外合一。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天,在不同的哲学家具有不同的涵义。大致说来,所谓天有三种含义

其一,指最高主宰;

其二,指广大自然;

其三,指最高原理;

由于不同的哲学家所谓天的意义不同,他们所讲的天人合一也就具有不同的含义。

对于古代哲学中所谓“合一”的意义,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张载除了讲“天人合一”之外,还讲“义命合一”“仁智合一”“动静合一”“阴阳合一”

王守仁讲所谓“知行合一”《传习录》。“合”有符合、结合之义。古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并不否认区别。合一是指对立的两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连不可分离的关系。

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发源于周代,经过孟子的天性相通观点与董仲舒的人副天数说,到宋代的张载、二程而达到成熟。张载、二程发展了孟子学说,扬弃了董仲舒的粗陋形式,达到了新的理论水平。

我们接下来从古今两点来论述。

孔子

一、天人合一的古代基调

其实我国古代有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民胞物与”“万物齐一”“顺应自然”等,其中“天人合一”是最基本的信念和基调。“天人合一”源于古代先贤们的观察和体验,“天”指天地自然,包括天空、大地、山水、草木、动物等自然界的一切存在;“人”指人类,包括人类的思想、文化、社会制度等内容;“合一”则是指天与人之间互相融合,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中国古代的诸学派大都认同“天人合一”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天人合一”作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关系的一般性看法和根本观点,即天地人三者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互相依存的整体,共同构成了整体的宇宙系统;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要相依相存、和睦相处。

在中国传统社会,“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观念可以说无处不在,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易经》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人是天地之间的纽带,人的行为会影响到天地万物的运转。道家“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共生,才能达到超越自我、通达宇宙的境界。《论语》中的“天人合一”观念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和“率性”指的是自然法则,是天地运转的规律;“修道”则是指人应该遵循这些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和状态,是一个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也是

实现其现实性和理想性相统一的过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想,既要看到现实性和必然性,

又要看到长期性和曲折性。

格物致知

二、天人合一的现代价值

与西方思想不同,天人合一观念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有其独特的现代价值和思想力量,可以作为从根本上化解全球生态危机的文化资源。生态问题由工业文明以来的人类活动导致。生态问题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生态问题并不限于环境保护的领域,背后更涉及人的宇宙观和价值观。要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建设,更需要文化观念和价值理想的支撑。如果不扭转“天人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文化观念,生态环境即使一时得以改善,人与自然的深层次矛盾也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就此而言,中华文明“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其独特的文化优势作出贡献。

天人合一观念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在思维模式上,“天人合一”观念提供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东方思维模式,超越了西方中心论的视角,这一思维模式不同于西方分析思维的“一元普遍性”,彰显了思维方式的多元普遍性。正如季羡林所说:“天人合一命题正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表现……挽救西方文化衰落的方法就是以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模式济西方的分析思维模式之穷。”在思想形态上,“天人合一”观念同样体现了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

其一,与西方哲学传统主流的上帝造物、机械论的自然观不同,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人格神的造物说,而是主张自然本身就有生生之德,人要自觉与天合德,参赞天地的化育。

其二,中国先哲对天人关系的认识,是由道德境界的提升来获得的直接体认,而不由哲学思辨加以论证、不由宗教信仰加以肯定。所以不纠缠于思想的争辩,不受宗教迷信的封裹。

其三,道德境界的提升有赖于人的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自觉,要靠人在道德生活中修养成德。这不仅有利于生态建设,也有助于加强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在思想形态上,这三点都带有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而与西方哲学有很大的不同。

天人合一

三、当代的发扬

“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重要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整体有机的宇宙观、生态观。由于中国先哲对其所论较简,使这一语句的意义并不明朗。有必要经过解释和阐明,讲清楚中国人的宇宙观,揭示中国古代哲学家讲“天人合一”的因由,明确这一观念的哲学基础和基本意涵,并赋予、彰显其现代含义和价值。

18 阅读:442
评论列表
  • 2024-03-10 05:47

    如果不扭转“天人合一”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人就无法发现人与自然的真实关系,所以就无法找到真正解决人与自然的任何矛盾。就此而言,中华文明的“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一种劣势的、害处极大的落后观念

  • 2024-05-19 06:53

    自然绝对诚实,创造了人类,给了人类无穷的机会,是人类唯一的生存依靠。敬畏自然的绝对诚实,是你的本分,也带来了人类科学。………明天还有太阳是普遍规律,本质是不知道!根本原因也是不知道!!!没有人能证明明天还有太阳(所有的规律和观测结果都只是过去的自然)!信任敬畏绝对诚实的自然,依靠观测归纳建立了人类科学。——笨狗🐶追兔子走直线?悖论斯坦智商高追兔子走虫洞?

    宇宙视角 回复:
    你说的这些,国外叫信念。
  • 2024-05-03 09:50

    参考:先分清哲学家(利他的客观的求真与相的)和思想家(利己的主观的求思想不灭灵魂长生的),人有天地人三魂和身的七魄!天魂是指魂神开九重身与魂天的四重:神,君,圣,启的思考!地魂是指物钟辟地十八层中的九身与九魂:吞帝噬王叛相反师死,人魂是指:法善贤慧智的脑思考(大我,利他)➕帝王相师死的心欲(小我,利己),小我与身合一是身心合一,大我与身合一是知行合一,天魂与身合一是天人合一。科学是验证求真路的成长与进化。

  • 无我的时候就可以天人合一

  • 2024-03-10 05:43

    这可谓是个失败的哲学,因为这个理论虽然没有否决观察自然,但是却否定了探索自然,也否定了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宇宙视角

简介:我们互相欣赏彼此的差异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