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该反思一下自繁自养模式的一些问题了(长文)

猪哥技术 2024-05-05 09:06:41

这几年来,生猪价格连续几年异常波动,价格涨跌幅度和程度都加剧,且呈现出亏损期拉长与幅度加剧的情况,对自繁自养模式的盈利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大多数300头母猪以内的自繁自养场都进入亏损或低利区间,处境艰难。

PS:这篇文章比较长,全文三千多字,如果没空看的话可以先看大纲,然后收藏起来有空慢慢看。

造成中小型猪场长期的亏损和低利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在客观方面,生猪养殖行业资本化进程加快,凭借着资本优势与体量优势,挤压中小型猪场的生存空间。在主观方面,中小型猪场由于自身实力限制于疫情风险的叠加,养殖成本上升,在生猪养殖行业里已经没有成本优势了。

其实任何行业都是这样,谁能掌握更低的生产成本,谁就能获得快速的发展,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小型自繁自养场(主要指300头母猪以内)在这波产业升级中,并没有很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造成养殖成本偏高,主观上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我们分析一下。

1:存栏密度低,造成人工成本偏高。

2:抗非能力弱,造成疫情风险加大。

3:养殖模式落后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4:品种退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

5:养殖思路随波逐流不重视成本控制。

关于存栏密度

可以说现在自繁自养模式的存栏密度是非常的低的,基本上一眼望去能够满负荷生产的一百家猪场里面看不到一两家,造成存栏密度很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集中在疫情风险高,养殖常年低利润或者轻度亏损,资金实力限制,环保压力等方面,除了最后一条环保压力跟非瘟无关外,前面几种因素,其实都或多或少有非瘟的因素在里面,非瘟因素强烈不可控导致大家不敢多养,也没钱多养,也不敢引种,就这么拖着慢慢养。这就造成了存栏密度低,无形中导致栏舍利用率低,人工成本高,饲料兽药采购成本高等问题。

关于疫情风险

由于个体养殖户,单打独斗的,从体制上抗风险能力就先天不如集团公司,这是硬伤。在没有这个非瘟的时候,这个风险尚且体现不出来,现在有这个非瘟风险,就无形中放大了这种风险了。自繁自养模式本就是一个偏向于养殖成本控制的模式,先天抗疫情风险能力差。加上实质性的高中标几率,基本上三年中标一次,这么高的风险下不要说养猪了,换了哪个行业也得玩完。这个成本也是不得不面对的,集团公司养殖场数量多,一百个猪场中标十个无非是提高了10%的养殖成本,而中小型猪场没事就是0%的疫情风险,有事就是100%的疫情风险,三年轮一次,轮上一次三年恢复不了元气,这个成本真的高了去了,再叠加上如果这三年刚好没有碰到高价期,基本就不嘎也得嘎。

养殖模式问题

其实自繁自养模式的养殖成本原本就是高于两点式饲养的,这点我十几年前读数的时候书上就是这样说的,自繁自养模式的成本优势是相比较于散养户外购小猪的和土猪栏养几头母猪的那种,饲料与猪苗成本都高,加上人工成本的攀升,所以自繁自养模式才具有了高速发展的那十几年,其实这个成本优势的本质,还是人工成本快速提高带来的,同等人工下,我们一对夫妻工可以饲养100头母猪自繁自养,散养户如果只养个十头八头,或者二三十头母猪,那就真的不如去打工了。

当产业已经基本淘汰了散养户后,剩下的就该是自繁自养模式的互相比拼成本的,本该这个阶段朝着产业发展的第二阶段进行的,偏偏这个阶段在经历了2015年的那波长周期后,出现了走偏的问题。造肉成本便宜个三毛五毛,还不如多找点钱硬抗猪周期,这个现象当年很普遍。

随后就是2018/2019年的非瘟事件,集团资本开始下场了,进一步加剧了养殖业的资本化属性,甭管你造肉成本多少,就看你有没有钱往下撑,这点又继续强化了普通养殖户的投机属性,赌徒心理被无限扩大了,大到已经忘记了我们自繁自养模式安身立命的根本问题,养殖成本的把控已经放在脑后了,心里想的只有如何搏一波高价了。

