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车落魄了?市场份额跌至28.8%,自主品牌创历史新高

车之养护 2024-06-19 16:11:34

短短几年时间,自主品牌份额完成了大逆转。

据乘联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5月,自主品牌国内市场份额达到57.5%,创历史新高。与之相对应的,是主流合资品牌销量同比下滑20.8%,市场份额跌至28.8%。曾几何时合资车一车难求,如今却落魄至此。

德系、日系、美系合资都有下滑

在5月零售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合资车企的零售销量普遍出现下降。例如,一汽-大众同比降幅达到了17.5%,上汽大众和广汽丰田降幅在10%左右。此外,过去经常垄断“车市前三”的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如今只有一汽大众仍守住前三位置,上汽通用已经跌出了前十。

其中,德系品牌和日系品牌零售份额分别为18.6%和14.8%,分别下滑2%和3.2%,而美系品牌现状最差,零售份额仅占6.7%,同比下降1.4%。三大主力合资车系份额全线失守,合资车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

合资车企新能源渗透率低

另一个数据也非常有意思。

5月份,主流合资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仅为8%,主力销售车型几乎全部是燃油车型。与之相对的,5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渗透率已经达到59.8%,甚至豪华车型的新能源渗透率都达到了32.7%。从市场上来看,5月份国内燃油车零售销量下降23%,而新能源车型批发销量增长32.1%。

这组对照数据说明,主流合资企业在新能源车型上的布局远滞后于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内想要大幅度逆转几乎已经不可能,在未来,合资燃油车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型被市场加速淘汰。

市场变化超过预期

其实对车市比较熟悉的小伙伴们都能发现,合资车企在战略上出现了误判。

在2024年之前,虽然合资车企在布局新能源车型方面动作不慢,但是规划方向上始终都坚持油电共进的策略,这背后的原因是合资车企拳头产品都是燃油车型,在生产制造、研发、销售渠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固定资产数额非常大,如果全面放弃燃油车无异于直接宣布破产。

另一方面,合资车企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误判。据某位合资品牌大佬所说,中国车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发展,要比预想得来的更快、更猛,很多合资车企根本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战略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自主品牌发展势头猛

正如前文所讲,5月份,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高达59.8%。比亚迪表现尤为突出,5月份,比亚迪的零售销量达到了26.8万辆,稳居销量榜首,除了比亚迪之外,吉利汽车、长安汽车和奇瑞汽车等自主品牌也在5月份取得了不俗的销量成绩,其中吉利的销量也实现了同比增长,增幅达到了31.6%。

而在出口方面,自主品牌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2024年5月,中国汽车品牌出口量再创新高,其中奇瑞汽车以72688辆的出口量位列第一,显示出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对于自主品牌来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一个极佳的窗口期,正在重塑中国车市现状,不过随着竞争加剧,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自主品牌在盈利方面可能会遇到难题,部分造车新势力已经出现资金链紧张的压力,并且这种现象在短期内不会有趋势上的改变,在今后,自主品牌将在利润降低的状态下,如何保持持续扩张是一道难题。而在出口方面,随着欧美市场提升关税的小动作,也同样会影响自主品牌的出海之路,如何找到一条合适的出海之路,也考验着自主品牌们的决策力。

写在最后

短短几年间,中国车市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主品牌借新能源之风迅速崛起,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合资品牌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这不仅是技术革新的结果,更是市场选择和消费者需求转变的必然,合资品牌的衰落,不仅仅是销量的下滑,更是其固步自封、错失市场先机的代价。

面对未来,自主品牌也需谨慎行事。虽然新能源市场带来了机遇,但挑战同样并存。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盈利能力,如何在出口市场上应对不断变化的贸易环境,都是自主品牌必须面对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紧跟市场需求,才能在风起云涌的车市中立于不败之地,合资品牌的今天,或许就是自主品牌的明天,唯有居安思危,方能行稳致远。

0 阅读:1

车之养护

简介:专注于汽车行业,每天更新汽车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