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大的昏君,因为此人,世界第一的大唐帝国彻底走向覆灭

陋室文史 2024-06-25 14:55:02

来源:中国知网

说到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可能唐朝无可争议地能够夺得第一的位置。

唐朝首先开创了四方来朝的局面,不仅是中国内部,就连外国也遣使臣来访,大唐的存在让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声望达到了巅峰。

但可惜的是,任何一个伟大的王朝都要遵从历史周期律,或者说任何一个封建的体制都必将走向灭亡,唐朝也不能幸免。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认为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为玄宗一朝爆发了安史之乱,但殊不知唐朝最大的昏君另有其人。

一、明君之相

唐德宗李适乃是唐朝第十位皇帝,他从小就显示出了帝王家的样子,根据史书记载,李适刚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曾祖父玄宗皇帝来到府上探望。

身在襁褓中的李适,肤色较黑,体态也不匀称。

他的父亲和祖父都不太喜欢这个刚出生的小孩,但是玄宗皇帝一眼爱上了,甚至对他的父亲和祖父说,你们都不如他,这一看就是我的子孙,他看起来很像我。

这就是玄宗皇帝对自己的曾孙子的预言,没想到多年之后一语成谶,他这个曾孙子果然很像他,就连两人后期的执政之路,也是如此的相似。

作为太子李亨的孙子,李适本应该在东宫中健康的长大,并顺理成章的继承皇位接手大唐帝国。

但是在玄宗一朝爆发了安史之乱,那一年李适仅有14岁,他就要面临长安失守的局面,没有办法,他只能跟随着自己的太爷爷一起离开长安到四川避难。

七年之后,21岁的李适就成为了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兵和叛军做最后的决战。他因为在平叛中的优异表现被加封为尚书令,两年后被立为太子,正式成为了唐朝的下一任继承人。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适从小就经历了皇室的动荡,唐王朝差一点国破家亡,但是在整个皇族的努力下,他又力挽狂澜平定了叛军,料想拥有这样经历的皇帝在执政之初必定会是一位明君。

果不其然,大历14年,李适继承了皇位在,当年和太爷爷逃亡的时候,他深刻的感知到唐朝的弊病在何处,于是他重用贤臣,同时精简政治机构,改革税制,让国内出现了一番政治清明的现象。

可以说如果李适继续这样下去,经历了阵痛期的唐朝也许真的能扭转颓势,从而再度中兴,但是由于李适过于着急的削藩,又再次让国内陷入一片战火之中。

安史之乱一直是李适心头的伤痕,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源,就是唐朝藩镇割据所导致的。

为了彻底断除藩王们拥兵自重的现象,李适开始了削藩,一开始削藩的工作显得非常顺利。

但很快,许多节度使因为朝廷的重拳而变得人人自危,因此爆发了奉天之难。

二、元气大伤

奉天之难的起因是因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后,其子李惟岳想要继承父亲的官位,但遭到了李适的拒绝。

毕竟在当时削藩的大背景下,一个节度使死去,朝廷可以堂而皇之的收回兵权,怎么可能让李惟岳再次继承其父的衣钵呢?

此时的李适早已登基,是为唐德宗,李惟岳因此对李适产生了愤恨,于是爆发了战争,李适联合另外四个藩王镇压了李惟岳的叛乱。

但由于此时朝中国库空虚,李适拿不出更多的金钱来犒赏其余的藩王,以朱滔和田悦为首的四位藩王又发动了联合叛乱。

国家的混乱局面让李适十分头大,因为没有钱导致了藩王的叛乱,要想镇压叛乱就必须拿出更多的钱。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就连李适忠心耿耿的泾原士兵都忍不了了,随后爆发了泾原兵变。

叛军占领了长安,和自己的太爷爷一样,李适被叛军赶出了首都,这让他回想起了自己14岁那一年的场景。

这也印证了玄宗皇帝的预言,他的这个曾孙子确实很像他,但是李适却并没有逃到四川。

后来在河东节度使马遂和镇国节度使骆元光的帮助下,德宗皇帝平定了叛乱,再次回到了长安。

这几次叛乱下来,唐朝可谓是元气大伤,不仅刚刚有所好转的改革被迫中断,国家财政和藩镇割据的现象也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对于德宗皇帝来说,这一路的经历让他再一次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规划,他不再像登基之初那样任用贤臣,以百姓的幸福己任。

而是换了一副嘴脸,不仅开始重用宦官,还过上了骄奢淫逸的生活,完全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此时的他已经完全从皇帝的身份中抽离了开来,他更像是一个沉湎于酒色的王爷,而不是一个代表人民群众希望的帝王。

三、唐朝的衰败

李适刚刚登基的时候能重用贤臣,比如说崔佑府和杨炎,建中二年的时候又任卢杞起为宰相,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执政方向是没有错误的,包括一些惠民的政策都十分英明。

李适之所以任用贤臣而疏远宦官,也是为了规避前朝所犯下的错误,比如说玄宗皇帝重用的高力士和李辅国等人就危害朝廷甚重。

因此德宗皇帝的行为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个帝王最大的能力并非是知人善任,而是是否掌握了平衡的艺术。

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读书人和王公大臣们组成的贵族阶级,还有以太监为首的宦官集团,在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中,这三股势力都是会存在的。

这三股势力对于皇帝来说也都是有用的,因此一个帝王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关键在于他是否能用好这三股势力

德宗皇帝显然就没有做到,前期他严防宦官,但是在国内藩王们反叛的时候,他身边又只有宦官,平叛成功以后,他又开始重用宦官,直接导致了在他执政后期的溃败

德宗皇帝驾崩以后,其子李诵继承皇位,他后来更是被宦官逼的退了位。

同时在顺宗一朝,像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甚至被贬边陲之地,导致唐朝永贞革新失败,至此,唐朝彻底在下坡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唐德宗的开局与结局》——宋志坚.唯实. 2016(05)

1 阅读:654
评论列表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