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能不能长寿?做好5点,管理好“残余风险”完全有可能

心血管汤医生 2024-06-19 18:44:56

一旦被确诊冠心病,很多人心理上有较大的压力,总认为活不了多久了。这种观点太悲观,其实,只要您科学管理冠心病,做好这5点,把“残余风险”管理好,长寿也是没有问题的。

我讲的“残余风险”您不一定懂,但是,如果告诉您,有的人支架放过了,过一段时间血管又堵了,不是支架本身有问题,也不是没有治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虽然治疗了,但是没有治疗到位,让病变不断进展。

冠心病常见的“残余风险”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没有达标,血压血糖没有管理好,没有戒烟,生活方式没有管理好。因此,对于冠心病患者,尤其是心肌梗死支架治疗后的患者,一定要管理好“残余风险”,切断病变进展因素。

第一,要管理好血脂。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如果已经放了支架,心绞痛经常发作,或者有个心肌梗死,这样的患者就属于超高危险人群,按照指南的要求,就要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在1.4mmol/L以下,如果你治疗前并不高,要求把它降低至少50%以上。

除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外,要把总胆固醇控制到4.0mmol/L以下。对于高密度脂蛋白也有要求,男性最好在1.0mmol/L以上,女性在1.2mmol/L以上。甘油三酯也是需要关注的指标,要低于1.7mmol/L。

那么,怎样才能让血脂达标呢?他汀类药物仍然是首选的一线药物。常用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可以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能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进一步降低。

如果他汀类不耐受,治疗不达标,考虑将来的“残余风险”较高,可以在他汀类治疗的基础上,选择PCSK-9抑制剂,比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英克司兰等。

还有一些烟酸类的像阿西莫司、非诺贝特等,能够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血脂的管理上,生活方式的调整非常重要。饮食上尽量少吃饱和脂肪,少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不吃反式脂肪的食物。

第二,管理好血压。对于冠心病的朋友,血压的要求更高,最好能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并且要减少血压的波动,选择长效降压药,注意监测低压的水平,不能让低压低于60mmHg。导致舒张压(低压)过低的原因主要有,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或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如果舒张压(低压)过低,要从这两个方面找找原因。

第三,管理好血糖的水平。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十分严重,会造成微循环障碍,即使冠状动脉看不到严重的狭窄,但是仍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肌缺血,这就是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因此,要把空腹血糖最好控制在4-7.2mmol/L之间,餐后小于10mmol/L。老年人要根据情况调整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如果控制不好,病变就会逐渐进展。

第四,管理好生活方式。戒烟是重要的条件。因为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造成血管炎症,给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可乘之机,增加在血管壁沉积的机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饮食上要尽量清淡,多吃富含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减少血管的炎症反应。

适当加强运动锻炼,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还要配合耐力训练、柔韧性训练等,能够改善血管的弹性和功能。

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因为长期熬夜会加速肾素-血管紧张素等内分泌激素的释放,会升高血压和心率,诱发心律失常,增加猝死的发生风险。

第五,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复查。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控制不佳也会让冠心病逐渐进展。定期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了解心脏的结构是否有改变,心脏是否逐渐扩大,是否存在慢性心肌缺血的表现等,如果存在,说明冠心病仍在不断进展,残余风险并没有控制好。

如果能够把上述的“残余风险”控制好,保持各项指标的稳定,冠心病的进展就会很缓慢,治疗效果会很理想。#冠心病#

2 阅读:467

心血管汤医生

简介:专注心血管健康咨询与慢性疾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