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慢”记,拿时间换钱,我的消费降级从开车走国道开始

上官天竹 2024-06-28 15:58:22

来郑州几个月了,酷暑难耐,怀念家乡三门峡的清凉气候,遂和妻商量回去小住几日。共270多公里,走高速需交纳通行费119元,用时三个半小时,我决定走免费的国道,查导航需要五个多小时,多走两个小时能省119元钱,还是很划算的。

两人各自把保温杯里灌好茶叶水,又把车加满了油,沿着郑开大道就上了东四环转北四环,高架上车流量不多,定速巡航放到八十上很舒服。拐到江山路跑不了多远,就上了沿黄快速路。

8年前孩子到郑州参加考试,我走高速到巩义下站走过这条快速路,路面平整,双向八车道,车流量不大,跑起来感觉不次于高速路,主要是免费,觉得车轮每转一圈都能省好几分钱。

这次再走这路,首先感觉车流量大,大货车多,部分路面有损毁,红绿灯路口多,行人、电动车和三轮车也不少,驾驶时必须聚精会神,跑着完全没有第一次走那种美好的感觉。

一个多小时就跑到了巩义北,路过康百万庄园,又勾起了我的回忆。孩子当年自认为成绩不理想有点不高兴,返回时想让他散散心,我俩就买票游览了这个景点,看到康百万为了让孩子们学有所成,不惜花重金请来老师教育子孙,不由让我心生敬佩,风物长宜放眼量,对教育投资就是对未来投资。

再往西走就到了偃师的地界,也不知道路过的叫什么镇子,路边小院的门头上都是制作鞋子的小作坊,看着一个个挺富有的。想在这里吃饭,找了半天也没个像样一点的饭店,路边首阳山电厂的大烟筒排着气,路上大货车一过去灰尘满天飞,顿时没了食欲,继续走吧!

跑了有十几公里就上了洛阳的新310国道,虽然没有完全封闭各个路口,但路面平整宽阔,两边都装有蓝色护栏,跑起来省心省力。跑没多远,限速牌竟然提示100,敢情国道也能跑到一百公里每小时,我直接打开定速巡航,解放了右脚,感叹现在的国道路面已经颠覆了我以前对它的印象。

以前的国道最多双向四车道,非机动车也多,驾驶员需要双眼圆睁紧盯路面,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事故。大货车是那种拖挂,拉得多刹不住,出事故就会横在路面堵塞交通。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开轿车去郑州,路上能跑八个小时,开下来是又累又饿又渴,话都不想说,只想赶紧睡觉。

那时候去郑州办事,来回得两天时间,加上中间办事一天,总共需要三天时间。路上见到的车祸多了去,单位里的车撞了翻了都是家常便饭,没啥稀奇的。后来郑洛高速开通,我开车从三门峡走310国道在洛阳北上高速到郑州只用一个半小时,觉得好幸福。

过了洛阳,提示前方区间测速,限速80,大小车辆全都规规矩矩前行,每隔两公里摄像头的闪光灯啪啪直闪,晃得我眼花,赶紧把墨镜戴上。

这时候,导航提示新310国道三门峡市渑池有收费站,收费19元,我是一分钱也不想交,直接在新安县的口离开国道进了县城。烫面角是这里的特色小吃,沿北京路往南几公里就是老王烫面角的新店,前些年常去洛阳路过新安县,总是到这里品尝。

两个人要了一份韭菜猪肉馅和一份牛肉馅的,看了一下价格,比前几年贵了几块钱,能理解,人工和材料成本都在涨,人家这么大个门店和这么多服务员、厨师,稍微贵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等了二十分钟,烫面角被服务员端了上来,仔细观瞧,其面软皮筋,晶莹欲滴,状如新月,色如琼玉。我用筷子小心翼翼夹起一个,仔细欣赏后放进嘴里,顿觉鲜香不腻,味美可口,看来其果然有“名扬陇海三千里,味压河洛第一家”的美誉。

边吃边看抖音,发现老310国道铁门镇到义马东有十公里在修路,当时有三个选择,一是不管不顾,硬着头皮走老310;二是往北走上高速绕过修路地段,到渑池站下继续走老国道;三是继续往北走新310国道。后两种都要交通行费。

我吃完了最后一个烫面角,又喝了一瓶汽水,倔脾气上来了,说这次就是挑战零费用回家的,当然走老国道了,它又没有断行。妻说车和路的事,都听你的,你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点我没有发言权。

开车出了县城,很快跑到了铁门镇,记得这里有个张坊故居,还有碑林,印象中这里路上煤尘满天飞,路两边的店铺和大树都灰突突的,这次路过洒水车不停在路上喷水,路面也平整了许多,关键是这里还增加了一个高速站口,以前叫铁门站,现在改名叫新安西站。

出了铁门,路面开始崎岖不平,各种不规则的坑一个挨着一个,部分路基已经挖开,正在填三合土,压路机、推土机正来回穿梭,忙的不亦乐乎。路变窄,会车时司机们都非常小心,也不敢开快。见到施工人员都是头戴草帽,汗流浃背在干测量工作,有种亲切的感觉。

速度虽慢,但这段路没有堵车,老司机们有句顺口溜:不怕慢,就怕站。意思是说只要车在动,就会到达终点,就怕堵车一动不动,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总算到了义马市区,觉得面积好小,以前来过这里,路还是那么窄,烟筒还是那么多,也没有啥变化。

穿过渑池县城后,到英豪之间这条路又宽又直,我多年前开车常跑这条路,就是现在坑有点多,一不小心就把人颠起来。很快跑到了观音堂,以前路过买五香牛肉要去街里,现在国道边也开有牛肉店,确实方便不少。

下大坡转弯处就是石壕,唐代杜甫《石壕吏》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开头的第一句话我记得贼清楚。从这里一下到硖石,属于比较凶险的道路,这里不知道出了多少起事故,还是煤矿沉陷区,好在现在的路比以前平整了许多。

从硖石到庙沟,这段路取直了不少,十几年前要在这里的山路上绕几个大弯,还要经过容易堵塞的王家寨小桥,三门峡的公路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硬是把这条直路给修了出来,造福四周百姓。

过了张茅一路下坡,发动机声音听着悦耳,过交口走快速通道进入市区,到了家门口下车的时候,两腿有点僵硬,耳朵有点嗡嗡响,看了时间,连吃饭算上用时快六个小时,比走高速多近一半时间。

不管怎么说,钱算是省下来了。回郑州的时候,我认为时间耽误在铁门镇到义马东修路地段,就从渑池上高速到新安站下高速再走新310,36公里过路费十五元,用时20分钟,果然比回来时快了不少。

这次跑国道最大的发现就是比走高速省油,我的世嘉2.0以前跑高速顶多跑600公里,这次走国道加市内用车,竟然跑了七百公里,超出了我的想象。

我们两口子都已经不用上班了,有大把时间,不着急不慌张,一路上慢慢悠悠,观察沿途风景和体会风土人情,感受这些年改革发展的成果,和以前的国道公路相比真是让我们感叹万千,为祖国的快速发展点赞。

0 阅读:15

上官天竹

简介:喜欢情感类领域,可能和年龄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