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联合国认为无药可救的黄土高原,中国死磕70年,如今成效如何?

科学怂哥 2024-06-13 03:14:30

曾被联合国判了“死刑”的黄土高原,我国却坚持死磕70年进行治理。那曾经“没救了”的黄土高原,人们为何不选择搬走,70年过去了,黄土高原治理成果如何了呢?

黄土高原为何被认为“没救了”

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这就是黄土高原曾经的常态,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地质运动时期,板块相撞使得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隆起,原本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被阻挡,使得西北部地区逐渐干旱,而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的沙尘,在遇到秦岭等山地的阻挡后沉积了下来,最终形成了黄土高原。

由于黄土土质疏松,再加上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仅为6.1%,一旦出现降雨,就会导致地表黄土被冲走,流水侵蚀形成了千沟万壑,被冲走的土壤肥力相当于全国一年的化肥施用量,因此黄土高原被评为是世界公认的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

但要知道是,它的面积可达63.5万平方千米,跨越了甘陕晋豫等七省,是世界上黄土覆盖面积最大高原,如此大的面积也让其成为了我国人口密度排名第二的地区,常住人口高达1.2亿,想要在我国找出差不多的空地来安置这么多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就开始致力于黄土高原的治理,截止到目前已经达七十多年。那如今成效如何了呢?

黄土高原现状

通过航拍我们可以看到,曾经昔日黄土覆盖的山沟丘陵,如今已然换上了绿裳,植被覆盖率也从之前的31.6%,提高到现在的63%以上,展露新颜的黄土高原也将黄河的年均输沙量,从原来的16亿吨减少到了现在的3亿吨,如今黄土高原的“新名片”已然变成了各种特产,延安的苹果随着中欧班列,出口到了越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地。

原本的“三年两头旱,十种九难收”,也变成了“栽种初夏秧,稻谷满粮仓”,还发展了稻蟹、稻鱼养殖,将田园和旅游结合在了一起,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那我国是如何让黄土高原“旧貌换新颜”的呢?

我国是如何治理黄土高原的

水土流失严重,那自然就需要退耕还林、多种树来固沙。就拿三北防护林来说,截止到2023年底,共完成了造林种草600多万亩,使得黄土高原土地流失面积减少了2万多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29.08%,提高到了如今的63.44%。

其次就是工程建设。截止到2020年底,黄土高原建成的淤地坝达5.81万座,既能保证水土保持率,还能拦减入黄泥沙,实现两项“双增加”,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平方公里。

最后就是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砍柴烧火到现在的靠电、天然气或煤气生活,砍柴需求不断减少,再加上不少人走出黄土高原在外谋生,也减轻了黄土高原的生态压力,因此让当地的生态恢复更加迅猛。

0 阅读:0

科学怂哥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