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里的“菇类村”:女性穿衣风格大胆奔放,以母系社会为主

沐语纪文史 2024-06-25 06:34:44

文 | 瓜田李的猹

编辑 | 沐语纪史

这里的女子穿衣风格大胆,夏季的衣服更是只有前后两块布片,完全遮不住若隐若现的身体。

作为男人误入这里,可能会认为来到了天堂,但不好意思。

在这个地方,恋爱时女子占据主导地位,可以挑选男子,支配男子,男子只是从属地位。

在结婚当天,新娘可以去和以前的“情人”会面,新郎不仅不能吃醋,还要看着新娘将20斤糯米饭送给情人当告别礼。

在男女平等的社会里,这个村庄还保留着女子为尊的母系社会。

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这个村子就是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南面的“菇类村”,位于群山之中,与世隔绝,并没有过多被外界熟知。

菇类村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以瑶族和苗族人居多,整个地区充满了少数民族的特色。

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一个叫“白裤瑶族”的民族,它是瑶族的一个支系,以男子身穿白色七分“长裆马裤”而得名。

早期的白裤瑶族,大多生活在环境恶劣、土地贫瘠、资源匮乏的深山石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他们身居大山中,与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风俗文化、服饰文化、婚俗文化等。

即便过去很久,这里的一切依旧给人一种非常“古老”的感觉,他们居住着干栏式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下面用石墙围起来养牲畜,上面则用木头建造住人。

他们穿着手工印染的衣服,上面有专属于族群的刺绣、图案,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男性裤子上绣的五根红线。

红线背后有一个流传于广西的传说,据说这是白裤瑶王被杀时,贴在膝盖上的5根被鲜血染红的手指。

而对于贵州的白裤瑶族,这五根红线又代表了龙爪,表示了人们对龙这种强大生物的崇拜。

在白裤瑶族,恋爱是自由的,婚姻却是严肃的。这里提倡早婚,十七岁到二十岁是最佳的结婚年龄,过了二十就算是老青年。

在婚姻上,这里“母舅为大”的观念根深蒂固,青年谈婚论嫁时,父母只能给参考意见,只有女方母亲的兄弟或者堂兄弟点头同意,这门亲事才算是具备了成功的条件。

除了这些,这里还有砍牛送葬、捕鼠狩猎、包头禁发的习俗。

这些古老习俗是白裤瑶人世世代代相传的传统,因此白裤瑶族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白裤瑶族也需要融入社会。

在外来因素和时代的影响下,白裤瑶族成为了“直过民族”,意为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现代生活方式。

这样的转变方式也造成了一种情况,白裤瑶族人的生活习惯并不会一下就改变。

而他们的一些生活习俗,在现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置信的,比如说开放的穿衣习俗。

特别的服饰

白裤瑶族的服饰十分具有自身文化特色,多为手工缝制,这和白裤瑶族人几百年来的生活习惯有关。

早在宋朝时期,白裤瑶族人为了躲避战乱,几经迁徙从湖南到云贵,躲在了深山之中。

山中资源匮乏,族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衣服也只能就地取材,由自家的妇女缝制而成。

所以早先的白裤瑶族服装古老而简陋,呈现出朴素的生活状态。

不过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白裤瑶族人的服装依旧保留了族群特有的传统习俗,用料简单,但却绣有精美的花纹。

白裤瑶族女子服装中的“两片衣”就是典型的代表,这种衣服是女性夏天的主要服装。

信息来源:广西河池市南丹县人民政府,链接已附文末

它又被称为“挂衣”,相当于一种直接挂在身上的衣服,其大胆程度要比现在的超短裤、比基尼火辣的多。

这种衣服没有衣袖,前面一块,背后一块,肩上用10厘米宽的黑布连接,很随意的搭在肩上。

不过虽然服饰简单,却有不一般的意义,前面的黑布,代表前方的路是未知的,后面绣有“瑶王印”,代表对祖先的一种尊重。

衣服的腋下也没有扣子,全是敞开,而且由于白裤瑶族的习俗,这里的人保留了“母系社会”的一些特征,对女性十分崇拜。

所以白裤瑶族的女性不穿内衣,不遮身体,平时走动身体若隐若现,一旦弯腰干活,则会把身体暴露无遗。

不过这些白裤瑶族女子却不觉得有丝毫不妥,他们对女性哺育的伟大十分崇拜,觉得女性的身体并不需要隐藏,大大方方展示出来也无不妥。

相比之下,男性穿衣则是比较多的,他们上身通常穿着带有花纹图案的开衫,下面则是清一色白色裤子。

白裤瑶族这种独特的服饰,生动的表达了族群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理念,在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而除了穿衣以外,白裤瑶族“母系社会”的文化,还体现在他们的婚恋上。

独特的婚恋方式

白裤瑶族女性地位崇高,男性心胸则豁达的令人难以置信。

在结婚当天,他必须允许新娘去会以前的情人,这样的习俗任谁都不敢相信。

据说,白裤瑶族人在结婚当天,从早上的八点钟开始,一直到下午四点,这八个小时的时间里,是专门留给新娘会情人的。

一般新娘都会在这个时间里,和以前的情人做一个简单的告别仪式,去之前还要带上家里准备好的二十斤糯米饭,当作送给情人最后的礼物。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链接已附文末

整个告别仪式是公开透明的,家人、亲朋好友都会知晓,新郎如果不能忍受新娘有情人的事实,还会受到族人的指责,认为这个新郎小肚鸡肠。

之所以每个姑娘都有情人,其实和白裤瑶族人开放的恋爱观挂钩。

白裤瑶族女性大胆热烈,在恋爱中经常主动出击,他们主动选择男子,大胆追求,男性则处在被动的状态。

在白裤瑶的圩日,约定俗成的青年男女会走出家门,涌向湖边,去寻找各自的意中人,这样的习俗被称为“赶夜街”。

在夜街上,湖边到处可以看见亲亲我我的白裤瑶情侣,整个街上人山人海,随处弥漫着浪漫气息。

不过外人参加夜街,也是没有用的,白裤瑶一般不与外族通婚。

有这样的穿着,这样的文化习俗,不少人都觉得菇类村白裤瑶族是落后的代表,但那里的人生活的很开心。

所以我们更应该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存在即合理。

信息来源:北青网,链接已附文末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与参考:

1.中国新闻网:《广西南丹白裤瑶婚俗奇特 结婚当天新娘可会情人》,2004-01-09

2.中国国家地理:《白裤瑶族:人类文明的活化石》,2014-12-22

3.南丹县人民政府:《白裤瑶不为人知的四个秘密》,2019-04-18

4.北青网:《白裤瑶铜鼓舞从乡土走向国际舞台》,2024-06-09

5.广西县域经济网:《“人类文明的活化石”——探访南丹白裤瑶》,2014-03-25

0 阅读:0

沐语纪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