越来越多的人就开始忘记了优化养殖成本的问题了,而与此同时,分点式的饲养模式异军突起,依靠母猪场与肉猪场的分点饲养,全进全出模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活率比传统的自繁自养模式更高,断奶小猪成本更低,肉猪场饲养时间短带来的疫情风险(依靠全进全出,统一免疫疫苗,料塔料线系统,全场同一种饲料方便操作等)更为可控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养殖成本。

品种退化问题

从2018年以后,自繁自养模式的猪场,品种退化的问题就开始很严重了,这里的退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品质的退化,还有一个是品种的退化。其中品质的退化,原因主要是二元回交母猪充斥其中,以及原种猪回交使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很严重。而品种方面,形势也很不乐观,新美系一家独大,人人都追求新美系体型高大,体型好,压栏不变体型,忽视了新美系前期料比偏高,后期压栏整体料比偏高,产子数低等问题,一门心思的想着压栏,体型好,多卖那么一毛两毛钱一斤。

而集团公司的猪,侧重点明显偏向于造肉成本,主要也是以养两百二三,两百三四的小标猪为主,追求料比低,长速快,卖小标猪的品种,各种品系也是都有应用,不但有丹法加等主流品种,还有丹美,丹法,甚至法美等品种,总之是哪个品种料比低就养哪个品种,这点已经远远超过普通养殖户了。

悲哀的是大多数自繁自养的养殖户都还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还在一门心思的想着新美系,想着体型,想着压栏,甚至在笑话集团公司的猪卖得小,体型差,卖不上价格,殊不知人家集团公司的猪料比比我们低了真的不是一两个点,而是三四个点。这个账我这么跟大家算吧,一个料比就是四十五块钱,大家自己去算吧,2.6的料比就比2.7的料比,造肉成本低四十五块钱一头猪。

养殖观念问题

这点也是问题颇多,养殖思维固化严重,既在想着一年亏一年平一年赚的猪周期,又习惯性的采取压栏等价策略拉高全程的养殖成本,母猪还在替米加泰万加中药去定期压蓝耳,肉猪还是习惯性的全体投药治疗甚至保健,单头肉猪疫苗与兽药成本居高不下,

反观两点式全进全出模式的,全场使用颗粒料,料塔料线输送,基本也杜绝了全群投药的可能性,即使有病也是主张加强巡栏,有问题的挑出来单独治疗,还有全进全出模式带来的全群整齐度高,疫苗免疫压力小,肉猪场一般仅仅打两针猪瘟两针口蹄疫就好了,而这些在自繁自养模式上是几乎不可想象的,伪狂加蓝耳加圆环加猪瘟口蹄疫,疫苗排到排不开。

还有添加剂使用上面的观念,不重视原料品质的把控,不相信预混料营养的配比,总是自己加脱霉剂,多维,VC,甚至加催肥类的产品,不算料比,只看长速,总是认为长速快=省料=赚钱,如果我跟大家说同等品种同等饲料的前提下,长速越快=料比越高=亏钱,想必会被大家喷得狗血淋头。

最后就是出栏重量的控制上,都知道猪养越大料比越高,可是总是在贪图大猪价格高,不算细账,料比到底高多少,一个料比到底多少钱,还有新美系到底比加系料比高多少,心里都没有数,只是凭感觉的去养而已。

最后就是饲养模式,全进全出模式基本会采用控料的策略,而全进全出模式基本会采取自由采食的策略,这两个策略影响的料比具体有多少呢?答案是大约两个料比(还是在养到250斤左右的数据)!一个料比前面说了是四十五块钱,两个料比就是九十块钱。至于不但自由采食,还添加各种添加剂诱食剂催肥剂去人为提高采食量提高长速的,那就差更多了。

这是全进全出模式采用的按日投喂的表格,不管大家相信不相信,事实上很多集团公司确实就是这么干的,当然有的猪的品种不需要控料,不是说所有的品种控料都有料比差异,但是我们养殖户手上的品种,基本上控料都比自由采食料比低,这是事实。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了,我是猪哥靓,和大家共同交流沟通生猪养殖行业的各种信息,不卖兽药不营销,诚交各位养殖同行,我们养殖群里见。

0 阅读:2

猪哥技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