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横跨大陆只为节制法国的——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

拾年说 2023-04-28 09:27:58

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是一场跨越大陆的战争,欧洲列强联盟,包括奥地利、普鲁士、英国、荷兰共和国、西班牙和其他几个国家,试图遏制和击败革命的法国。这场战争是由法国大革命的理想引发的,它威胁到了欧洲的君主政体。

法国革命者长期以来一直担心邻国君主制的军事干预,他们于1792年4月20日向奥地利宣战,以维持和扩大革命。在赢得瓦尔米战役后,法国宣布自己是一个共和国,处决了他们的国王,并追求扩张主义的战争目标,如征服比利时和莱茵兰;这些因素吸引了更多的国家加入反法联盟。到1793年,共和国陷入了困境,不得不在所有战线上抵御敌军。通过恐怖统治等严厉的措施,共和国得以镇压国内的异议,并征召新兵扩充军队。

法军利用压倒性的人数优势和革命热情进行反击,成功地将盟军击退。欧洲列强逐渐失去信心,开始退出联盟,直到1797年10月签署的坎波福尔米奥条约使英国成为唯一一个与法国交战的国家。然而,战争的结束并没有解决任何潜在的问题,一年后,在第二次反法联盟战争中,敌对行动重新开始。这些冲突被统称为法国革命战争,重新绘制了欧洲的地图,并直接导致了拿破仑战争。

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与引发它的革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革命者认为这是法国大革命的自然发展。1789年,当猖獗的社会不平等导致法国革命前的三个阶层联合起来反对旧的革命制度,并成立了国民制宪会议时,第一场战争的阴云开始积聚。为了重申自己的权威,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向巴黎地区派遣了3万名士兵,这导致了广泛的骚乱,最终在7月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

路易十六被迫让步,允许国民议会实施激进的改革;八月法令结束了封建制度和其他贵族特权,而《人权宣言》和《公民权宣言》承认了人的自然权利。当国王拒绝批准这些改革时,成千上万愤怒的巴黎人在凡尔赛宫游行,迫使国王不仅接受改革,而且还与他们一起返回巴黎,在那里他被关押在杜伊勒里宫,就像囚犯一样。这一事件,被称为凡尔赛妇女大游行或十月运动,有效地扼杀了法国的旧革命制度。

许多法国人对这种激进的现状变化感到不安。巴士底狱陷落仅仅两天后,国王最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带领一群法国保皇党人逃离了法国。阿图瓦发誓要恢复旧政权,并走遍欧洲寻求军事援助。虽然欧洲的君主们一直忧心忡忡地注视着法国的事态发展,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介入,他们都拒绝了阿图瓦的求助。即使他们想帮忙,大多数欧洲国家也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例如,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正处于瓜分波兰的过程中,而奥地利和俄罗斯也卷入了与奥斯曼帝国的灾难性战争。此外,法国因革命而分心,使其远离了世界舞台,使其他大国得以追求自己的议程,而不必担心法国人会怎么想或怎么做。

因此,尽管欧洲君主们可能对降临法国王室的灾难感到不安,但他们的利益却不利于自己尽力去帮助。由于受到列强的蔑视,阿图瓦和他的追随者被迫寻求较小国家的友谊,并受到美因茨和特里尔的亲王主教的欢迎,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反革命法庭。到1791年,这些城市接待了多达2万名法国人,他们开始组织成军事单位。尽管法国的武装力量不足以入侵法国,但它的存在如此接近法国边境,这是革命者无法忽视的。

法国大革命在1790年和1791年初进入平静阶段,国民议会在努力制定新宪法;有一段时间,革命似乎已经结束了。然而,在1791年6月20日至21日的晚上,路易十六逃离巴黎,这种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假装支持革命的两年后,国王在试图逃往奥地利荷兰之前,留下了一封谴责这场运动的信,露出了他的真面目。这次被称为“逃到瓦勒纳”的行动失败了,路易十六被护送回巴黎。这件事彻底动摇了这个国家,因为国王已经证明他不值得信任。一场严肃的共和运动开始在巴黎生根发芽,革命者自己也陷入了严重的分裂。

这种突然向激进主义的转变让欧洲列强无法忽视。1791年8月,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君主联合发表了《皮尔尼茨宣言》,威胁法国,如果波旁王室受到任何伤害,他们将对法国进行军事入侵。这份宣言没有得到任何其他君主的支持,只是为了恐吓革命者,签署的统治者都不希望用行动来支持他们的威胁。然而,宣言的效果与预期相反。法国人长期以来一直担心外国干预会粉碎他们的革命,许多人认为皮尔尼茨证明了这确实是旧政权的意图。

