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二十分钟吃一顿饭,我们培养的是人才还是考试机器?

南国劲松 2023-11-01 19:05:06

近日我看到一条短视频,说是有一个父亲因为读小学的儿子只考了18分,对孩子残忍毒打,竟然用刀痛死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临死之前还在还在痛苦的喊着:爸爸我已经努力学习了。

对于教育,我们中国人有很多家长是不合格的,很多人一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忽视了孩子的独立人格与自由个性的培养,把孩子当成自己炫耀的工具,当成考试的机器,而忽视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与此同时,学校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升学率,也把孩子打造了一个个学习的机器,开足马力,让孩子拼命死记烂背 ,过大的压力让许多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抵触。

有些家长不想让孩子收自己所受的苦,总想让孩子能够通过学习考取功名,获得荣华富贵,成为人上人,这也许是中国人极度内卷,极度焦虑,极度疲乏的思想根源吧。也是一个社会分为三六九等的思想基础,如果从小孩子们心里就种下了不平等的种子,拿什么开出文明的花朵来呢?

最近,衡水中学中午二十分钟吃饭的视频又在网上沸沸扬扬传开了。一千多名学生要在二十分钟内吃完午饭,这在大人都难以完成的事情,对于孩子们又该是怎样的痛苦呢和煎熬呢?孩子们只能跑步去食堂吃饭,就这样还经常吃不饱,匆匆忙忙吃几口赶紧跑回教室上课。时间一久,孩子很容易得胃病,天长日久,孩子的身体很容易垮掉,为了出人头地,为了给自己整租面子,牺牲了孩子的自由和健康,这符合教育的初衷吗?

哪怕就是在监狱里,严苛的监规要求束缚的地方,中午吃饭还必须保证一个小时的时间。吃完饭后也要保证大家能休息一会儿继续出工干活。

哪怕就是在生产任务十分繁重的工厂,中午吃饭时间也必须保证一个小时。哪怕就是一个小时,也有很多人匆匆忙忙吃不好。我以前在厂里上班的时候,我一直在抱怨中午吃饭时间太短,现在比起衡水二中的孩子们来说,我还真是特别幸运呢。

衡水中学孩子们二十分钟吃一顿午饭确实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不同人可能持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1. 效率和时间管理:支持者认为,二十分钟吃一顿午饭可以教会学生高效地利用时间。这可以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处理任务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2. 养成健康饮食习惯:一些人认为限制午餐时间可以鼓励学生吃得更快更简单。这就迫使他们更多地选择健康的食物而不是垃圾食品。从长远来看,这有助于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3. 健康问题:然而,反对者指出,二十分钟吃一顿午饭可能会导致学生进食过快和消化不良。这可能增加消化系统问题的风险,也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

4. 压力和放松:有人认为学生在快速吃饭的压力下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和放松。午餐时间被视为学生与同学交流、放松和恢复精力的时间,缩短时间可能影响到这些方面。

5. 学习效果:一些研究显示,吃得慢和细嚼慢咽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注意力。如果孩子们只有短暂的时间来进食,他们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从而对大脑发展和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总体而言,如何看待衡水中学孩子们二十分钟吃一顿午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重要的是,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学生的健康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午餐时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我们现在对幼儿园小学及初高中抓得太紧,管得太死,孩子学习压力太大,一个小学生的书包竟然有十几斤重,已经超出了他们那个年龄的心理承受能力。而大学教育过于宽松,只要能毕业就可以。培养出了一些只会机械执行命令的学习工具,缺乏创造精神。这也许就能解释为什么我国很少有诺贝尔奖得主产生的原因吧。

同时,由于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们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富用于人际关系交往上,不管办什么事都必须依靠圈子,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一些父母不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上的一些丑恶腐败现象让一些孩子从小养成了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的思想,这也许就解释了现在很多孩子为什么迷恋网络直播带货或者选择躺平的原因吧。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几十年的发展让中国进入了一个商品经济时代,我们开启了全民经商的模式,我们开启了添加房地产模式。中国人树立了一个信条:金钱的多少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开启了全民疯狂经商搞钱的模式。最后把人也变成了商品,那些明码标价的天价彩礼买卖婚姻闪亮登场,成为我们的一个亮点,老人跌倒不敢扶,腐败横行,乱象丛生。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又进入了一个全民直播时代,大家都想通过互联网带货一夜暴富,不劳而获。这样下去,我们这个民族是很危险的,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进行教育上的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国可以采取以下改革措施:

1. 重视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科学、全面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还要评价其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这可以通过引入多元评价方式,如考试、实验、课题研究、课堂表现等,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推进课程改革:将课程重心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思维、多元文化素养等方面。推行跨学科和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认知,引导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提高他们对学生的关注度和个别化教学能力。

4. 加强学校与社会合作:通过建立学校与社会资源的有效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与企业、科研机构、社区等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综合素质。

5. 改善评价体系:不只是看重学生成绩,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其兴趣、潜力和特长。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自主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标准。

6. 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和地区教育差距。投入更多资源培养教师和提升教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更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的实施,中国的教育可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让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并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有创造精神,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释放孩子的个性自由,通过良好的制度产生优秀的群体,人事制度的产物,而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制度的基础。

个人天赋的释放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目标,有助于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潜能和个人发展。人性化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强调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情感与认知的平衡发展。在这种教育中,个体被视为具有独特的天赋和潜能,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他们认识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为了实现个人天赋的释放,人性化教育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应注重发掘和培养个人的兴趣和天赋。学校和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表现机会,帮助学生在不同领域和方式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其次,个人化的学习环境对于释放个人天赋至关重要。教师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

此外,人性化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应被鼓励独立思考、探索新领域,并有机会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培养解决问题和适应变化的能力。

最后,人性化教育还应注重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学校应创设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情商和社交技巧。同时,教育应注重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公民意识和人文关怀。

综上所述,人性化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更注重个人天赋的释放。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个性化的支持、培养自主和创造能力以及重视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可以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潜力,追求个人发展和幸福。

0 阅读:5

南国劲松

简介:我是山东济南的一个农民16岁就离家游走江湖酷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