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世界的分水岭

海蓝聊国际 2023-12-17 04:09:01

俄罗斯总统普京时隔一年后再次举办年度记者会,并通过直播连线与俄罗斯民众对话。

当地时间12月14日,这场活动在莫斯科Gostiny Dvor展览中心举行。

2022年底,因对乌克兰战争屡遭挫折而前景莫明,普京作为总统开展的这两项例行活动均被暂停。

在战争进行一年十个月之际,普京恢复它们并将其合二为一,对战争的姿态重新上扬,恰恰反映了当前俄乌战争的态势:

对乌克兰的战争重新陷入战略僵持,俄乌双方的进攻都无法取得关键突破,处于停滞之中。普京获得了喘息之机,惴惴不安的心得到缓解,决定重启年度记者会及与民众的公开对话,向外展现信心,并为开年后进行的新一届总统选举酝酿气氛。

西方对乌克兰的援助出现了削弱的迹象,包括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近期访美在与美国国会领袖的会晤中未能打开僵局。尽管美国总统拜登誓言俄罗斯拖不垮由美国领导的5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盟对乌克兰的集体支持,但其提出的援助新计划在国会遇挫本身就是其存在不确定性的表现。

在新的一年里,俄乌战争如何进行、西方对俄制裁、限制和孤立行动如何保持韧性、围绕俄乌战争展开的国际博弈如何发展,都将决定这场战争走向何方。

让拜登头疼的另一桩事是对以哈冲突中的以色列的西方支持的裂痕越来越大。

就在本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压倒性地表决了一份决议,除了美国投下否决票、英国弃权外,其他西方国家都站到了赞成立即在加沙实行人道主义停火、要求立即无条件释放所有人质、确保平民的安全但拒绝谴责哈马斯一边。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三国政府首脑近日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在加沙实施可持续停火,强调“打败哈马斯的代价不能是让所有巴勒斯坦平民持续遭受苦难”。

半个月前,以哈刚刚实施了一项临时停火令,双方交换了数十名人质。

以哈战争爆发两个多月来,加沙已有1.8万人死亡、近5万人受伤。联合国的一份数据也表明,加沙地带多达85%的人口流离失所,并面临着一场“公共卫生灾难”。

自战争爆发起,哈马斯及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就有意识地推动了一项针对以色列的以人道主义为理由的“道德审视”运动,逐渐促使阿拉伯世界同声共气,并争取了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同情,包括此前一致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

这一形势不仅令迄今为止坚定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处境尴尬,在外交斡旋中处于被动境地,而且给处于战争优势一方的以色列造成了愈益巨大的压力。

拜登在12月12日参加华盛顿一场竞选筹款活动时说,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的战争获得包括美国和欧盟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支持,但“他们正因无差别的轰炸而开始失去支持”,敦促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务必改变其领导的“以色列历史上最保守的政府”,并警告,否则“全球舆论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我们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美国领导下的西方联盟在俄乌战争和以哈战争方中处于完全不同的境况,迄今为止,尽管拜登政府受到国内党派政治的掣肘,但其组建的西方联盟对乌克兰的支持仍然坚如磐石,而在以哈战争上,正如前述,西方联盟的裂痕愈益加深。

它们使新的一年里美国及其盟友同时介入的两场战争的前景充满了变数。

而这些变数存在于一个更广阔和复杂的世界背景中:

疫情后各国经济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一些国家出现报复性反弹,一些国家的发展迈入正轨,另一些国家可能面临困难,甚至可能出现危机。经济和政治、国家内部发展与国际政治的动荡如何互动充满了不确定性。

大国竞争制度化态势全面形成,中美俄欧大国关系演进将与世界和地区局势紧密地交织到一起。

印度-太平洋地区战争危机四伏,从东亚的东海、南海、台海、朝鲜半岛,到南亚次大陆;从亚欧到亚非两大洲连接的一些地区,也隐伏着冲突。更多的冲突或战争爆发并非绝无可能。

2024年将是一个承前启后、至关重要的时间枢纽,二战后的国际总体和平已经维持了近80年,后冷战时代终结后的世界是完成自我革新的历史进程还是在自我革新失败后踏入新一轮全球性动荡冲突的深渊,美国发起、各国受益的全球化运动是按照其自身逻辑继续发展还是彻底走向逆全球化之旅,战后国际秩序是稳健推进代际更新还是朝着被打碎后予以重塑的方向演变,现实社会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一切都是未知数,需要人类自行摸索和创造,顺乎客观世界而行。

当代世界历史以中国再次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为重要节点,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余年来国际政治的发展就是在这一战略现实驱使下进行的;未来数十年的国际政治演进,中国也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处于世界舞台的中心。

2024年是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后进入下一个世界历史阶段的分水岭,在这一年发生的一切,将决定未来数十年的历史。

0 阅读:4

海蓝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