1791年末,吉伦特派在法国立法议会中掌权。在煽动者布里索的领导下,吉伦特派呼吁将战争作为保存革命并将其扩展到欧洲各个角落的唯一手段。这得到了广泛的支持,甚至得到了国王本人的支持,他私下里希望利用这场战争恢复自己的全部权力,议会开始召集三支志愿军。以马克西米利安·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俱乐部的反战派对此表示反对,他警告说,战争只会导致独裁和革命的结束,并警告说,“自由不能在刺刀的枪口上输出”。吉伦特派已经控制了公众舆论,1791年12月,法国向美因茨和特里尔发出最后通牒,命令他们驱逐这些人,否则将面临入侵。主教公国顺从了,让吉伦特派大失所望。

吉伦特派接着把法国的愤怒指向奥地利,奥地利是法国的传统对手,代表了旧雷姆萨梅王朝的一切弊病;它的统治者,弗朗西斯二世皇帝,是令人憎恨的法国王后安托瓦内特的侄子。两国关系恶化,直到1792年4月20日,立法议会以压倒多数投票决定宣战。

布里索和他的盟友们曾承诺要打一场轻松的战争,理由是专制的欧洲被奴役的士兵会在获得解放的法国公民士兵面前放下武器。在战争开始的头几个星期,法国人训练不足、补给不足的军队被奥地利人打得一败仗,这给法国人敲响了警钟。在最初的小规模战斗让法国军队蒙羞——当一支战败的法国军队叛变并谋杀了它的指挥官时,灾难变得更糟了。法国最高将领之一拉法耶特侯爵逃离岗位,在前往美国的途中被奥地利人逮捕,士气进一步恶化。

与此同时,普鲁士于6月加入了奥地利一方的战争,并开始准备在科布伦茨附近入侵。在不伦瑞克公爵查尔斯·威廉·费迪南德的指挥下,军队于次月开始入侵法国;然而,一场痢疾的爆发和不伦瑞克的谨慎天性减慢了入侵的速度。7月25日,侵略军发表了《不伦瑞克宣言》,宣布要恢复路易十六的全部权力,并威胁要处死任何胆敢反抗的人;就像皮尔尼茨宣言一样,宣言事与愿违1792年8月10日,由于害怕普鲁士人的愤怒,数千名惊慌失措的巴黎人冲进了杜伊勒里宫,导致800人在叛军与瑞士卫队的战斗中丧生。战斗结束后,路易十六和他的家人被监禁。

普鲁士人继续前进,于8月23日和9月2日分别占领了朗维和凡尔登的重要要塞,打通了通往巴黎的道路。这一消息再次在巴黎引发了歇斯底里的暴力,1100人在9月大屠杀中被屠杀。然而,这一消息也激起了法国人保卫首都的新决心。1792年9月20日,迪穆里埃将军和凯勒曼将军率领的法军在瓦尔米战役中阻止了入侵者;虽然这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但它使普鲁士人灰心丧气,因为他们还饱受痢疾的折磨,根本就不想打仗。迪穆里埃让不伦瑞克撤退,并把胜利的消息传到巴黎;第二天,欣喜若狂的革命者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所谓的“瓦尔密奇迹”预示着法国人在所有战线上的好运。在北部,迪穆里埃将军入侵比利时,在热马普战役中击败奥地利人,很快,他控制了整个国家。在莱茵兰,卡斯廷将军率领的军队占领了施佩尔、沃尔姆斯和美因茨,在南部,法国人从撒丁人手中占领了萨沃伊和尼斯。法兰西共和国采取了越来越好战的立场;11月,法国关闭了斯海尔德河,直接违反了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并发布了《博爱诏书》,承诺法国将援助所有被压迫的民族,实际上是公开邀请所有欧洲人民造反。最后,暴躁的法国领导人,如布里索和丹东,开始呼吁法国继续扩张,直到到达莱茵河岸边的“自然边界”。

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的审判和处决震惊了整个欧洲,英国首相皮特称其为“世界上所见过的最肮脏和最残暴的行为”。英国开始动员军队,但法国抢先一步,于2月向英国、西班牙和荷兰共和国宣战。此后不久,葡萄牙、那不勒斯和神圣罗马帝国加入了反法联盟。法国人立刻看到了他们命运的逆转。

迪穆里埃在纽温登战役中战败,被赶出低地国家;此后不久,他投奔奥地利,再次打击了共和国。法国人被普鲁士人赶出了莱茵兰,而西班牙人则越过比利牛斯山,挺进鲁西永。更糟糕的是,一场反革命的内战,即文德海战争,于3月爆发,几个月后,更多的省份加入了联邦主义者的叛乱;叛军占领了港口城市土伦,那里有法国宝贵的地中海舰队,并将这两个战利品都交给了英国人。襁褓中的法兰西共和国似乎即将被扼杀在摇篮里。

