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尘埃——她是东汉第一才女,异域归来,一生三嫁

真情豫鉴历史 2024-06-24 01:15:42

原创 聆思

宋 陈居中(传) 文姬归汉图 局部

黄沙漫漫,旌旗猎猎。

一行来自中原的使者顶着风尘返程,大风吹得旌旗猎猎作响。队伍中一位头戴貂冠、身着胡服的女子在这恶劣的归途上思绪万千。

十二年来她已被胡地的寒风磨砺得粗糙憔悴,一身诗书风流难担下异域颠簸。马儿嘶鸣,她偶尔还会回头凝望,而远山渐渐模糊在她的泪眼中。也许回去的路比她来时要更加蜿蜒一些。

女子一声喟叹:“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万种愁思终于压抑不住,苍悠凄楚、深沉哀怨的《胡笳十八拍》从车队里传出,整个车队笼罩在她的琴声下。从三国的天空看此时胡地已很遥远,车队像归入山水墨画的一个墨点,蔡文姬用她已经很擅长的异族乐器将心事在归汉的路上说起。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陈留郡人,蔡邕之女。

《后汉书·列女传》称其“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有人称其为“东汉第一才女”。

蔡琰自幼便饱受诗书熏陶。在她九岁时,曾听父亲蔡邕夜里弹琴,突然一根弦断了,蔡琰便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听到后表面上弹琴如旧,却又故意弄断另一根琴弦来考校女儿,于是蔡琰再答:“是第四根弦断了。”

在三国这样的乱世里,人命如草芥,婚姻如纸薄。幸而蔡琰幼有才名,父亲蔡邕又是一方名士,在父亲精挑细选后,蔡文姬被许给了河东士族卫氏的卫仲道为妻。

这是蔡文姬生命里的一段幸福岁月,名门才女与望族公子相得益彰。夫妻二人每日里焚香作画,煮酒论茶,在月朗风清的生活里如胶似漆。

正如范晔对蔡文姬的评价:“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卫仲道病逝。

仿佛只是时代乱世的一个细微注脚,但却在文姬的生命里第一次掀起波澜,起初的美好从此流星耀目般倏忽而去。

之后她独自回到了蔡家。

陈留董祀妻者,同郡察邕之女也,名琰,字文姬。适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宁于家。——《后汉书·列女传》

兴平二年(195年),董卓掌权时曾强召蔡邕为祭酒,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

而在董卓等作乱中原之时,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文姬也被匈奴左贤王掳走。哪怕多年过去,蔡文姬仍对那时的场景有所恐惧:

大队的蛮夷士兵烧杀抢掠,趁着中原战乱凌虐郡县。蛮横的匈奴士兵如同驱赶牲畜般驱赶着百姓,他们将装来的丝绸瓷器同中原的女子一并作为战利品带回。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在匈奴的鞭笞和驱赶中,成为奴隶的人们,绝望前行。

与另一个叫王昭君的女子不同,王昭君是为了她的国家自愿入胡,而蔡文姬则是伴随着国家命运的飘零而无助地流落。

经过长途的跋涉和颠簸后,这支不幸的队伍终于到了胡地。

匈奴的左贤王也许是为蔡文姬身上展现出的中原文明所惊讶,更可能只是单纯的为了她的美色,蔡文姬被收入了他的帐中。

明 佚名 胡笳十八拍局部

她的胡人丈夫对她并不苛刻,她也为左贤王生育了两个儿子。但她也许并没有像后人所以为的那样被特别宠幸,史料中未记载她获得匈奴王妻子“阏氏”的称号——她仍只是一件来自中原的战利品。

怀着对回归故土的渴盼,文姬在胡地生活了十二年。对她来说“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异域的苦寒和飞雪让她心苦身寒,胡人吃的羊肉和奶酪腥气难闻,陇河水声呜咽哀怨。

每一次有从中原来的客人到此她都满心期待地询问,而后希望又被胡地的飞雪消磨。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蔡文姬 《悲愤诗》片断

十二年了,她的希望早已在长久的等待中黯淡。然而,偏偏这个时候,使者来了。

宋 陈居中(传) 文姬归汉图 局部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便派遣使臣赴南匈奴将蔡文姬赎回。

蔡文姬怔怔地看着使者对着左贤王侃侃而谈,身边两个孩子紧紧地抓着自己的双手。“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在《胡笳十八拍》她如是写道。

但她当时的心情要更加复杂,回归故乡的渴望与骨肉分离的悲痛交织。无论是婚姻离合与久居异域的生活,她的人生将要去往何方从来她说了不算。

元 佚名 文姬归汉图轴局部

当她随着使者带领的车队回到中原,有关这个女子独自一人流落大漠的经历,在史书中只有短短一句话。

《后汉书》记载:

文姬为胡骑所获,没于南匈奴左贤王,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而关于她此后的生活也只有一句落笔:“而重嫁于祀。”

董祀是曹魏的屯田都尉,也是蔡文姬回到中原后的丈夫。

有关董祀的记载并不多,只说他曾经犯了法要判死罪。

在某个寒冷的日子,曹操和他的宾客们——这其中既有冠带严整的官员,也有出身望族的名士,还有来自远方的使者——坐满了一整间屋子。

蔡文姬以这样一种形象闯了进来:她的头发胡乱地垂着,赤着的脚板沾着泥土,她向曹操叩首请罪,被风沙磨砺过的声音却分外清亮。她一路仓皇赶来,仿佛比被掳掠时还要落魄,但她的一生中却没有比此时更加决绝地要把握自己的生活。

曹操和满座公卿名士被震惊了,曹操最终释放了董祀。

祀为屯田都尉,犯法当死,文姬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后汉书.董祀妻传》

之后曹操赐给了她头巾和鞋袜,又对文姬问道:“听说夫人家里原来有很多的古典书籍,还能记得起来吗?”

蔡文姬回答:“从前我过世的父亲留下的书籍四千余卷,但因为我远离家乡处境艰难,没能保存下来,现在能记得背诵出来的,只有四百多篇罢了。”

曹操又问道:“那我派十个书吏到你那里去抄写?”

蔡文姬婉拒了,她说:“我听说男女有别,按照礼制男女之间不能亲口传授。请给我纸笔自己抄写。”她补充道,“是用楷书还是草书全听您的命令。”

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操因问曰:“闻夫人家先多坟籍,犹能忆识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赐书四千许卷,流离涂炭,罔有存者。今所诵忆,裁四百余篇耳。”操曰:“今当使十吏就夫人写之。”文姬曰:“妾闻男女之别,礼不亲授。乞给纸笔,真草唯命。”于是缮书送之,文无遗误。

——《后汉书.董祀妻传》

据传,南宋遗民诗人汪元亮,曾为身在狱中的文天祥弹奏《胡笳十八拍》,以叙国破之哀恨。这一时期,《胡笳十八拍》在南宋的旧臣遗民间很快流传开来。根据《琴书大全》的记载,此曲引起了空前的共鸣。

蔡文姬一生三次出嫁,流落至胡天塞外又重返中原,一生波折,除了《胡笳十八拍》之外,“文姬归汉”的典故也广为人知。

而对于蔡文姬来说,当她与丈夫董祀平安地回到家中时,此后就不必再有多余的记载了。

0 阅读:1

真情豫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