法国人用暴力回应了这种生存威胁。1793年4月为回应迪穆里埃的叛国罪而成立的公共安全委员会,以国家安全的名义被赋予了近乎独裁的权力;委员会利用这一权力监督恐怖统治,在此期间,数十万人因涉嫌勾结外国或从事其他反革命活动而被捕,3 -4万人被杀。恐怖蔓延到军队;任何拒绝委员会命令或未能取得胜利的军官都面临逮捕和处决。1793年至1794年间,至少有84名法国将军被处决。

委员会的集中权力允许它在1793年夏天颁布急需的改革,主要是由拉扎尔·卡诺策划的,他的努力被称为“胜利的组织者”。1793年8月颁布的臭名昭著的大堤号召所有公民以某种方式为战争做出贡献,并要求所有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的未婚男性都可以应征入伍。到1794年9月,法国军队拥有超过100万人,其中70万人是武装人员,创造了欧洲有史以来最大的军事力量。卡诺还重组了军队,将新兵与老兵合并,从而加强了纪律和训练。这些改革促成了法国反击的成功。

由于法军忙于整编,盟军的进攻停滞了。在佛兰德斯,盟军决定在冒险进攻巴黎之前包围每一个边境要塞,这给了法军准备的时间。当这支联军又犯了分裂兵力的错误时,法军发动了进攻,先是在洪斯库特战役,然后在瓦蒂尼战役将其击溃。双方军队在冬季驻扎,但第二年的战斗中,法军在图尔库因战役和弗勒吕斯战役中取得了更多的胜利。这些失败极大地挫伤了协约国的士气,尤其是奥军;奥地利人确信奥属尼德兰不再值得防守,于是从低地国家撤出,留下英国人和现在暴露在外的荷兰共和国自谋出路。到7月底,法国人重新控制了比利时,并开始入侵荷兰。他们利用这个世纪最寒冷的冬天渡过结冰的河流,荷兰共和国于1795年1月垮台。它被巴达维亚共和国取代,巴达维亚共和国是法国的第一个卫星国家,被称为“姐妹共和国”。

法国在其他地方的胜利也反映了这一成功。1793年,被称为天主教和皇家军队的旺迪叛军被击败,旺迪地区受到了残酷的惩罚措施。同样,法国人在土伦围城战中获胜,开启了拿破仑·波拿巴的职业生涯。1794年,法国人在莱茵兰击退了普鲁士人,并在比利牛斯山战胜了西班牙人。第二年,两国都退出了战争,普鲁士在巴塞尔条约中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的主权。随着联军的瓦解,英国继续战斗;在所谓的“光荣的六月一日”战役中,英国人赢得了对法国人的海战胜利,但他们试图在基伯龙战役中登陆法国的入侵部队,但失败了。1796年,法国将军拉扎尔·奥歇率领法国远征爱尔兰,但以失败告终。奥地利也在继续战斗;1796年,法国的莱茵兰战役以失败告终,两支法国军队被查尔斯大公率领的奥地利军队击退。

尽管遭遇了一些挫折,但法国军队显然处于优势地位,尽管法国的财政资金正在耗尽。到1796年,恐怖统治早已结束,共和国现在由一个被称为法国督政府的无效政府管理。为了维持战争,督政府依靠军队靠占领地区的土地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导致了广泛的抢劫和破坏,这将摧毁莱茵兰和意大利北部的景观。胜利的法国将军们会向被占领的城市勒索巨额金钱和无价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被送往巴黎,以填补督政府的金库。法国士兵作为仁慈的解放者的幻想一去不复返了,因为他们已经证明自己并不比其他占领军强。政府严格控制军队的日子也一去不复返了;一连串持续的胜利和掠夺使将军们掌握了更多的影响力和权力。

拿破仑的意大利战役最初被认为是一个插曲,以分散奥地利人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通过德国向维也纳进军。虽然莱茵兰战役惨败,但波拿巴在意大利的辉煌战役弥补了这一点;从1796年4月12日的蒙特诺特战役开始,波拿巴分离了撒丁尼亚和奥地利的军队,并依次击败了他们。在占领米兰和围攻曼图亚之前,他迫使撒丁岛在5月接受和平。

波拿巴多次抵抗奥地利解除曼图亚围城的企图,并赢得了著名的胜利,如阿科尔战役和里沃利战役。他在意大利建立了几个姐妹共和国,并掠夺了一些城市的无价艺术品。随着波拿巴的声望不断上升,他对巴黎的督政府的注意也越来越少了。

0 阅读:44

拾年说

简介:历史爱好者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